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什麼油炒菜?

尼采講歷史


古代最早使用的食用油是動物油脂,比如豬、牛、羊等。

記得小時候家裡還經常用肥豬肉炸成豬油,特別香,經常用來拌飯。每次吃豬油拌飯的時候媽媽就講一個故事:在奶奶年輕的時候,買肉是要用肉票的,不能多買。奶奶老實,又沒文化,每次買肉都會受欺負,賣肉的總是把瘦肉給奶奶,奶奶回來就哭。

當時覺得奶奶真傻,瘦肉才好吃呢,哭什麼?長大後才知道,瘦肉沒油,家裡沒油吃是不行的。

古代食用油的歷史

我們國家的美食數不勝數,早在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烹飪食物了。從燧人氏發明火開始,燒烤從此旦生;後來有了陶具,燉、煮也開始流行起來。但這些烹飪技巧都不需要食用油參與,一直到後來“炒”菜出現以後,油的用處就顯現出來了。

歷史上第一道炒菜應該是韭菜炒雞蛋。據《周禮》記載:“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雁。”這其中的“韭以卵”就是韭菜炒雞蛋的意思,因為韭菜不可能煮雞蛋吧?

但在漢朝之前,古人使用的食用油都是動物油脂,其中以豬肉為主。北魏末年的《齊民要術》所記載“豬肪煼取脂”,說的就是把肥豬肉變成豬油脂的過程,但這種豬油在當時並不稱為“油”,而是稱為“膏”。因為古人把有角的動物脂肪炸出來的油稱為脂,無角動物脂肪炸出來的油稱為膏,一直到“油”字發明後,才把所有動物的脂膏和植物油脂統稱為油。

古代食用油從動物轉變到植物是在漢朝,張騫從西域帶了芝麻回來,當時稱為“胡麻”。人們發現這種東西榨出來的油非常香,可以用來食用,因此芝麻油是最早的素食油。但在芝麻油之前,我們的植物油脂提取技術已經產生,當時是從杏仁、烏桕上提取出來,但並未用於食用,主要用來點燈。明朝陳耀文編寫的《天中記》就詳細記載了古人從烏桕提取油脂的過程。

從漢朝使用芝麻油開始,植物油就進入了我們美食烹飪中,到了明朝的時候,植物油的種類已經相當豐富,而且古人還給這些油分了等級。

據明朝《天工開物》記載,“凡油供饌食用者,胡麻、菜服子、黃豆、菘菜子為上;蘇麻、芸臺子次之;茶子次之,莧菜子次之;大麻仁為下。”

由此可見,明朝已有菜籽油、大豆油、茶子油了。只是按當時等級排列的情況來看,古人應該是按產油量來排名的,因為現在茶子油可是上品,賣得很貴呢。

在明朝的《天工開物》成書期間,玉米已經進入我國並開始大量種植,但書中並沒有玉米油的記載,因為玉米油是從玉米胚芽中提取,當時還沒有這種工藝。

最有爭議的花生油

在古人的食用油中,最有爭議的應該是花生油。很多人認為花生是明朝才開始進入我國,因此花生油的出現也應該在此之後。其實花生油早在宋元時期就已經有了。

據清朝的《滇海虞衡志》記載:落花生,為南果中第一,以其資於民用者最廣。宋元間,與棉花、蕃瓜、紅薯之類,粵估從海上諸國得其種歸種之。……若乃海濱滋生,以榨油為上,故自閩及粵,無不食落花生油。且膏之為燈,供夜作。

按照《滇海虞衡志》的說法,花生在宋朝、元朝的時候已經開始種植,並且用來榨油。花生油不僅拿來食用,還用來點燈。

因此古人用油炒菜的順序應該是動物油→芝麻油→花生油→各種菜籽油。


水煮汗青


古代人用什麼油炒菜?從老一輩人的生活習慣裡應該可以窺見一二。

(1)古人肯定是會用芝麻油炒菜的。

小時候我每次去學校的路上,都會遇到一家專門用石磨磨芝麻油的店,這家店是我爺爺一個朋友開的,每次經過那個香味讓人流連忘返。尤其在冬季早晨去學校的時候,天還大黑著,身上又冷,但每次經過這個爺爺的店,就會被那股子濃濃的芝麻油渣吸引,有好幾次在店門口偷拿了一把芝麻油渣,黑黑的,油油的。

