三聖小廟:液態法白酒之我見

對液態法白酒的認識,酒友們的看法並不一致,有人覺得液態法是另一種釀酒形式,亦有其鮮明特色,與固態法僅是工藝不同。

“工藝”二字是指原料到成品之間的方法與過程,液態法與固態法當然工藝不同。而之所以工藝不同,根本原因在於,兩者基本原理迥異。

液態法是“單式法”或“單行復式法”,固態法是“並行複式法”。僅從字面上不容易理解,最好結合固態法一起談,分開描述工藝過程,則簡明易懂。但那可是需要碼上不少字,留在以後再聊。先大概認識一下液態法白酒,它究竟是什麼酒?

很久以前,大約在九十年代末,小廟曾聽到過一句話,對液態法白酒的定義是:“從本質上說,它就是食用酒精!”

例如,酒業泰斗秦含章先生,就曾在著作《現代釀酒工藝綜述》裡,把液態法白酒定義為:“採用現代生產酒精的方式釀製白酒,稱為“液體法”白酒。”

秦老先生在白酒行業的成就與地位,無需小廟傳名。茅臺酒廠、汾酒集團、稻花香、仰韶…..,很多知名酒企都立有秦先生的塑像,泰山北斗,熠熠生輝。

秦先生以外,大師周恆剛先生也在自己的著作裡有表述,他在《麩曲白酒生產基本知識》裡說:“液態法生產白酒,等於酒精廠的粗溜酒。”

何謂酒精廠的粗溜酒呢?原來,酒精廠生產酒精分兩步,先粗溜後精餾,粗溜是為了先把酒精從原料裡提取出來,但提取酒精時,同時也提取了雜質,所以還要精餾,精餾兩個目的,一是把酒精提高純度,二是除去雜質。

液態法白酒只需要實現酒精生產的第一步,即粗溜即可。其中包含的雜質部分,用其他方法除雜,自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除雜的方式比較多,各地各酒廠因地制宜,比如有學伏特加用活性炭過濾除雜的,也有用復蒸除雜的,也有高錳酸鉀氧化除雜的,不一而足。也有心大的,乾脆就不除雜。

秦週二位先生言簡意賅,簡明扼要的說明了液態法白酒的本質。二位先生以外,各種例證更是不勝枚舉。比如沈怡方先生,他在《白酒生產技術全書》裡,也明白無誤的定義液態法白酒為:“採用酒精生產方式,即液態配料、液態糖化、液態發酵和蒸餾的白酒”。

賴高淮先生也公開發表過:“新型白酒主要用80%的液態法生產的酒精組成”。雖然沒有對液態法定義,但包涵了“液態法生產的酒精”,算是旁證吧。

除了這些大家的高論,還有很多適用於高校教學的書籍,對液態法白酒也有定論,例如《發酵工業概論》,就明確把液態法白酒定義為:“是採用類似酒精生產的生產方法生產白酒”。

《傳統白酒釀造技術》這本書裡,描述為:“液態發酵法是採用酒精生產方法的液態白酒生產工藝。”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不過列書單無趣的很。羅列舉證的目的,不是一定要讓酒友信服。而是想說明,當我們說它是食用酒精時,是有出處、有依據的,並非空穴來風信口開河。

其實細究起來,“它就是食用酒精”這句話並不全面,如果街頭巷尾閒聊天,這麼說沒關係,大家能領會其概念。

可如要描述的精準,這句話其實有毛病,不精確。因為生產出酒精後,還要再加工,才能稱之為“液態法白酒”。僅僅是粗溜的酒精,嚴謹的看,還不能稱之為液態法白酒,粗溜只是工藝的一部分,雖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秦含章先生對此解釋的很完整,他說:“白酒生產液體化道路,即發酵工藝改為現代化的酒精生產方式,先生產飲料酒精或中性酒精,然後再採用串香或調香方法,使產品風味達到理想程度。”

如秦先生所言,生產出酒精後,還要串香或調香,能使風味達到理想程度,才是成品的液態法白酒。秦先生說這番話的時候還是80年代,當時液態法白酒初創不久,所以對液態法白酒表述的雖然很完整,但不詳細、不精確。

