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談酒:為什麼酒精勾兌的白酒不宜喝?

李尋談酒:為什麼酒精勾兌的白酒不宜喝?

新工藝白酒釀製設備

李尋談酒:為什麼酒精勾兌的白酒不宜喝?

食用酒精生產原料

食用酒精是以穀物、薯類、糖蜜或其他可食用農作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用食用酒精勾兌而成的白酒有兩種,一種為液態法白酒,是完全用食用酒精加香精、糖精、水和其他食品添加劑調香調味勾兌而成的白酒;另一種為固液法白酒,是指以不低於30%的固態法白酒加食用酒精、香精、糖精和水等添加劑勾兌而成的白酒。

這兩種酒都叫新工藝白酒,儘管很多專家都認為新工藝白酒在風味、口感上已經很接近於傳統白酒了,他們稱新工藝白酒是未來白酒的一個發展方向,而且目前,新工藝白酒也佔據了白酒銷售市場70%以上的份額。但實際上,在民間消費者中還是流傳著“酒精勾兌的白酒不宜喝”的說法。

那麼,到底哪種說法是準確的呢?我們根據專家們基於科學技術基礎上研究出的資料與數據來看,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確實是不宜飲用的,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

首先,食用酒精的品質對衛生標準是有影響的。

根據食用酒精國家標準的理化要求,食用酒精分有特級、優級、普通級三種,這三種級別的食用酒精的品質與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以其含有的甲醇量為例,特級食用酒精的甲醇含量要小於或等於2mg/L,優級食用酒精的甲醇含量要小於或等於50 mg/L,普通食用酒精的甲醇含量要小於或等於150 mg/L;而優質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甲醇含量標準,一般是不應該超過50 mg/L的。

所以,僅從甲醇含量這一個指標來看,特級、優級、普通三種食用酒精的品質對衛生標準就一定是有影響的。甲醇的毒性比乙醇高很多,飲用10ml就能使人眼睛失明,30ml就會死亡。飲用少量的甲醇也會引起慢性中毒,如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和耳鳴,甚至雙目失明,最重的急性中毒,出現噁心、胃痛、嘔吐、劇烈頭疼、呼吸困難、昏迷麻痺而死,過去也發生過有人因喝品質有問題的白酒而造成甲醇中毒而死亡的事故。除甲醛含量指標之外,還有別的指標也可以說明問題,如以白薯(地瓜)為原料而製成的食用酒精中含有氰化物,氰化物的毒性更大,其有劇毒,中毒時輕者流涎、嘔吐、腹瀉、氣促,嚴重時則呼吸困難、全身抽搐、昏迷,在數分鐘至兩小時內死亡。故國家標準中規定了氰化物在白酒中的限量:以木薯為原料者,不得超過5mg/L,以代用品為原料者,不得超過2mg/L(以HCN計)。

現在,新工藝白酒商標上沒有強制性地標明其食用酒精的生產廠家和級別標準等信息的要求,所以對新工藝白酒所採用的食用酒精是否符合衛生標準,是沒有辦法追溯的。這就讓消費者存有疑問,製作食用酒精的原料是否健康?其是否達到了安全標準?所以,在目前所有新工藝白酒的酒標上都沒有標明其所用的食用酒精品質及食用酒精的生產廠家信息(不是僅標明操作勾兌過程的白酒生產廠家)、也不標明此酒勾兌的具體固液比(這種酒中到底有多少固態酒、有多少液態酒)的狀態下,用酒精勾兌的所謂新工藝白酒其實是不適宜飲用的。

第二,食用酒精的質量對酒的品質,包括酒的風味、口感,也有影響。固態法白酒的發酵有一個生酸產酯的過程,而液態法白酒中的酸類、酯類等風味物質均減少了,所以,這種酒在口味上也比不上固態法白酒好喝。

經常喝酒的酒友都知道“酒精味”這個詞,人們說的“酒精味”,實質是酒精中雜質所形成的異雜味。酒精因生產原料的原因,有些雜質很難去除,用液態色譜儀的常規分析方法都不易檢出,但是人的口感卻能察覺、感受到。由於常規分析不能檢出酒精中呈味物質的變化,所以在實際生產中經常出現理化指標無變化而感官指標顯著下降的情況。例如甜菜糖蜜製得的酒精,儘管理化指標合格,但卻有一種不愉快的異雜味。糖蜜酒精中之所以有怪味是含硫的各種化合物所造成的,已檢測出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氫、硫酸等,這些含硫雜質就是其有異雜味的原因。酒精中的雜質不單是幾種醛、醇和酯,而是十分複雜多變的,巴豆醛、丙烯醛等醛類雜質也可嚴重惡化酒精的感官指標,所以,食用酒精會對酒的風味、口感造成影響。

從以上兩個方面來看,食用酒精勾兌的白酒是不宜喝的。如今之所以新工藝白酒氾濫,主要還是因為其成本較低、利潤高,酒廠也知道這種勾兌白酒不好喝,所以才偷偷摸摸地進行勾兌,於是便出現了焦點訪談節目《不明不白的白酒》中的那種情況。如果真像某些專家書上所說的新工藝白酒就是白酒發展的方向的話,那為什麼不在酒標上明確標明其就是新工藝白酒呢?為什麼不將所有的工藝大大方方地全部公開給消費者呢?為什麼不標明它的食用酒精來源信息?為什麼不標明其固液比例?答案顯而易見!

——完——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 精彩推薦 ▼

品酒筆記 || 春天喝什麼酒?當然是那些叫“春”的酒!

飲酒一忌:不可天天連續飲酒

品酒筆記:冰凍後的白酒好喝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