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練市羊肉

【原文】

《漢書.酈食其傳》雲:"民以食為天",吃飽更欲吃好,此乃人類之天性。所以,人們喜好美食是一種嚮往,一種追求,天經地義,無可非議。

吾中華美食,洋洋大觀,且各具特色,自成體系。而美食之由來,總有一個漫長的孕育過程與發展軌跡,非一朝一夕而成。諸如北京"全聚德"烤鴨,天津"狗不理"包子,近若咱家湖州的"丁蓮芳"千張包,"周生記"餛飩等,之所以聞名遐邇,之所以成為皆大歡喜的美食,這是歷史的選擇,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之體現,一句話:這是市場竟爭的結果。市場從來不歡迎、不接受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短期行為。

練市羊肉何以出色?何以遠近聞名?何以皆大歡喜?蓋"天下事莫不有理",練市一帶乃湖羊盛產之地,集中所在,飼養湖羊為當地傳統產業,歷史悠久;湖羊之肉質細嫩鮮美,肥痩適中,合人口味;練市人吃羊肉甚是便利,本產貨,會烹調,莫說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就連平日裡招待親朋貴賓,常以羊肉請客。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會烹調羊肉,因為宰羊烹調成了平常之事,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便品出了名堂,烹出了經驗,毫不誇張地說,烹飪羊肉之高手在練市一帶比比皆是,可謂"藏龍臥虎",誰說烹飪不是一門學問?由此可知,這是佔了天時地利之便。所謂"天之所生,地之所產,足以養人"是也,此其一;其二,蓋因吃客多,燒手多,交流多,評議多,挑剔多,於是高手迭出,而以羊為業,為營生之道者,自然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顯露一手,較量一番,如此"明爭暗鬥",無形之中便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要吃飯,要生存,不敢懈怠,只許幹好,在遊戲規則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則會被淘汰出局;而此地廣大食客原不是好蒙之輩,他們都是美食家、評論員、挑剔者,他們總是以腳說話,誰家好就往誰家去,吃得滿意下次再來,還介紹人來,否則就"拜拜"無商量,還來個"反宣傳"。選擇權在消費者手中,這便是市場法則。

經過長時間的較量,優者勝出。練市古鎮產生了一批特色各異的羊肉烹飪高手和名牌老店。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練市西大街(當時稱西柵)這條老街上有不少羊肉店鋪,其中蔣汝霖之醬羊肉及湯羊肉、何錦祥之醬羊肉、沈福寶之板羊肉以及孔阿大之炒羊肉等店鋪生意興隆、他們都是羊肉門中的佼佼者。尤其是蔣何(父子倆)師承新市醬羊肉之冠"張一品"名師之真傳,生意不限本埠,遠銷滬上,聲譽卓著。俱往矣!老一輩創業者早已仙逝,他們的業績也成了歷史。然而歷史的進程總是後浪推前浪,應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今"羊肉門"中之繼承者們,在更廣闊的的天地中馳騁,他們視野闊,觀念新,承上啟下,敢於創新,敢於開拓,敢於進取,這是希望之所在。"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練市祝福他們。

在練市羊肉中,"羊澆頭"堪稱一絕。到練市光顧羊肉店的人會看到,在大號鑄鐵鍋中,大塊大塊分門別類的醬羊肉,烹至酥軟,色澤醬紅,油光鋥亮,熱騰騰香氣撲鼻。出售時,由顧客指指點點,要這要那,或精或肥,或肥瘦搭配,然後剔去骨頭,剪成小塊,過枰盛碗後再澆上醬紅油亮的原汁原味的湯料,撒上薑辣蒜葉,視其色、聞其香,品其味,真是美不勝收,令人胃口大開,饞涎欲滴。倘用於饋贈親朋好友亦是皆大歡喜。

