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種植的玉米田,密度大的和小的地塊哪個土壤墒情變化快?怎麼提高產量?

筆耕三農


你好,玉米作為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是深受大家的喜愛,而且玉米在我國的種植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現在在我國各地都有進行種植。你們的用途也是非常的廣泛,既可以做食品也可以做飼料,也可以做工業的原料材料。而且玉米在我國曾有珍珠玉的稱呼,那麼在種植的玉米過程當中有哪些是需要我們去注意的呢?玉米的種植技術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玉米的一個種植方法。這個方法被稱為玉米全膜覆蓋節水栽培技術。

第一,要做好選地整地的工作。在選擇種植玉米的農田時,要選擇那些土層較為深厚而且土質疏鬆,墒情特別好,而且肥力中等以上的平地來進行種植。這個農田前茬作物最好是小麥,豆類,作物等是最合適的,而且要在前茬作物採收過後,儘快的進行深耕,在工作過後要將裡面的根茬給清除掉,耙耱保墒。第二,在種植前要選擇優良品種進行播種,一般是選擇包衣種來進行播種。播種的時候也要將種子處理好。第三,要做好基肥的準備工作。在準備好機會過後,並且結合春耕或者是播種在每公斤的農田裡面施加腐熟的有機肥6萬公斤左右。再加入過磷酸鈣1500公斤,尿素300公斤,或者是2磷二氨300公斤,硫酸鉀要施加100公斤,硫酸鋅30公斤。

第四,要做好覆膜播種工作,這個是非常重要的,要從這幾個方面來做。一是播種,等到地表的溫度穩定,在10度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播種,在地膜玉米播種期間,要比露地播種要提早一週,而且農田的溼度不能夠太大,否則的話就不能過早的進行播種,這樣可以避免爛種出現。二是要合理的進行密植。在種植期間要將密度控制在5000左右是最合適的,而且要選用那種,130釐米左右的超薄膜進行寬窄種植,窄行在40~50釐米,寬行在70~80釐米,每株的間距在20釐米,每公頃農田裡面種35公斤。

三是要做好覆膜的工作,這個是重中之重。在覆膜的時候一般是先覆膜後播種,或者是先播種後覆膜這兩種方式。先說先播種後覆膜,用這個方法就需要先在整好的農田裡面用小犁開一道溝,將種子點播到小溝裡面去,我的深度在5釐米,每一個穴放兩粒種子,然後在壟的兩側開壓膜溝。然將播種溝給回填平之後再覆膜。再就是先覆膜後播種的方法。用這個方法就是要先開一道溝覆膜,然後點破膜將種子播撒進去,用這個方法不用放苗,附膜的時候,兩膜的相接,不用留下間隙,地膜要拉緊貼在地面上,膜底要壓入膜溝內5釐米,用土壓實。在覆膜過後,每隔上5米就用土壓一下,以防止大風將膜揭開。

第五,要做好田間的管理工作。

一是要及時的放苗,在先播種後覆膜的農田裡面,出苗過後,要及時的破膜放苗出來通風透氣煉苗,一般放苗最好是選擇在一個沒有風的晴朗天氣裡進行,一定不要在高溫的時候或者大風降溫的時候進行放苗工作。在放療過後要及時的將橋孔進行封閉,而先覆膜後播種的農田裡面,要儘快的破土,幫助幼苗出土。

二是要做好查苗補苗的工作,在破膜放苗的時候,如果有發現缺苗,那麼就要及時的催芽播種,在等到苗子長到2~3片葉子的時候,如果發現有缺苗或者死苗現象,那麼可以結合間苗移苗來進行補栽,在4~5片葉子的時候要進行定苗,留壯苗一株。

三是要做好中耕除草的工作,一般要在苗期進行中耕除草。

四是要做好追肥灌水的工作,在玉米拔節期的時候要結合灌溉,在每公頃的農田裡面加入尿素肥150公斤,而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的時候,結合澆灌在每公頃的土地裡面加入230公斤尿素,從而提高地膜玉米產量。五是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玉米覆膜節水栽培期間,病蟲害也是影響產量的關鍵,因此在此期間,如果發現有病蟲害,就要使用藥劑來進行防治,這個要根據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小編就在這裡不給大家多說了。

