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韓信為何不得善終?

興翼機械


我是青史君,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韓信,在歷史上的軍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我們所熟知的是他“戰必勝,攻必克”的指揮藝術,熟知的是他出陳倉、定三秦、滅四國的輝煌戰績,後人多推崇他為“戰神”。可以說,韓信的光芒一度蓋過了項羽、劉邦,在歷史上知名度很高,而這樣一位神人,結局卻不得善終,被夷滅三族,實在悲慘。

相信很多人會為韓信鳴不平,說劉邦枉殺功臣,“狡兔死,走狗烹”,實屬小人一個。可結合史料記載,你會發現,韓信這個人不過是“生的逢時”而已,是亂世成就了他,因為此人除了超凡的軍事才能,在人性上有許多汙點,品行不正,恃功自大,為人不知謙恭,為臣不知退讓,意圖謀反。如果這樣的人劉邦能容忍,那才是奇了怪了。

人格缺陷

《史記淮陰侯列傳》開篇點破韓信做平民百姓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簡單來說就是好吃懶做,不思進取。問題是韓信並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是錯的,亭長不給他準備飯,一怒之下離開了。

簡直,他還有理了。

至於“乞食漂母”,漂洗衣服的大娘也只是看韓信可憐而已,其實內心也是瞧不起他的。大丈夫立於世,雙手健全卻不去謀生,天天吹噓自己能成大事,這樣的人放眼盛世,那就是“丐幫人”。

“胯下之辱”就更加離譜了,淮陰有個年輕屠戶羞辱韓信,說“你長得人高馬大,喜歡佩戴刀劍,其實不過是個膽小鬼。要是不怕死就拿劍刺我,怕死就從我胯下鑽過去。”韓信認真的打量了對方一眼,從人家兩腿中間鑽了過去。講真,這個故事我一直很不喜歡,男兒膝下有黃金,跪天跪地跪父母,韓信不需要刺死他來證明自己,大可以不理他,何必要鑽人褲襠?更加不理解的是,“胯下之辱”被許多人引用做正面教材,什麼大丈夫能屈能伸,為人處世要學會忍怎麼怎麼樣,不理解!

這些都是韓信年少時的行為,同時也暴露了他的人格缺陷,為他日後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

軍事天才

在為人處事上,韓信怎麼看都是一個無賴。然而每個人都有他的閃光點,有別於其他人的過人之處,韓信的過人之處就是他與生俱來的軍事天賦。

起初,韓信是投靠在項羽手下做了郎中。因多次向項羽獻計得不到賞識,韓信一怒之下辭職不幹了,跳槽到了劉邦陣營。那時候的韓信沒有表現的機會,聲名不響,劉邦也沒有重用他,只是安排他做了一個接待賓客的小官。漢軍到達南鄭時,劉邦陣營各路將領在途中逃跑,這其中就有韓信,逃跑的原因也是因為得不到重用。從這簡單的事來看,“忠信”二字在韓信這裡是不值錢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出人頭地,建功立業,你不用我我就不幹。我相信,如果不是蕭何月下追回韓信,韓信一定會跑到趙王或者齊王那裡繼續當差。

幸運的是,劉邦在蕭何的舉薦下,任命韓信為大將軍。而韓信這頭雄鷹如願以償得到了天空,開始展露他超絕的軍事才能,幫助劉邦東征奪取天下。公元前206年,劉邦採用韓信之計,趁項羽跟齊國田榮交戰時,一舉襲佔關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很快平定三秦之地。

彭城之戰時,韓信獻計於劉邦,“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對楚軍進行戰略包圍。韓信與張耳進攻趙國,雙方在井陘口進行決戰。韓信詐降正面吸引趙軍,暗中卻派一小股騎兵偷襲趙軍大營,拔掉趙軍旗幟換上漢軍旗幟,以致於趙軍大亂,最後活捉了趙王歇,平定趙國。

不久,韓信東進攻打齊國,齊國將領龍且看不起韓信,沒有采納以攻為守的計策,要當面與韓信決戰。韓信先命人用一萬多袋沙袋阻住澭河上流,等到龍且進攻軍隊行到一半時,讓人打開沙袋,河水奔湧而至,將龍且的軍隊衝散,韓信趁機殺掉了龍且,齊軍大敗。

