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網傳「白酒加水現乳白渾濁就是好酒」,到底靠不靠譜?

如果你常常喝白酒,那麼你一定能喝出什麼樣的酒是好酒,可怎麼用語言,或者科學方法表達或驗證呢?前段時間,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驗證好酒的方法“白酒加水現乳白渾濁為好酒”,這個說法靠譜嗎?


直接說結論,這一說法已被證實是假的!

網傳「白酒加水現乳白渾濁就是好酒」,到底靠不靠譜?

我國權威機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食協)曾發出相關文件對此謠言進行了闢謠,還揭露了多條白酒謠言。

以下是中食協相關文件對白酒謠言的詳細說明。

謠言一:“加水是否濁變”是檢驗酒質好壞的科學方法和判定真假白酒的標準

白酒釀造過程生成醇、醛、酸、酯類等多種物質,酯類是白酒中香氣的主要來源,白酒中的酯類物質已知的有80多種,其中,有水溶性、酯溶性、醇溶性,還有很多是醇水互溶性的,引起濁變的主要是高級脂肪酸酯(如棕櫚酸乙酯、油酸乙酯、亞油酸乙酯);同時,高級脂肪酸酯並不是改善和提高白酒感官質量的主要成分。

因此,白酒生產企業為了降低高級脂肪酸酯含量,一般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利用高級脂肪酸酯集中在蒸餾過程後期的特點,採用分段摘酒有效控制其含量;二是利用淨化處理技術,採用活性炭、硅藻土等進行低溫或冷凍過濾處理,可以有效降低酒體中高級脂肪酸乙酯的含量,防止酒體渾濁。

中食協表示,有些優質高檔白酒加水也不會出現濁變,並且,目前也有白酒骨幹企業以技術創新為基礎,專門研發出可加冰加水飲用的優質高檔白酒。另一方面,假如在純酒精中(或以食用酒精為主體勾兌的白酒中)添加一定量高級脂肪酸乙酯成分,再加水降度也一樣會渾濁。

因此,在成品酒中加水後酒體濁變與否,與勾調時使用的原酒和生產工藝有關,不是檢驗酒質好壞的科學方法和判定真假白酒的標準。

網傳「白酒加水現乳白渾濁就是好酒」,到底靠不靠譜?

謠言二:以“加水不渾濁”,判定該酒是假酒,是化學酒、工業酒、酒精酒

中食協在發文中表示,我國白酒產品分為三類,一是固態法白酒,即以糧谷為原料,經傳統固態法發酵、蒸餾、陳釀、勾兌而成的,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具有本品典型香味的白酒。二是液態法白酒,即以含澱粉、糖類物質為原料,採用液態糖化、發酵、蒸餾所得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劑調味調香,勾調而成的白酒。三是固液法白酒,即以固態法白酒(不低於30%)、液態法白酒勾調而成的白酒。

採用上述三種工藝任何一種加工生產,符合GB2757-2012《食品安全標準蒸餾酒及其配製酒》的規定,都是合格的白酒產品,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網傳「白酒加水現乳白渾濁就是好酒」,到底靠不靠譜?

謠言三:“喝酒一定要喝高度酒”

中食協在發文中表示,中國白酒含有較高的乙醇(酒精)濃度,過量攝入乙醇對人體健康有害,降低烈性酒中的乙醇含量,倡導適量飲酒、健康飲酒、文明飲酒是國內外普遍認可的科學知識。

改革開放初期,1987年3月22日,由原國家經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等“一委三部”在貴陽召開的“全國釀酒工業增產節約工作會議”上,就提出“高度酒向低度酒轉變、蒸餾酒向釀造酒轉變、糧食酒向果類酒轉變、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等“四個轉變”和“優質、低度、多品種”的產業發展方針。

此後,五糧液、茅臺、汾酒、古井貢、雙溝、洋河等白酒骨幹企業均相繼推出50%vol以下,直至28%vol的降度酒和低度酒,其中有些產品在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還榮獲國家質量金質獎和銀質獎章,被稱為“中國名酒”。

此外,2013年1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在香港召開“西太平洋區域應對年輕人有害使用酒精會議”,來自西太平洋區域17個國家(地區)的代表與會,會議分析了過量飲用酒精對記憶力和學習構成長遠不良影響和年輕人在成年後對酒精的依賴,會議呼籲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採取稅收、限制推廣、限制年齡和降低酒精飲用量等措施,減少酒精危害。

因此,“喝酒一定要喝高度酒”的說法違背國家產業政策導向,違背國際共識和科學知識,對公眾形成誤導。


以上這些謠言,如果再在網上看到,請毫不猶豫地舉報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