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我認識的一位美食老編輯說,他去武漢,當地朋友帶他去吃飯,從江北過了趟江南。人生第一次為了吃頓飯而渡過浩蕩長江,吃的什麼已經不記得了,但是鄭重盛大的感覺一直揮之不去。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他問我,你們武漢人平時也願意過江去吃飯嗎?

我說,渡江涉湖,不在話下。唯一考慮的是,到底是開車、坐地鐵、搭輪渡,還是游過去?

這般排除萬難、積極進取的吃飯態度,全賴於武漢無比魔幻的地形。長江與漢水穿城而過,天然地將這裡分為三鎮(武昌、漢口、漢陽)。60年前,蘇聯人來武漢幫忙建中國第一座長江大橋,全長1670米,也是找了又找,才找到這處最窄的江面建橋。城中最寬的江面呢,據說有4公里多,想想就絕望。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隔著天塹,三鎮各有各的火車站、商業中心、CBD,完全可以老死不相往來。我們總開玩笑說,三鎮最重要的民間交流,就是去對方地盤吃飯。

美食當前,天塹?不存在的。

作為武昌人,我總有點不甘心地承認,漢口好吃的東西最多。若說家常菜,兩者不相上下。奈何漢口清朝末年已經開埠,六國租界佔了好大一片,時髦玩意兒多。像江漢飯店(原TERMINUS德明飯店)、璇宮飯店這種百年老店,都是吃喝玩樂的銷魂窟。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抗戰時期,一大群西方戰地記者駐紮在武漢,最喜歡住在海軍俱樂部和德明飯店,在一起喝酒,交換消息,寫稿,偷情。後來去延安的史沫特萊女士就是這個小圈子的核心人物。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過漢口吃飯,是某次家中要招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特意選了去長江大酒店吃早茶。那是80年代,武漢開的第一家粵式早茶,價錢不菲。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當時我還是個小毛孩,被我媽一頓盛裝打扮,穿上了兩層紗的白綢子蛋糕裙,裙襬上綴滿銀色小星星。小孩子嘛,興奮得不行,又多少知道要矜持。猶記得坐車從大橋經過,看見江上輕薄的霧氣,心裡想著快點走完大橋,就能吃到蝦餃了呢。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我的中學同學至今念念不忘漢口古田路的江胖子火鍋,臘鴨燜藕、竹筍牛腩、小龍蝦,可以單點一鍋,也可以任意雙拼鴛鴦鍋。這是他大學時代(武漢幾乎所有的大學都在武昌),願意花上一個半小時坐804路去漢口的唯一理由。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我大學時代去漢口的理由,是一家開在法租界黎黃陂路上的麵包店。店面連招牌都沒有,店主是一位法國人,做極正宗的法棍。他家的芝士蛋糕是歐式重乳酪的做法,用料紮實。美味是美味,但是吃的時候能聽見自己長肉的聲音……蛋糕稱重售賣的,每次我都很剋制地比劃要“切一小塊”,然後在店主即將下刀之際,趕緊改口說“再大一點點”……店主總是嘲笑說“決定了嗎?不能再改了哦”,樂得看我在那天人交戰。

2000年之前,武漢過江的辦法只有三種:長江大橋,長江二橋,或者坐輪渡。現在江面上有11座大橋(還未全部通車),江底有地鐵隧道,反而很少有人坐輪渡了。許多輪渡碼頭關停,曾經三十多個碼頭,陸陸續續關的只剩下十幾個了。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反而是外地遊客喜歡體驗輪渡,只需1.5元的票價,就能吹著江風,聽著汽笛嘟嘟,慢悠悠地渡到對岸。不趕時間的話,我也很喜歡坐輪渡,船至江心向兩岸看,很微妙。侯孝賢說他小時候蹲在芒果樹上偷芒果,突然有種在空間和時間之外的感覺,這對於他後來拍電影的時候是有影響的。在電影中,要有一個瞬間,是遠離時間和空間的。對於我,江心中就是芒果樹上的那一個瞬間。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地鐵過江應該是最便捷的,江底隧道狂奔4分鐘即達。還有一種奇葩的過江方式,就是從武昌/漢口站坐火車,走長江大橋的鐵路橋,十分鐘就能到漢口/武昌站。一個資深火車迷朋友來武漢玩,特意坐車往返兩趟,大呼過癮。