公元前203年,韓信平定齊國。

野心暴露

打下齊國之後,韓信居功自傲的本性漸漸暴露出來,他寫信給劉邦說:“齊國狡猾多變,反覆無常,南面邊境與出國接壤,如果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鎮壓他們,局勢不一定能穩定。”這句話說的冠冕堂皇,表面是為了大局,其實韓信內心已經有了自立為王的想法,而且信中足可以看出他攜帶的威脅之意,就是說你劉邦如果不封我為王,齊國我就不給你鎮壓,如果他們再次反叛就怪不得我了。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看到這封信之後很生氣。論統兵打仗劉邦是不如韓信,但是論權術,韓信跟劉邦足差著一個蕭何,何況劉邦身邊還有謀士張良。可以說,從這封信開始,劉邦對韓信已經有了戒心,遲早要收拾掉這個懷有異心的傢伙。

除此之外,韓信野心還有另一個體現,齊人蒯(kuǎi)通借看相一說,來說服韓信擁兵自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那麼韓信有這個心思嗎?他有。《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韓信經不住蒯(kuǎi)通多次勸說,回應道:“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可見,韓信已經有了反叛之心。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會。”

為什麼不會呢?這裡有點說道,原來二人是要在封賞,得到封地之後才答應會軍。

據史料足以看出,韓信不臣中心已經顯露無疑,可是他擁兵自重,劉邦也不好強行殺掉他,只有一步步卸掉他的兵權才行。

悲劇收場

漢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之計,假借遊雲夢澤之行,把韓信擒住押往洛陽。不過這一次,劉邦並沒有殺他,只是把他貶為淮陰侯,畢竟韓信乃有功之臣,沒有證據而殺他不足以服眾。

韓信兵權被釋之後,心懷怨恨,常常不上朝,在家生悶氣。這個時候呢,劉邦部下陳豨(xī)被委任鉅鹿做郡守,臨行前與韓信告別。此時,受到壓迫的韓信終於露出了爪牙,他向陳豨吐露了想要謀反的心意,並答應只要陳豨謀反,他會作為內應。公元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無兵無權的韓信和家臣商議,打算釋放獄中的罪犯和奴隸,趁著京城空虛攻擊呂后和太子。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韓信的家臣中有一個曾經得罪過韓信,被他抓了起來準備殺掉。這位家臣有個弟弟,知道韓信意圖謀反的事之後第一時間告訴了呂后。呂后與蕭何謀劃,借劉邦平叛歸來群臣來賀的理由召韓信進宮,趁機將其捆綁,在長樂宮的鐘室殺了這位軍事天才。

縱觀韓信一生,也許是他的軍事才能太過耀眼,以致於遮掩了他本身所有的汙點。但韓信為人品行不正,為臣重權不忠,做人過於自負,這些都是他不得善終的致命因素。某種意義上,韓信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功名,為了名利什麼尊嚴、忠義都可以拋去,與戰國時期吳起有些相似之處,吳起死後被五馬分屍同樣不得善終。這類人在亂世能夠憑一己之長成就豐功偉業,在盛世卻無法生存,因為在他們身上忠、孝、勤、知廉恥、謙虛、與人為善,這些傳統美德是看不到的。

總之,韓信不得善終由他本性所決定,是意料之中的事。天下已平定,韓信卻還想著造反,最終被誅滅宗族,一代軍事天才落此下場,可悲可嘆!


一家之言,如有不同看法可留言討論,歡迎關注!


青史君


話說這西漢大將韓信本來有七十二歲的壽命,本應該壽終正寢,安享晚年。然而韓信卻被呂后和蕭何設計害死,只活了三十二歲,其中緣由聽閣主一一道來。

韓信雖然是漢朝大將,只是他心腸歹毒,陰險狡詐,壞事做盡,折了四十年的壽命,就連皇帝劉邦想要保他都無濟於事。原來這韓信做的五件傷天害理,泯滅人倫的事,一件事折了八年陽壽,總共四十年陽壽。

這第一件事說,韓信小時候家裡貧窮,只能去給地主老財放牛為生。有一次韓信放牛的時候睡著了,這個時候來了兩個神仙,在韓信放牛的地方指畫山河,評論風水。

結果韓信在睡夢裡朦朦朧朧聽見兩個神仙說,這頭牛睡覺的地方是塊風水寶地,若是將這塊地做墳地,其後人可以兩次封王。不一會兒,韓信一覺醒來,結果發現牛竟然睡著了,韓信將牛睡覺的地方標記,記在心裡。後來其母親病重,奄奄一息,快要死了。而韓信找到當年牛睡覺的地,挖了個坑將他還未斷氣的母親推了進去,其母斷氣後,韓信將其埋葬,由此折壽八年。