隨著白酒工業的發展,新世紀後,對液態法白酒就有了精準表述,並統一了標準。發佈的《GB/T20821-2007》液態法白酒國家標準裡,給它的定義是:以含澱粉、糖類的物質為原料,採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的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或用食用添加劑調味調香,勾調而成的白酒。

在這段話裡,“……基酒(或食用酒精)”七個字包含了兩個信息,咱們不展開說了,以免亂了思路,只談其二不談其一。何謂液態法白酒呢?借用賴高淮先生的話,概括為:“用酒精來調製的新型白酒,統稱為液態法白酒。”

根據以上信息,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液態法白酒是什麼?液態法白酒是先生產酒精,然後用酒精勾調的白酒。具體地說,液態法白酒的生產工藝,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生產酒精,第二步是勾調。

由於要闡述液態法的“勾調”二字,將引出“新工藝白酒”的話題,所以暫且不表。況且,勾調也不過就是兌來兌去,還都關著門幹,秘不示人。咱們酒徒尋常能見到的,多數是酒精的生產,這其實才是大家最關心的。

那麼,液態法究竟是什麼樣呢?若是酒友去了酒廠參觀,如何識別是酒還是酒精呢?其實不難。

要識別固態法和液態法,諸君切記八個字“無視蒸餾器、只看發酵法”。有酒友把固態蒸餾器作為固態法的標誌,看到甑鍋就信其為固態法了,其實不然,因為液態法也可以用固態方式蒸餾,所謂“液態發酵固態蒸餾法”。這裡面門道挺多的,咱們倒不必深究,總之,固態、液態是指發酵的過程,不是指蒸餾的方式,所以咱們就緊盯著發酵工藝即可。

介紹個簡單粗暴的識別方法。基於固態發酵的典型特點:“幾乎沒有能自由移動的水”。因此諸君如遇邀約到酒廠觀瞻,無論是窖池,還是酒缸、酒罐,只需朝裡面瞅一眼,看那酒醅裡,如有肉眼可見的液體,用教科書裡的原話說:“可流動液體”。那麼,無需遲疑當即可斷,它!就是液態法!

除非碰見“半固態法”,例如小曲米酒之桂林三花酒,又恰好只看見了下集“發酵”是液態,沒看見上集“糖化”是固態,或許會稍有爭議。除此之外,則十拿九穩不露怯。一言蔽之:見水即是液態法!即是食用酒精!

當然,食用酒精其實也是酒,伏特加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說嘛,存在即合理,咱們並不藐視液態法。況且液態法確實有長處,最起碼它簡便易行,價格便宜,很受老百姓歡迎。其實只要有人喜歡,能滿足需要,那它就是好東西。

小廟在意的並不是液態法好不好,而是認為固態與液態,兩者之間就不該劃等號,更不能做對比。液態的就該去和液態的比,固態的就該去和固態的比,有效競爭才能促使進步,才能良性循環。

可是呢,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作坊,現實中往往把液態法掩飾為固態法,這卻很難原諒。你若能把液態法做到最好,就足夠驕傲的了。為什麼偏要去混淆視聽呢?

曾見過一家酒企業,明明是液態法,卻執意要掛上“傳統”、“古法”的招牌,在景區裡建了個展示中心,氣派的很。工作人員都穿著古裝,所謂的漢服吧,不分男女都裹著頭巾,繫著腰帶,領頭的手裡捧著“聖旨”,開口就是“奉天承運”如何如何,又是祭天又是拜神的,一旁還有個響器班,穿著馬甲露著膀子演奏著百鳥朝鳳。真好看,真熱鬧,愚人愚己,不亦樂乎。

要說這是因為企業家沒文化?那可不見得。現在的企業家水平都高著呢,他或許是覺得,如果不弄的低俗點、粗鄙點,咱老百姓就欣賞不了,實際上他是在遷就咱們呢。

不過,也有一些雖然名不副實,卻非故意如此,而是企業家本來對酒就不太懂。例如南方有位專家,人是真聰明,性情也夠坦蕩,常談自己的酒幾個小時賣了多少萬瓶,估值達到多少多少個億。可是呢,那酒是什麼酒,又應該是什麼酒,恐怕他自己未必是明白的。但這並不影響他言必提“古法”,而且,還是“千年古法”。

“是技皆可成名,天下唯無技之人最苦;片技即足立身,天下唯多技之人最勞”。

諸君意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