所以,簡直是十八路水陸過江,大家儘可各顯神通。如果在武漢搭出租車過江,司機師傅一定會兇巴巴地問一句,莫樣走(怎麼走)?意思是,你選哪條線路過江。武漢人最有感情的當屬第一座長江大橋,即便現在有11座大橋,也只有它會被親親熱熱地稱呼為“大橋”,不需要加任何前綴。大橋美而舒展,妥妥正宮範。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比起來,鸚鵡洲大橋討喜的橘紅色(就因為叫鸚鵡才給塗成這樣嗎?)還是差點氣度。

渡江不難,反而是湖上難行。雲夢大澤故地,武漢城中湖上百個,而且大湖多。最有名的東湖正好是100個北京什剎海,但它還不是最大的。遇見湖水,只能沿湖繞行,但偏偏湖裡有很多好吃的。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既然生活在江湖之間,吃的必然是“飯稻羹魚”,魚蝦螃蟹、茨菇水芹……我們吃水裡的一切。湖多,蓮子菱角簡直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夏天林蔭道兩邊隨處可見賣新蓮蓬的,五毛錢一個,一塊錢三個。新蓮子清甜,不用去蓮心,入口是彈的,輕輕一咬在唇齒間炸開,像吃掉一顆露珠。

湖北人對藕的驕傲,不用多說。我去很多地方採訪過美食,也就見湖北人買藕時講究七孔蓮藕還是九孔蓮藕——七孔蓮藕軟糯用來燉湯,九孔蓮藕甜脆用來清炒,不能錯。荷花瓣我們也不放過,用一點點薄油炸著吃,一股清氣,真的可以打通任督二脈。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城裡每個大湖都有自己的性格,梁子湖又大又野,地跨武漢與鄂州市,盛產螃蟹。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每年中秋,家裡都要張羅著去買梁子湖大閘蟹,名頭雖然比不過陽澄湖,但品相上佳,本地貨又格外新鮮。武漢人做螃蟹沒什麼花樣,也就是清蒸,再就是四川傳來的香辣蟹。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螃蟹吃起來麻煩,以武漢人的急性子沒多大耐心對付,所以每年也就中秋前後應個景。一年四季食客不絕的反而是湯遜湖。因為水質好,所以誕生了魚丸一條街。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雖然遠在市郊,連我這種懶人,都曾跋山涉水地跑去解饞。湖裡撈上來的魚,去骨剔刺,用勺子將魚肉刮成糜,捏成丸子和魚頭一起燉,江湖之鮮都在那一鍋裡。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反而是東湖,因為在市中心,靠近博物館、省政府和武漢大學,雖然是大湖,卻沒什麼野趣。它清涼安定,最適合躲進去避世。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大學畢業前,我和同窗死黨阿曼,最愛沿著水杉小路一直往湖中走,去東湖國賓館的茶室。這種國營賓館,往往佔了最好的位置,但是管理散漫,除了接待政要,平時很少有客人。所以我們倆可以獨霸一面湖景,茶水好不好喝完全不重要。服務員愛答不理的,正方便我倆憂心忡忡地在那坐一下午,焦慮畢業論文。實在寫不出來,就望著湖水發呆,安慰自己,總是能畢業的……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武漢水多,上千年都與洪水是共生關係,所以武漢人對洪水是不帶怕的。若沒有洪水也沒有武漢——整個江漢平原都是靠長江沖刷形成的。漢水入江口最是兇險,因為長江與漢水形成了一個“人”字型,水流有一股拉力,沖刷力瞬間升級。明朝在這兒修了龍王廟,然後年年“大水衝了龍王廟”……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龍王不管用,管用的是靠譜的地方官。都說近代百年武漢最好的運氣是碰見張之洞大人來這做湖廣總督。張大人深耕武漢20年,大搞洋務運動,規劃三鎮,修了張公堤等防洪工程。自此以後,武漢幾乎很少有大洪水進城的災難。