第二件事,韓信原來還有個大哥,韓信長大成人,他大哥就和韓信商量分家事宜。家裡的財產等事物都分好了。就是有一隻貓無法分,韓信大哥左右為難,結果韓信倒好用斧子將那隻貓劈成兩半,哥倆一人一半,折壽八年。

第三件事,韓信和其大哥分家,家裡還有一口吃水井也無法分。後來韓信哥倆商量一人一半,韓信大哥就用這口井的水,做飯喝茶。而韓信倒好直接將分給他的那一半井做成了廁所,每天在井上拉屎撒尿。由此折壽八年。

第四件事,韓信分家後無所事事,遊手好閒。項梁起兵後,韓信為了吃飯參加了項梁所在的起義軍。最後韓信跟隨項羽攻滅秦朝。韓信在項羽軍中多年,只不過是一個糧草官,負責押運糧草。韓信鬱郁不得志,只好離開投奔劉邦。可是韓信在劉邦手下還是得不到重用。

於是韓信準備逃走,而劉邦當時被分為漢王,來到巴蜀,其兵馬都是殽山以東人氏,他們想回到家鄉,於是劉邦手下的人都偷偷逃跑,劉邦為了防止士兵逃跑,下令只要是逃跑的士兵,一旦被發現,殺無赦。

韓信逃跑途中在陳倉迷路了,這個時候韓信遇到了砍柴為生的樵夫,韓信向樵夫問路,樵夫本是好心,給韓信指了一條生路。誰料想韓信怕樵夫會洩露他的行蹤,向劉邦告密,在樵夫轉身離開的時候,一刀結果了樵夫。折壽八年。最後蕭何月下追韓信,向劉邦推薦韓信,韓信由此做了大將軍,率領大軍攻打楚霸王項羽。

第五件事,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為了戰勝項羽,只好調韓信前來幫忙。韓信用兵高超,在垓下設了十面埋伏,將楚霸王層層圍困。又搞了一出四面楚歌的計謀,讓楚霸王項羽以為楚地被劉邦所得,於是率軍突圍。

楚霸王項羽突圍,韓信早就料到楚霸王項羽必走烏江道。提前派人在烏江邊的大樹上用蜂蜜寫了四個字“天絕霸王”。而螞蟻和蜜蜂聞到甜味紛紛去吃,於是形成了有螞蟻和蜜蜂組成的“天絕霸王”。

而西楚霸王一路節節敗退,隻身匹馬來到烏江,項羽來到大樹下休息的時候就看見了螞蟻和蜜蜂圍成的字“天絕霸王”。項羽大吃一驚,心裡七上八下,誤以為自己戰敗乃是天意,心如死灰,從而拔劍自刎。但是天命乃是不絕霸王之命,而韓信假借天意,強殺霸王。折壽八年。

這五件事恰恰折了韓信的陽壽四十年,而韓信因為輔佐劉邦創立大漢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成為開國元勳,被劉邦封齊王和楚王,兩次封王。

這漢太祖劉邦也念韓信立下大功,答應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兵不殺,信不殺信”。意思就是隻要見了天,見了地,都不能殺韓信。而這“見兵不殺”乃是因為韓信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大漢的兵馬都歸韓信統率,是韓信的下屬,所以讓韓信手下人不殺韓信。

這“信不殺信”乃是劉邦下令天下所有的兵器都打上一個‘信’字,封韓信‘信’不殺信;因此“朝中沒有殺韓信的人,朝中沒有殺韓信的刀。

後來韓信的下屬陳豨叛亂,劉邦御駕親征,離開長安。呂后用蕭何之計,稱劉邦打了勝仗,百官入朝覲見。韓信沒有生疑,就來到皇宮,結果埋伏在那裡的陳倉女,也就是當年韓信所殺樵夫的女兒將韓信抓住。

韓信說:“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兵不殺,信不殺信。朝中沒有殺韓信的人,朝中沒有殺韓信的刀。”呂后和蕭何無計可施。

這時陳倉女說:“將這皇宮大殿上面鋪三層布遮天,地面上鋪三層布遮地,我不是你韓信手下的兵,我的菜刀也不是兵器,刀上無信。我是當年樵夫的女兒來殺你。”呂后和蕭何聽了這話,立馬照做,於是大將韓信就被殺了。

當然這都是民間評書演義所說,不足為憑。韓信被殺是因為功高蓋主,是其本事過大,也是他不懂政治,也不懂“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的道理。