後來我問店家爺爺為什麼還要用石磨磨油,多麻煩啊,那個爺爺說這都是古代傳下來的手藝,不能到我這裡丟了,所以雖然石磨磨芝麻油產量沒有機器那麼高,但好在石磨芝麻油更香醇。

從這位爺爺的描述中,我知道了原來古代人雖然食用油煉製技術落後,但芝麻油肯定是吃的。

(2)各種動物油脂必然也少不了。

媽媽每次買了豬肉,都會將那些我們不怎麼喜歡吃的肥肉割下來切成小塊,然後放到鐵鍋裡煎熬,熬出豬油,再把豬油倒到碗裡,涼了之後往往豬油會凝固成塊狀,媽媽就會小心的存放起來,等下次炒菜的時候取出來一些炒菜用。還別說這種豬肉煉出來的油脂,用來炒菜格外的香。

而現在的人們都知道收集各種動物的油脂,用來炒菜,除了最常見的豬油外,還有雞油、鴨油、羊油等等動物油脂,都可以用來炒菜,甚至現在很多工廠還將動物油脂加工成洗衣皂等生活用品。

而古代對植物的煉油技術太差,動物油脂這種易得的油自然不會放過,因此在古代各種動物油脂拿來炒菜也是必須的。


李阿冰


說起這個【古代人用什麼油炒菜】的問題,可能就有點複雜了,為了看著不煩,我們簡單點說說。

先說古代人有什麼油用吧。

最早期的時候還是主要以動物油脂為主,東漢末年被劉熙所作的《釋名》中有記載:“戴角曰脂,無角曰膏”,也就是說長角動物熬去出來的就叫做脂,不長角的動物熬煮出來的叫做膏,比如說牛油和羊油就是脂,豬油就是膏,當然這些在古代絕大多數時期也只有達官貴人享用的起。

除了動物油脂之外,其實食用植物油的歷史也不短,不過跟現在的情況有點不同。比如大豆在古代被稱之為菽,早在春秋時期就是五穀之一,但是那個時候大豆並不是用來榨油的,因為產量太低,而且出油率也不理想。真正最早用來榨油的植物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來的芝麻,當時被稱之為“胡麻”,所以榨取的油脂也被稱之為“麻油”、“胡麻油”。

不過炒菜不可能只用油,鍋子也是一個關鍵。其實對於炒菜的限制,鍋具才是更主要的。當然了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有爭議,這也很正常,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南北朝時期“鐵鍋”和“植物油”才開始普及,直到宋代已經有一些文字紀錄有以“炒”來命名的菜餚了,比如《齊民要術》中的【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軍蔥白,下鹽米,渾鼓。麻油炒之。甚香美。

所以古代人用什麼油炒菜,得看是什麼時期、什麼社會地位的人了,基本上牛羊油、豬油、植物油都有在用。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我們人類一生下來就不能少了要吃油,當然不是說直接吃油,而是我們在炒菜的時候是必須用到油的,只有用油來炒菜才會讓菜更好吃,口感更豐富。在現代,食用油非常的多種多樣,也讓餐桌上的菜更為可口。而在古代,沒有發達的科技,能吃到的油肯定是有限的,那麼,在古人的時候,他們是用什麼油炒菜的呢?