每年汛期,長江堤岸上照常有散步的人,大家淡定看著水位線又漲高了一米,照吃吃照喝喝。水漲高時,常有江鮮竄到岸上來,直接被人撿回家燒菜。不知為什麼,我每次吃“過江財魚”這道菜,都會莫名腦補它跑到岸上來的場面。財魚在江裡遊得快,又兇狠,總覺得它最適合擔當衝上岸的暴躁角色。這味是地道的湖北菜:財魚片成薄片,在滾湯裡過一下,迅速撈出來,蘸一點點醬醋,其實什麼味碟也不用就已經很好吃。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魚類菜真正考驗的就是食材,不需要複雜的烹飪方法與調料,食材的品質決定一切。還有一道“皮條鱔魚”,也很簡單,鱔筒掛漿,下油鍋炸得外酥裡嫩,澆糖醋汁即成。好吃的關鍵是要用肥美的鱔魚,否則薄兮兮的鱔筒過油之後味同嚼蠟。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官方說法,湖北菜裡有50多種魚類,好些我也沒吃過。家常吃的也就二三十種。鱸魚、鱖魚都最適合清蒸,反而是名聲大噪的武昌魚並沒有那麼受歡迎。因為它其實是鯿魚的一種,天生寡淡氣質,如同走白蓮花人設的女明星,偶爾吃一次也就罷了。還不如買一尾長江回魚,直接剁一剁,與蔥姜煮一鍋湯,好吃得想給長江寫感謝信。

1954年洪水圍城,為了保住武漢,向上遊城鎮開閘洩洪。洩洪區災民打撈上來很多魚,為了報恩,武漢政府鼓勵市民買魚,買一斤魚就髮油票。1998年那次特大洪水,我算是親歷,印象中生活一切如常。直到新聞聯播裡看見領導在江堤上拿著喇叭喊話“堅持再堅持”,才有一絲絲緊張感。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所以每當被外地親友問起發洪水對生活有什麼影響?我都是再三思考,老老實實地回答:“沒有好吃的西瓜了……”

這不是在開玩笑,武漢人原來最愛天興洲西瓜。天興洲生在江中心,對著漢水入江口,靠泥沙堆積而成,土質特別適合種西瓜,甜度很高。若是大洪水,天興洲會被江水漫過,瓜農損失慘重。因此會搶在洪水之前,把瓜收了上市。市民踴躍購買這些還沒熟透的瓜,被戲稱為“愛國大西瓜”。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現在天興洲已不再種瓜,瓜農收入微薄,都上岸打工去了。天興洲每年向下遊漂移100多米,也許再過上幾百年,它已經漂出了武漢的地界。長江就是這麼隨意任性。崔顥當年在黃鶴樓上看見的“芳草萋萋鸚鵡洲”,到了明末直接沉入江底,無影無蹤。但等到乾隆年間,它又慢慢在水中再次生成。週而復始,這座城市就是在與長江的相剋相生中成為它自己。

有這麼多江和湖,武漢的江湖氣簡直與生俱來。外地人初來乍到,覺得武漢人兇,其實除了說話兇,戰力真不如旁邊的重慶湖南江西,連吃辣都遠遠不如。作家方方吐槽,“有時候我覺得武漢人說‘我愛你’這三個字,就跟三個石頭掉下來砸你的腳這種感覺一樣,全部都是降調,而且很硬”。離家多年,我偶爾想起武漢也覺得在被三個石頭砸腳背:熱乾麵、豆皮、蛋酒。

在武漢的長江上下穿行的不是船不是車而是武漢伢們的饞 好吃

想吃得想哭。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謂生於斯,長於斯,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