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記這麼好吃,錯過多可惜

上海 | 鄧記這麼好吃,錯過多可惜

星標

三年前,我寫過一篇《鄧師傅的菜,吃一頓少一頓》。我是老鄧記的常客,包席吃了無數回,大堂散座週週見,就為了心心念唸的蒜泥白腰、麻婆豆腐、宮保雞丁、芹菜肉末和泡菜鴨血……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定西路麼得了,我還怪過自己,文章的標題起瓦特了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世界上最可惜的事,是你暗戀一個人,猶豫猶豫不說出口,終於鼓起勇氣,發現他跟別人跑了;還有一家餐廳在收藏夾裡躺了許久,終於想起來去吃,發現關門了...

好在師傅出手開了香港店,打飛的去吃過幾次,總比沒的吃好。

後來,師傅說要在上海重開,我真的高興死了。南興園,湖南路興國路交口,取南、興二字,暗含“南堂川菜”和“正興園”,立誓復興南堂包席,意趣高潔,卻兼有雅韻,配得上鄧師傅的菜和人,也很符合上海這座城市的性格。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南興園茶盤一隅

但這篇文章,我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寫。一是怕以後位子緊俏,飯也麼得吃了;二來麼,國內關於川菜的討論很多,有見地的也不少,我那舊文,如今再看,深感當年真是小屁孩亂說話,不忍卒讀……這幾年中餐吃得多,長進是有的,但川菜精深,愛吃歸愛吃,是不敢胡亂評論的。

上週帶嘴刁的男朋友去吃,大哥吃完驚歎,”這絕對是三星水準!!!“,已經開始琢磨下一次飯局要吃點什麼了。

翌日一時興起,在公號上分享了幾張菜品照片,不料激起千層浪,留言全是問鄧記開哪兒了,後臺全是搜南興園的,不一會兒老波頭也到達戰場,”微博上都在私信我南興園怎麼訂,原來是你!“

幾張照片,頂我一篇長文的閱讀。寫公號至今,如此人氣,唯鄧師傅而已。

泡菜需要時間入味,廚房班底、前廳服務也須得功夫磨合,如今開張五個月,正是爐火純青,各方面都步上正軌了。我麼,宴席小灶悉數吃過,雖然不及鐵桿粉絲們一月兩頓那樣誇張,但加起來也有個7、8次了,還有這些年來認識師傅的一些習得與感悟,也一併分享給你。

畢竟,鄧記這麼好吃,就像渾然天成的交集,錯過多可惜!

南興園鄧記真愛歸來,你得去試試。本文破紀錄寫了快六千字,喝杯水,慢慢看。

無規矩不成宴席

南堂包席到底是個啥?歷史我不多贅述了,大體上四川是個移民之鄉,為填補人口空白有意為之的大規模遷徙,鑄就了文化與口味的大融合,川菜本就成型較晚,融匯南北,故而不少菜式都能在其他菜系中找到原型。千里迢迢入蜀的廚師們開出高級館子,江浙人的南堂,滿族人的包席,在宮廷菜的基礎上博採眾長,逐漸形成了一整套宴席體系,其核心,是”講究“二字。

去南興園吃飯,和普通下館子不太一樣,配好的一席菜,若是要改,得仔細商量,規矩還挺多。吃了那麼多,總結下來有幾點:

味型豐富相輔相成、起承轉合重視節奏、儘量不重複食材與味型。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神仙鴨子

食材不重複,不論懷石還是西餐的tasting menu,大多遵循這個原則,但味型儘量不重複,那麼多道菜的宴席裡,感覺是給自己挖坑……南興園開業第二天,吃到一塊鮑片牛頭方,念念不忘(我後面會寫);第二回去,師傅出了神仙鴨子作主菜,我想加牛頭方,卻被告知兩者撞了鹹鮮味型,只好舍牛取鴨。

去年年底臨時組過一次香港鄧記,拉了天南地北幾個小夥伴,我自己則從新加坡回國、繞道香港:現點了一桌子家常菜,恰兩道菜先後上桌,都是荔枝味,鄧師傅做了差異化處理,連吃也不覺重複、膩味,如此嚴謹細緻,不是一般人可以調的出來。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論及川菜味型,近年來眾說紛紜。有人說24種,有人說36種,還有人做了個算數,最後能演化出的複雜味型,多達上百種……重要的是,每道菜的味,都個性鮮明,但不能打架,要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味覺遊戲,每每推陳出新,目的就是讓你繼續玩下去,舌頭不疲,味蕾不倦,還一直眼巴巴地等下一道菜!

