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掃華北京津冀的面界王者——安徽(牛肉?羊肉?)板面

安徽板面,大概是目前在京津冀地區最流行的面了吧?

幾乎每條大街小巷,每個美食城,都有安徽板麵館子:

橫掃華北京津冀的面界王者——安徽(牛肉?羊肉?)板面

在京津冀等地見到的安徽板面,多數是這樣的畫風:

橫掃華北京津冀的面界王者——安徽(牛肉?羊肉?)板面

京津冀多見的安徽板面

或是這樣:

橫掃華北京津冀的面界王者——安徽(牛肉?羊肉?)板面

京津冀等地多見的安徽板面

大概就是這樣:

寬大的麵條,深色的湯,表面一層油,幾根炸過的辣椒,有可選的滷蛋,獅子頭,香腸等可單點的附加品。

從這個角度看,實際上和桃花面,或是北京常見的大同刀削麵相當一致,於是大概很多人會一頭霧水,並不理解“板面”名稱究竟是何所指。

實際上板面是以麵條製法命名的麵食小吃種類,板面原本是扯麵(拉麵)的一種,“板”指案板,“板面”便是指在案板上拉扯出的麵條,與傳統的河南燴麵陝西油潑biangbiang面,是同一種麵條,不同的調味。

安徽板面(太和板面),便是“安徽(太和)風味”的板面(扯麵),僅此而已。

然而如今,隨著安徽板面在各地的大規模擴張,市面上已經很難見到幾個安徽板麵店仍舊在採用手工製作出的扯麵,取而代之的是機器壓面。於是,安徽板面(太和板面),便變成了安徽(太和)風味的機器壓面,字面上保留了太和板面的名稱,實際卻只繼承到了太和板面的風味,已經不再是真正的板面。

這實際上有些類似日本拉麵和中國拉麵的區別,日本拉麵雖然名為拉麵,實際卻是手擀或機器壓面,並不是拉出來的。

懂面帝這次來到了太和,來看看在安徽板面的老家,它到底長什麼樣子。

首先第一點不同的就是,與京津冀等地常見的安徽牛肉板面不同,太和本地只有羊肉板面,其實這個懂面帝並不在意(反正也沒兩塊肉),大概是因為羊肉的受眾不如牛肉廣吧,畢竟有很多人受不了羊肉的味道,不吃羊肉,而不吃牛肉的人就很少見了。

來到了某葛姓板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臺高大的壓面機(未拍照,請觀眾自行腦補)。

落座,看了看點單區的選項和北京的館子基本一樣的,豆腐、香腸、滷雞蛋、海帶結等,並無食慾。

於是點了一份板面加一個滷蛋,只見老闆熟練地開火,開壓面機電源,煮麵,撈麵,澆滷料……

不出三分鐘,一碗麵便端在我面前:

橫掃華北京津冀的面界王者——安徽(牛肉?羊肉?)板面

嗯,除了湯色稍淡,多了幾塊羊肉丁外,似乎與北京常見的板面並無太大的差別。

橫掃華北京津冀的面界王者——安徽(牛肉?羊肉?)板面

然而還是不同,真正吃在嘴裡時,便能感受到羊油的味道。

是羊油味,並不是羶味。作為寒冷晉語區的人,懂面帝是愛吃羊肉的,可以接受,但是那些不吃羊肉的人,大概是會被這味道嚇跑的。

與在北京吃到的不同,北京的板面多數有很重的鹼感,麵條較硬脆;而該葛姓板面應該沒加鹼或加鹼並不多,面體本身是較潤滑的,這一點好評。

滷料的味道,除羊油味外,與北京的板面較大不同的是,該葛姓板面有較重的香料味(或者說是中藥味),整體感覺很像是火鍋底料。

不過,總體上和北京的板面是一樣的,複合香料味道。可以說,這個味道應當在北方大部(京津冀、東北、山東、河南、陝西)都是能夠通行無阻的,並不是安徽一地一縣的風味,而是北方大部共同喜好的味道,所以安徽板面在華北京津冀的大規模流行,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山西人多半也是可以接受這味道的,只是香料味太重,大概多數老西兒並不太能接受這個味道的面。

橫掃華北京津冀的面界王者——安徽(牛肉?羊肉?)板面

吃完了,湯依舊是不能喝的,不意外。

羊肉味道不錯,而吃北京的板面,你基本上是看不到一丁丁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