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白酒文化——山東篇

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博大精深。白酒文化即喝酒的文化,在人類所有的飲食文明中,幾乎都伴隨而在,留駐於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領域,是世界級的文化現象。白酒文化包括酒史、酒具、酒人、酒藝、酒局等,如果要把這些講清,恐怕要寫上厚厚的幾本書。。白酒文化,一是釀酒文化,二是酒桌文化,釀酒文化太專業,大部分時候一提起白酒文化,就是指酒桌文化。今天我們就講一下白酒文化中最貼近大眾的酒桌文化。,山東酒桌文化盛行是出了名的,山東人喝酒,在正式場合,必喝白酒,喝啤酒都是冒犯,啤酒是不能上酒桌的。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飯局難成大事

很多人一談到喝酒,就會說“喝酒誤事”,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酒就絕對沒有人喝了,實則喝酒的初衷是省事或辦事。“不喝無事酒”,酒桌上拼的不是酒量,而是做人做事的智慧。觥籌交錯之間,很多事情就談成了,情誼也得以進一步加深。

酒桌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用餐不僅是為了滿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白酒文化也是一種禮儀。為此,作為主人抑或是客人,都必須掌握一些規矩。

酒桌文化要講究的事兒可不少

因地域不同,酒桌上規矩有所差異,不過只要把基本的精髓瞭解清楚,一般也就大差不差,下面以山東酒桌為例,講講酒桌文化。

一、分清座次是首要,也是關鍵。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陪,越靠近主陪位置越尊貴,與主陪正對著的是副陪,傳統意義上來講也就是買單的人,主陪右側為主賓,左側為副賓,副陪右側為三賓,左側為四賓,只要這幾個座位安排好,整個酒局就穩了,其他賓客穿插而坐就可。

淺談中國白酒文化——山東篇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賓。若不正對大門,則面向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二、領酒敬酒有序有套路

在山東的酒桌上,一般比較正規的白酒喝法是酒宴開始,主陪先“領三杯”,第一個熱菜上來之後就可以領第一杯酒了,舉杯的主題一般是圍繞“昨天(總結)、今天(主題)、未來(祝福)”來展開,先把整場飯局的氣氛帶動起來。

淺談中國白酒文化——山東篇

接著副陪“帶四杯”,有時副陪喝三個,三陪再來一個,也是七個,這七杯酒取自“七上八下”的“七上”,代表蒸蒸日上。

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規矩,有時會在酒宴開始時要求第一杯六口喝掉,以後隨意。這時六口的順序為:主陪帶三口,副陪帶三口。

在飲酒特別是祝酒、敬酒時進行乾杯,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託扶杯底,面帶微笑,目視其他特別是自己的祝酒對象,嘴裡同時說著祝福的話。在此之前,客人是不能主動出擊敬酒的。

三、言談舉止皆學問

在酒桌上,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以及交際風度很容易展現出來,如何以一種詼諧幽默的話語、得當的言行合時宜的敬酒,與人交談,這一點很是重要。

敬酒有序在心中。一般情況下按照主陪敬主賓、陪客敬主賓、主賓回敬、陪客互敬的順序,在敬酒前應做好功課,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可以多人敬一人,不可一人敬一人,當然領導除外。

勸酒要適度。酒桌上注意察言觀色,愛喝酒、酒量大的賓客,陪其盡興,不勝酒力的賓客要體諒,莫要因勸酒而失風度

在結束了上述敬酒後,如果喝的好,聊得開心的話,主賓喝一杯或兩杯的“加深酒”,以示加深印象和感情。在酒局快要結束時,要留點杯中酒,以便主陪做最後的發言,一起舉杯結束,為此次酒宴畫上圓滿句號,最後一杯酒所有人必須喝完,不能有餘留。

酒桌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最好的交際場所,微醺的人們性情展現,酒成為中國人情感升溫的催化劑,也成為中國文化不斷豐富的推動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