更有一絕,曰:湯羊肉。可謂常吃不厭,惜如今已不常見。湯羊肉清湯濃汁,肉質細膩,鮮美酥嫩,其中上品稱為"聯骨"與"單骨"的,那可是絕中之極!均是從羊腿上取下的帯骨股部精肉為原料,當晚入鍋(考究的以螺絲煮過的清湯為原湯,深味魚與羊合而成"鮮"之意),以桑柴作薪,先旺後炆,慢烹過夜。當翌晨開鍋出售之時,撲鼻香氣飄逸滿街,吊人胃口。顧客光臨時,盛上一大碗,連湯帶肉帶骨,一抹爽清,熱氣飄騰,只見湯羊肉中漂著嫩黃的姜粒、翠綠的蒜葉、鮮紅的辣片,乘熱品嚐吧,當心燙了嘴巴,香香糯糯,可別忘了啜取那羊股骨中的精髓噢,美不可言,真的"拍巴掌不放"。

一羊出百菜,風味各異,各具特色,皆可成佐餐佳餚。諸如:"板羊肉",切成薄片,排列齊整,清白本色,原汁原味,用上好醬油或配製佐料一蘸,或下酒或過飯,無不相宜;"羊蹄胖"風味獨特,與豬蹄胖不可同日而語,各有千秋,筵席上當是數一數二的上等佳餚;羊肝質地細膩,鮮嫩糯軟,練市人烹調羊肝真叫"花頭十足",什麼雪裡蕻妙羊肝、冬筍炒羊肝、酸辣羊肝、糖醋羊肝、咖喱羊肝、椒鹽羊肝、白切羊肝、醬溜羊肝等等,不一而足。民間有吃啥補啥之說,並非全是妄言。譬如羊肝能治夜盲症,這是根據中醫"肝開竅於目"之說,肝在五行屬木,肝氣鬱結,情志失調,肝陽上亢,均能影響於目;練市民諺中有二說:一是"要吃羊卵子,不顧羊牲命"另說是"要吃羊腰子不顧羊性命"。可知,羊腰子與羊卵子都是稀有之物,其吃法自有講究,此不贅述。更有"羊麻肚",切片切絲作冷盆,屬於上等菜餚;原來鄉間老農,常以羊雜燴、羊腳爪作下酒菜餚,便宜又好吃;羊血湯、羊血羹可口煮不老,佐以姜蔥蒜辣,下飯一滑潤溜,豬血湯遜色多了⋯就此打住,限於篇幅,難以盡述。烹調源於民間,百姓百口出百味,自然花樣百出,而五花八門的地方風味才顯示了民間的創造了,為中華美食文化增光添彩。

中醫有"藥食同源"之說,羊肉其性溫熱,屬"血肉有情之品",溫而柔和,熱而不燥,是為補益上品,有陰陽同補之功,非獨助陽。東漢名醫張仲景之《金匱要略》中有"當歸生薑羊肉湯"一方,主治婦人產後血虛有寒,腹中疞痛以及產後氣血皆虛,發熱自汗,肢體疼痛之"蓐勞證";還有如《濟生方》之"當歸羊肉湯",《千金方》之"千金羊肉"等,前方加入人參、黃芪,補益氣血之力更強,後方則用乾地黃、當歸、芍藥、川芎、甘草、肉桂及生薑等入羊肉烹調,是養血補虛散寒止痛的方劑。總之,在辨證施治的原則下,遣方用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適量地進食羊肉,能暖身禦寒,滋養身體,增強體質,善莫大焉!當然,天下事莫不有利有弊,任何藥物食物之用,適度為宜,過則偏,偏則寒,過猶不及,自當把握。羊肉好吃,可不要貪食乎!

羊肉質地之辨,重在羊身。內行看門道 外行看熱鬧,練市羊肉一門中之高手亮眼,不乏其人。什麼"麂羊"、"花科羊"、"圓口"、"老口"以及各類羔羊等,經一看二摸三掂量,便了然於胸,便知此羊多少斤兩,能殺多少白肉,八九不離十,莫想矇混過關,莫怪有人說:練市人養湖羊養出了經,練市人吃羊肉吃出了精,練市人烹羊肉烹出了名。這叫一方土地養一方人,行行出狀元,羊肉門中,練市狀元輩出,否則練市羊肉怎會聞名遐邇乎?

外地朋友託我買練市羊肉的頗多,尤其在冬季。我告訴他們,要嘗練市羊肉滋味,最好請去練市吧,那裡現燒現賣現品嚐,你品嚐後定會說:嶄!滋味真美,果然名不虛傳!

【注】此文曾獲浙江省第三屆湖羊文化節徵文比賽成人組一等獎。在此稍作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