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勾兌”的兩種真相

最近,古井貢酒被曝購買食用酒精。廠方解釋說用以勾兌低端白酒,而媒體進一步曝出,也可以勾兌高端白酒。人們十分驚訝,廣告上不是一直說古井貢酒是“年份原漿酒”、“純正原漿”、“手工釀造”嗎?這原漿酒,怎麼一下子變成勾兌酒了?

  ※勾兌是合法工藝

  “勾兌”是白酒釀造的一項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工藝。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成型靠勾兌。白酒生產行業的人都知道,勾兌技術可以稱得上是釀酒的畫龍點睛之筆。

  白酒剛釀造出來的時候,不同車間出的酒味道是不一樣的,需要靠勾兌統一口味,去除雜質,協調香味。勾兌並不是向酒裡摻水,而是調整不同基礎酒的風味,需要酒與酒勾兌,也需要酒與香料、香精等芳香物質勾兌。

  因此,在國家允許的範圍內,合理使用添加劑,這樣做本身是安全的。企業受指責,只是因為沒有把真實情況告知消費者。所以,嚴格地說,這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而是商業誠信問題。

  ※勾兌是白酒標準化的關鍵

  許多人不解:釀出來的酒不是很好嗎,為什麼還要勾兌?

  在蒸餾白酒中,大約98%的成分是乙醇和水,2%是微量成分,這些微量成分雖然很少,但作用卻很大,它能決定白酒的風格和質量,所以這些微量成分又稱風味物質,其中大部分是芳香物質,一種名酒天然含有十幾種甚至幾十種芳香物質,這些芳香物質共同構成這種名酒的獨特風味。酒廠不同車間、同車間不同生產時間生產出來的白酒,所含的主要微量成分的量或者量比關係肯定不會完全一致,所以口感上就會參差不齊。要使酒的質量完美、符合品牌的統一風格、統一質量,勾兌便必不可少。這時的勾兌,就是加入一點年份久遠的窖藏原漿,或加入芳香物質。

  如果不勾兌,釀造出來的酒直接飲用,其實口味並不好。

  ※勾兌無害

  如今,消費者一看到“勾兌”這個詞,往往與“有害”畫等號。不少人想當然地認為勾兌就是“往食品裡面放各種東西”,這也是目前不少人對勾兌認識的偏差。主要原因是,人們不知“勾兌”與“非法添加”是完全不同的行為。勾兌,是一種食品加工工藝;“非法添加”是往食品里加入國家禁止的物質或者添加的物質超過了法定劑量。

  對於食品工業,“勾兌”可以換一個詞,叫“調配”,即按規定的標準配製。實際上,白酒的質量,單純靠釀造是無法滿足的,只有結合勾兌工藝,才能實現品質標準化。

  ※白酒生產的三種方法

  根據國標,國內白酒一般有三種生產方法:固態法、液態法和固液法。

  固態法,就是“純糧固態發酵生產”。對原料和工藝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一般作為高檔酒銷售。

  20世紀60年代,為節約糧食,白酒行業開始探索代用原料。用甘蔗和甜菜渣、薯幹、玉米等製造出食用酒精,然後將食用酒精和酒糟混蒸,吸入香氣和滋味,再加入增香調味物質,模擬傳統糧食白酒的口感,製成勾兌白酒。

  20世紀80年代以後,技術日益成熟,發展到液態法(即以食用酒精加入香精香料,模擬糧食固態發酵白酒)和固液法(即以食用酒精為主體,加入少量糧食固態發酵的調味酒)。

  ※勾兌也是造假手段

  媒體曝光古井貢酒廠家大量購買下屬食用酒精工廠生產的食用酒精,洋河酒廠則大量從四川購進食用酒精,它們並非都用於勾兌低檔白酒,也用於勾兌高檔白酒。其實,所有名酒都可用食用酒精和香料、香精勾兌出來,只有專業品酒師可以品嚐出來,一般消費者根本喝不出來。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機化學工業已經發展到很高水平,每一種芳香物質,只要知道它的分子結構,幾乎都可以人工合成;每一種芳香風味,只要知道是由幾種芳香物質按怎樣的比例構成的,就可以人工模擬,幾乎亂真。這是高技術造假。當然,也有低技術造假,只有瓶子和包裝盒可以亂真,裡面裝的低檔酒,誰都可以喝出來是假的。


白酒“勾兌”的兩種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