這,才是宴席最大的妙處。

這對主廚(過去是前廳師爺)在編排上菜順序、拿捏節奏上有著極高的要求。老實講,按照這個規矩,現在有些以單一食材為核心的宴席,譬如從頭到尾的白松露黑松露或者蟹,吃著挺累的。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老鄧記,食是味覺藝術。

關於這一點,我也採訪了一下鄧師傅:

”味覺是一種藝術,廚師就是創造藝術,而所謂的24基本味型,就是赤橙黃綠青藍紫,繼而可畫出萬紫千紅,食客在吃時,理解感受出品的藝術。

宴席開始後的輕重緩急,烹調時隨機應變做加減法,也很重要。就算是一盤宮保雞丁,每次的炒法,根據前後配菜,手上也有一定差異。所謂百菜百味一菜一格,也可以這樣理解。”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宮保雞丁(攝影水橋) & 牛肉米粉

印象最深的還是宮保雞丁,下了很重的花椒,吃雞一時爽,吃完火葬場,杯子裡的酒都只剩甜味了……一桌人正擔心著呢,上來一道牛肉米粉(還有一次是川味熗虎尾),看著是紅油拂面,吃完卻豁然開朗:

舌頭上的花椒味神奇地消退了!又可以繼續作戰了。緊跟著一道蔥末肝片,鮮鹹中帶一抹酸甜,把椒麻洗得乾乾淨淨。

鄧師傅講過多次,很直白很好玩:菜一吃下去,不能喉嚨封住,要讓你還想吃下去,啊吃得很舒服一直吃下去……誒這不就是我嗎!每次吃到最後就吃撐了橫著出去了。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口袋豆腐

開水白菜吃過多次,總想換換口味,請教比我更懂中餐的友人,答,你去作師傅出口袋豆腐呀!所謂口袋豆腐,即豆腐挖空,只餘外殼,卻不見痕跡;奶湯用雞鴨火腿吊,太鮮美!軟磨硬泡,師傅卻糾結於”啊呀這個是濃湯不好出在前面的“。

最後的菜單上,師傅還是給我加了一道開水白菜,頭湯清,二湯濁,各有千秋,各司其職;後來吃Da Vittorio竟也碰到一次,中間的白松露蘑菇濃湯,友人表示”這個小小一盅“放在開場也不錯,立刻援引師傅教誨,清湯濃湯有序,開場一小杯芹根清湯是有道理的,不然上來一口濃湯糊住了,後面吃不進了呀。

世界大同。

這些規規矩矩,我猜麼大多源自於古代的挑剔食客,流傳至今,是廚師的自律,是對自身的挑戰,亦是對食客最大的誠意與尊重。

還有一句話,吃的都是手藝。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有了手藝,審美也不能丟。九色攢盒,形似過年時裝茶果糕點的漆器盒子,九種風味九樣不同食材,川菜的”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由此可窺一斑。老鄧用了很多年,據說只有招待VVIP時才會奉上,定西路關張後就沒再見他拿出來過了,香港和南興園,都是雷打不動六小碟。

再次相見,是帶男朋友去……外賓待遇真好!

這輪龍鳳寶盒漆器,亦產自蜀地,兩個老外連連驚呼”比日本的還漂亮“。天府(燒椒)皮蛋、魚香蝦仁、樟茶鴨、陳皮牛肉、薑汁缸豆……但最讓人傾心的,還是蒜泥白腰,薄如蟬翼,全無羶腥之氣,蒜泥紅油伺候,裹一枚貢菜,彈牙夾裹爽脆,可惜啊可惜,每個人只有一片~

說了那麼多,我們來滾菜單吧!!!

靈魂小炒

川菜之魂,在於小炒。縱觀中華美食,與西餐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實在太熱愛Stir-fry了!

一鍋成菜,是師傅很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說的是炒完菜整個倒進盤子裡,還得倒得漂亮,不可花時間狂凹造型,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封存鑊氣、保留溫度。別以為這是玄學,一燙當三鮮,也別看不上被濫用的”鑊氣“二字,中國人對炒菜溫度的執念,就是對美味最誠懇的堅持。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鄧師傅看家菜,我吃過最好吃的宮保雞丁

,絕對是這一份。腿肉口感優於胸肉,這個真沒什麼可較真的,急火快炒、一氣呵成,再加一鍋成菜,才有極致的滑嫩鮮香!酸甜的荔枝味中,融入銷魂的椒麻,須與京蔥、花生同食,方能體味酸甜、鹹鮮、乃至椒麻在口中水乳交融,香氣迸發,妙啊妙啊喵嗚喵嗚!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如果小炒是川菜的靈魂,個麼內臟小炒,就是川菜中最化腐朽為神奇的戲法。蔥末肝片,吃過牛肝與豬肝兩個版本,大體上更偏愛豬肝。嫩滑無匹,我見猶憐,嫩度堪比