韓信在楚漢戰爭中立下不世之功,從而成為漢初三傑之一。然而天下初定,其帶兵打仗的本事,反而成為了可以威脅君王的定時炸彈。讓劉邦時刻警惕。

《史記》: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上問曰:“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可是韓信被劉邦降為淮陰侯後,還大言不慚,處處誇讚自己的本事,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且韓信被殺還和政治有關,原來劉邦的嫡子劉盈年齡小,劉邦當時老了。一旦劉邦去世,沒有人可以鎮的住韓信,這樣一來,劉盈的皇帝就坐不住了。

而呂后早就未雨綢繆,要讓太子安穩的做江山,當皇帝。韓信就成了絆腳石,於是呂后聯絡蕭何等豐沛功臣,聯合殺了韓信。


凌煙閣主


謝悟空!兵仙韓信被呂雉、蕭何在長樂宮鍾室處死,並夷其三族,上演了一處中國歷史"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的悲劇,一代名將韓信為何會落下被處死的下場,歷史上有許多說法。



一是討封說。韓信帶兵給劉邦打天下,率軍追項羽到滎陽時卻原地按兵不動了,劉邦問蕭何什麼原因,蕭何說,韓信這是在討封呢,劉邦很不高興,但為了籠絡住韓信,便給韓信封了個"三齊王"和"五不死",韓信得到受封后,繼續率兵攻打項羽,直到垓下之戰,徹底消滅了項羽,但就是這次討封,讓劉邦感到了來自韓信的威脅,也為韓信後來被處死埋下了禍根。

二是窩藏說。韓信被封楚王后,在封地比較高調,巡查府縣,前護後擁,招搖過市,神氣活現,在其封地和皇上沒有什麼區別,特別是韓信廣招門客,為己所用,還把項羽愛將鍾離昧藏在府中,出入毫不避諱,被人告發,引起了劉邦的警覺,劉邦採用陳平調虎離山之計,以在陳與諸侯王相聚為由,立馬將韓信拿下,並降韓信楚王為淮陰侯,居住在長安。



三是謀反說。韓信被罷王封候以後,常稱病不出,公元前200年,韓信與握有重兵的邊將陳豨合謀造反,公元前197年劉邦帶兵平亂,韓信趁機叫人送信給陳豨,密謀在長安裡應外合,被人告發,呂后和蕭何利用韓信對蕭何的信任,將韓信騙至長樂宮鍾室殺害,終年35歲。

以上主要從韓信自身分析其被殺死的原因,當然是韓信被殺不可缺少的幾個方面的原因,但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韓信功高震主,威脅到漢朝江山社稷。韓信會打仗劉邦是承認的,所以他曾說帶兵打仗我不如韓信,正因為韓信能打仗,也會打仗,所以他這樣的人,才是劉邦最不放心之人,加之韓信戰功赫赫,在軍中和天下威望很高,有朝一日,他如不高興,振臂一呼,那豈不是嚴重威脅到了漢朝江山的穩定?而且韓信這個人野心早已暴露,當年在攻打項羽的關鍵時刻按兵不動,要挾討封,就給劉邦狠狠地上了一堂警告威脅課,受封后,純粹拿自己當王看,把劉邦這個皇帝壓根沒當一回事,拉幫結夥,盛氣凌人,和項羽手下私下有親密接觸,夥同陳豨密謀起兵,到了這種程度,豈有不殺之理?說到底,韓信是一個威脅天下太平的驕兵悍將,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動不動用兵說話,從不講什麼法規和道理,故都被拿來彰顯法規尊嚴的反面教材,以確保天下長治久安。




從劉邦來講,殺韓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確保天下安定,維護其封建統治。封建統治即皇帝是最高統治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而韓信等諸侯王企圖延續周朝分封制,想一方獨大,搞個人說了算,這與劉邦想要建立的封建君主制社會制度產生了嚴重分歧和矛盾,國中有國,高度自治,擁有各項特權,這是劉邦堅決不能答應的,會嚴重影響到皇帝的權力,一句話,分封制和郡縣制水火不容,成了威脅江山穩固的伴腳石和攔路虎,只有剝奪諸侯王的特權,才能確保社會長江久安,從這個角度看,擺在韓信面前的路只有兩條,要麼交權,要麼被殺,當然韓信自己選擇了造反被殺這條路。

另外,蕭何參與謀殺韓信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自保。當韓信企圖謀反的消息傳到宮中後,呂后找來蕭何計議,蕭何為了表明態度,和呂后上演了千古一殺的好戲。這是因為韓信當初是蕭何舉諫給劉邦的,誰都知道韓信最信任蕭何,和蕭何關係比較好,此時蕭何如不積極協助呂后殺韓信,勢必會落下同謀的罪名,其結果大家當然可想而知,為了自己保護自己,蕭何不得不與呂后設計殺了韓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