在上古時代,人類是靠漁獵為生和採集可以食用的植物為生,直到火的出現,古人才會烤制食物,後來也懂得了動物的體內的油脂,可以用火來炸取,也可以從肥肉裡攝取油。當然古人也知道,能攝取油量最多的是豬油了。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裡,豬油一直是中國人炒菜的主要用油。

豬油炒菜是非常香的,而且也營養豐富,同時含有可以抗衰老的物質和豐富的維生素。在古代,豬油是非常貴的,一般的平民百姓還是吃不起的,說明當時,對於豬油的食用還只限於達官貴人。但是用豬油炒菜是非常讓人有食慾,美味可口,以至於在今天,很多人也有用豬油炒菜的習慣。當然,我現在也是用豬油炒菜,自己買來提煉,安全衛生。

在後期,大豆的普及種植,人們也學會了用大豆提煉出豆油,也就是植物油,它的營養也是比較豐富,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是,產量比較低,所以只能大量種植。而大豆不僅可以提煉成油,還可以做成味道極好的豆腐。它是一種可以和肉類差不多美味的食品。現在也是有很多地方都在用大豆油來炒菜。

我們的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高,他們在生活方面發明出來了很多東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還可以依然沿用。而在食用油這方面,我們還是會沿用古人的提煉方法,用來炒菜,我相信在未來,也不可能有其它的油來代替豬油或大豆油。


許飛揚說茶葉


用油炒菜,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一件事,當然也並不是沒法做到,只有達官貴人、有錢人家裡才能享用。

現在現代流行的各種榨油技術,都是在古人智慧結晶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所以古人也能夠吃上油炒的菜,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周朝時期,脂膏。

民脂民膏這個詞語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對於它的來歷卻不甚瞭解。

“凝者為脂,釋者為膏”。

脂膏時說的就是動物油,雖然不知道具體是哪種動物,但是在周朝古人已經知道,將動物的油脂煉成脂膏。在北魏時期《齊民要術》裡有清楚的記載“豬肪取脂”。

雖然在周朝還不知道用油炒菜,但是古人已經知道在吃燒烤的時候抹上油脂,並且用脂膏做出油炸食品。

漢朝時期,素油。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肉肯定要比糧食要貴很多,慢慢的隨著榨油技術的出現,人們吃上了素油。

漢朝最開始榨油技術,榨出來的只能是“烏桕”種子的油,“其汁,可為脂,其味亦如豬脂”。

當然,在現代人看來,這種油只能當做工業原料,不能食用。

三國時期,芝麻油。

芝麻油,也就是大家所食用的香油,非常的美味。在《三國志》裡面就有記載,孫權曾經將芝麻油作為照明燃料。

非常的奢侈,但是也可以看出當時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榨取芝麻油的工序,甚至可以支撐孫權照明使用。

芝麻是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帶回來的,據說是來自汗血寶馬的故鄉大宛國,被稱為“胡麻”。《齊名要術》裡面專門記載芝麻油“白者油多”。

芝麻油的味道大家都非常的清楚,雖然有一點奢侈,但是用芝麻油炒菜,估計是非常香的。

明朝時期,植物油。

到了明朝時期,植物油就更為廣泛了,《天工開物》裡面就專門有記載,胡麻、菜服子(蘿蔔)、黃豆、菘菜子都能夠榨油。

後來清朝時期才正式記載,有落花生可以榨油,現在大家食用的大多是花生油、菜籽油。

所以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現代人能夠吃上這麼多種類的植物油,都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哈哈 當然是動物油了 是肉煉出來的油 到七十年代 還有很多家庭吃豬大油 現在我做紅燒茄子也是用豬大油 香 燉土豆 吃油的菜都是用豬大油 古代 沒有炒萊專用的食用油 煉油自古就有 不過這種事古籍確切記載很少 是從一些名人的書裡找到的 生活中經常發生一些意外 從而有了新的發現 比如糊魚 本來是燉魚 燒糊禍了 但不厲害 剛有些焦 結果特別好吃 以後專門這樣去燉魚 大油的出現也是這樣的過程 生活中的發明很多都出自意外 而不是人主動設計 的結果 你看上古史演義就知道了 魚網從蜘蛛網而來 裡邊記錄了很多生活中發現和應用 那本書名好像叫中國上古史演義 很有意思的書 應該看一下 哈哈 生活無止境 讀書無限定


秋歌988


宋朝開始有了煤和鐵鍋才有炒菜,以前都只是煮。


老饅頭簸箕


1、芝麻油,中國原產作物。

2、大豆油,中國原產作物。

3、菜籽油,中國原產作物。

4、動物油脂,宰殺收藏。


乾山乾向水流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