香港銅鑼灣御寶軒的白灼豬寶寶肝,不留心的還以為吃進嘴是嫩肉片,芡汁風味濃郁、掛芡均勻,油雖大,鹹鮮中透著幾許酸甜,倒也挺解膩的。

知名網友老波頭表示,這道菜是成都少城小餐的張淮俊教給鄧師傅的,是張的拿手菜之一,前後十八鏟,一鍋成菜,難度大概堪比降龍十八掌,鄧師傅是得真傳了。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內臟菜裡最厲害的一盤,是這個火爆雙脆。要碰運氣,因為豬肚要提前約、去外地買,還不一定買得到。養足一年的豬肚,挑胃口上最厚實的部位肚頭、肚仁或者肚尖都是指這塊,肉質細嫩、口感清脆,買了3、4個豬肚

加上5個雞胗,方能成就這一盤菜。脆嫩、爽滑,多樣食材一鍋出,還能和諧共存,對手上功夫是大考驗。

上個月去澳門吃如意宴,聊到魯菜裡的火爆雙脆已近失傳,能吃到鄧師傅的川菜版本,是做食客的福氣。

啊,師傅師傅,下次想吃肝腰合炒。

隨飯菜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比小炒更接地氣的,是隨飯菜,在一頓飯接近尾聲、甜品之前上桌。泡菜鴨血。雖然有點湯湯水水,但其實好吃的關鍵是爆炒小料與泡菜。師傅家的泡菜,現在是泡入味了,比起剛開那會兒的略帶生澀的新泡菜,好吃太多了!

泡菜酸爽,鴨血滑嫩,下飯好手,裡面還可以加入鱔魚、大腸等各樣食材……不過大腸我還是不了吧不了吧,做軟炸扳指吃就可以了。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推薦大家嘗試我的保留節目:鴨血sushi。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打掃剩菜戰場,還可以這樣。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隨飯菜,通常是這次吃了鴨血,下次就換麻婆豆腐。“麻辣”味的巔峰之作,看起來是個人都能做,卻並不簡單。豆腐如此嬌嫩,好的麻婆豆腐卻要求不能炒碎,你自己想想有多難吧……

且別看一點熱氣沒有,實則燙得要死,常常是幹完一碗飯再來第二碗,盤裡的豆腐依然燙口。

南興園重開,尋到一款滷水豆腐,豆味香濃,與師傅心中理想的豆腐相近。頭一次吃還有點不習慣,吃著吃著方覺出妙處,這濃郁滷水味與麻辣味,鮮、香、熱、辣、燙,相得益彰,真真絕配。

貴的菜

師傅這樣的老一輩手藝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誠。其實早幾年,我們這群人吃包席就800、1000人均了,總加上一句 “吃手藝不吃(貴)食材”,師傅總還是會在菜單裡塞進海參鮑魚……到如今重開,差不多價格,師傅還是覺得,每桌不給諸如花膠海參一類貴菜,收這樣人均,總有欠奉。

最貴的菜,一般在鹹味菜第一道與最後一道(隨飯菜前)上桌,下面幾道供參考: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牛頭方也是川味經典菜,牛頭天靈蓋上一塊皮,燒製泡發,去毛磨皮,燜煮幾個鍾變軟……聽起來就是工序超繁複,普通走量菜館裡做不了的菜。

泡發後的牛頭方,柔糯焾軟,滿滿膠原蛋白,乍看之下宛如紅燒蘿蔔,但其實更似棗泥水晶糕(鹹的)。這種菜呢,就跟前陣子吃的羊頭蹄羹一樣,是普通食材精工細作,吃手藝大於食材,要賣出價錢得想想法子。

搭配鮑脯是完美選擇,海陸風味互補,質地亦有差別;用鮑汁來煨是正常人想法,但鄧師傅偏偏選用了豆渣製法,引入豆香清鮮,更進一步豐富口感,吃完想舔盤子,

建議師傅下次配把醬汁勺。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乾燒海參敘府廣肚(就是花膠,因為廣東產的最高級,所以叫廣肚),赤裸裸的高級食材,都很好吃。兩樣都是鮮鹹味型,質地軟糯,海參搭得是清脆銀芽,恰可解膩;花膠比較有趣,變成了宜賓燃面的澆頭(宜賓舊稱敘府),裡面的重頭戲是宜賓芽菜,類似我們熟知的鹹菜,但風味更甜,超高級的葷燃面嘿嘿嘿。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帶子也吃了好幾個版本了,豆渣的,魚香的。每次都是看配菜來,我個人最喜歡與花膠一起出現的這一版魚香味。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愛吃酸甜口的朋友們可以考慮川汁脆皮魚,上海店一般是桂魚,在香港吃過一次東星斑版本。與松鼠鱖魚味型有點相似,但這亮堂堂的紅色不是來自番茄,而是來自泡辣椒,不然怎麼叫川汁呢?