第六,要做好玉米的採收工作。在等到玉米的苞葉,都變黃,而且智力也變得堅硬,還有光澤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採摘了,在採摘過後要儘快的將農田裡面的殘膜給清除掉,這麼做有助於來年種植其他作物。以上就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了玉米全覆膜節水栽培技術,總而言之,使用這項技術,那麼就要做好覆膜的工作,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再就是要做好田間的管理工作,這對於玉米的產量是很有幫助的。好了,今天就給大家說到這裡了。若是你有更好的方法或建議,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再次感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孔夫子愛釣魚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 .覆膜種植的玉米田土壤墒情的影響 ,我覺得是密度大的地塊土壤墒情變化大,田間土壤密度大小也影響土壤通氣性和養分分解,前面的老師也說的很對。土壤墒情也受大氣、土質、植被等條件的影響。再加上秋季對玉米地的深耕。秋季玉米地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狀況,加厚活土層,提高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墒的能力及力。這樣深耕還有利於玉米的根系生長,擴大養分,水分吸收範圍。


 

覆膜玉米的土壤性質差異也決定玉米地墒情的等級劃分 。在我們北方,是屬於乾旱少水的地區,土壤水分的來源一大部分來自天雨養農業。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地方能人工灌溉黃河水或者地下水。有些農田的吸收能力也有差異,大田密植耗水主要來源於生產年自然降水和灌溉。耗水量大,產量高。由此可見土壤墒情是影響農業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


土壤墒情變化主要取決於水資源和熱量資源,雖然和覆膜密植有一定關係,但和田塊大小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氣溫回升快,大風大氣多,蒸發強烈,那麼玉米地就極易造成土壤失墒。還有太陽光也是影響土壤墒情變化的一個因素,夏天太陽越強烈,溫度越高。土壤蒸發量也越大,土壤的蒸發量在烈日炎炎的夏季經常用肉眼也能看到。但“萬物生長靠太陽”。萬物生長缺一不可!好了,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個人觀點,希望我的回答能引起大家的討論(三農領域創作者金秋麥穗兒)喜歡我關注我。


金秋麥穗兒


要回答這個問題,需明確幾個概念,同時,還需瞭解土壤墒情變化的原因和找出土壤墒情變化與氣溫變化、生長量變化的響應關係。筆者根據近幾年田間試驗研結果,綜合分析如下:

一、概念。一是地膜覆蓋。用不厚度(0.011mm、0.008mm)、寬度(140㎝、90㎝、70㎝),在玉米田一般採用全膜覆蓋、條膜覆蓋結合壟作、平作等進行栽培。

二是密度。通俗些說就是畝保苗數,一般玉米為3500~5500株/畝之間。三是土壤墒情。一般指田間土壤有效含水量。四是蒸發。通過太陽照射地面,土壤水份損失的過程。五是蒸騰。太陽照射植物組織表面,植株體內水分損失的過程。(以上概念未嚴格按定義解釋,只是為了容易理解而做的一般性表述。)

二、分析。

在玉米栽培方式相同情況下進行分析。一是播種到出苗前。玉米播種後在還未出土前,農田水份的損失主要為蒸發損失,由於農田大部分土壤被地膜覆蓋,單位面積上密度大的地塊破膜孔多,所以通過膜孔蒸發量就相對大一些,因此,密度小的地塊土壤含水量高。二是苗期到拔節。玉米從出苗到拔節一般要蹲苗促根、不灌溉,農田水份的損失變為土壤蒸發和幼苗蒸騰,此時,單位面積上密度大的地塊破膜孔多、苗多,蒸發量、蒸騰量均相對較大一些,因此,密度小的地塊土壤含水量高。三是拔節期到灌漿期。從拔節期開始隨著玉米地上部分營養體的增加,到玉米完成授粉、果穗膨大、灌漿完成,農田水份的損失為土壤蒸發和植株蒸騰,此時,單位面積上密度大的地塊植株數多、葉數多,蓋住農田裸露土壤面積也相對大,在蒸騰量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蒸發量就相對小了一些,因此,密度大的地塊土壤含水量高。四是灌漿期到成熟。到灌漿期,玉米株高、葉數、葉面積基本定型,且地上部分基本覆蓋了地面(密度特別小、行距特別大情況除外),隨著果穗成熟、植株衰老、葉片功能喪失、秋季氣溫降低等原因,農田水分通過蒸騰、蒸發的損失減緩,影響變小,高密度、低密度地塊水分相差不大,農田土壤水份基本保持相對相等。

三、綜述。玉米田土壤含水量,在拔節期以前密度小的地塊土壤含水量比密度大的高;在拔節期到灌漿期,密度大的地塊比密度小的地塊高;從灌漿期以後,密度大的地塊和密度小的地塊土壤水份相對相等。

由於玉米生長是連續的,此文所表述的玉米生育期劃分是相對的,不可硬性套用。另外,筆者在認識上、分析上、描述上的不正之處,敬請專家、學者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