好吃是很好吃,但無奈我真的不喜歡酸甜味道的魚哈哈哈包括糖醋魚一類zan zan 苦手。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故而,我的魚鮮保留節目,是這道川式熗虎尾。川菜與淮揚菜歷來有合流傳統,熗虎尾是淮揚菜中一道經典菜式,取鱔魚尾巴浸入調料,最後的一勺滾油,充分激發食材香氣,是為“熗”;鱔魚鮮美入味,肉質彈嫩,這與鱔魚煮到幾分、油溫控制密不可分。

中西大同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還有多道菜,吃了以後發現與西菜相通,正所謂世界大同~

首當其衝自然是開水白菜,之前寫過。雞、鴨、火腿、腿骨等原料熬六、七個鍾,瘦肉豬茸"掃湯"兩三次,去除湯中雜質,得清湯,而若要得到頂級清湯,則需用到雞胸肉制茸再掃,得淺茶色透亮湯水。與西式清湯Consommé 蛋白掃湯法,是同一原理。如今白菜味道達不到要求,就以娃娃菜替之。鮮甜溫潤,作為開胃湯上桌,正是潤喉之用,打開味蕾準備大快朵頤。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雪花雞淖,雞胸剔除筋膜,刀背拍松拍碎成茸,與蛋清加水打發。與雞豆花是同一原材料,只是製法不同,雞豆花用水衝成型,雞淖則是泡油軟炒凝塊,飛水去油瀝乾。撒上火腿碎,吃雞不見雞,入口即化,卻有雞味極鮮,妥妥一道中式文人士大夫分子料理(好吃的那種!)。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南興園新菜桃酥蝦糕,蝦去泥線打成蝦蓉,加入核桃碎,再製成蝦糕,炸透。鮮香彈牙,蘸上海人炸豬排喜食的辣醬油,美味更上一層樓。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配了一碟清口小菜,有點像老外的cole slaw,友人開發出把菜夾在蝦糕裡吃,竟然超級美味。

以假亂真

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吃到了清湯冬瓜燕,馬上也要求擁有。開水白菜的底子,一絲絲一縷縷,一時間分不清是冬瓜還是燕窩,還以為混在了一起……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後來才知,這原來是隻有冬瓜。撲上澱粉汆水成型,真有點以假亂真,像是燕窩呢!

同桌友人一句點醒了我:鄧師傅做這些 faux dish (假菜),足可以假亂真。想是昔日清貧,吃著冬瓜想著燕窩,與碗仔翅異曲同工;又或是文人雅趣,偏要如此折騰。時過境遷,放到今日再看,就純粹是樂趣了。

從環保的角度來看,也大有裨益。或許有一天,這些仿真菜也會如人造皮草一般,得到更廣泛的大眾認可吧。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異曲同工之妙,還有甜燒白。這個是真的物資短缺窮困年代,麵粉炒成豆沙,是為苦中作樂。如今時代不同,卻仍以麵粉入菜,是炫技也是旨趣所在。原先撒的是綿白糖,南興園換成了晶瑩剔透的白砂糖,細雪冰晶,嚼之清脆有聲,倒是添了酥脆口感,甚妙!

結語

鄧師傅是我們這個時代極難得的真性情,為人率真、敞亮、熱情、耿直。早先做過一段時間老師,與我們這些外行後輩交往,也從不擺架子,講起川菜往事總是滔滔不絕、毫無保留,講真,吃中餐,再到品鑑理解中餐,領我入門的就是鄧師傅。而他的菜,雖是傳統川菜,卻時而有趣活潑,時而嚴謹深沉。

做菜做人如此,罕有。

上海 | 邓记这么好吃,错过多可惜

去年年底打飛的去香港,一身飛機衫(攝影水橋)

如果有機會,我真的希望,愛吃的你,有機會去試一試師傅的菜,會一會這個人。

寫這篇文章的另一個私心,無非是想說:不論中西,我真的好愛經典菜啊!傳統菜逐漸式微,是不可逆轉之勢,但美食乃至人類文明的未來,要創新也要傳承,經典之所以跨越時光成為經典,有賴於前人孜孜不倦的創新與改良,如果傳統的東西已趨完美,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

南 興 園 鄧 記

6人起訂,人均800元起,另收10%服務費

酒杯酒具齊全,歡迎酒鬼造訪

諮詢電話:021 6228 68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