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更美好——羊肉

羊肉有很多種吃法,尤其是在冬天,更是吃羊肉的季節,那麼除了常見的蔥爆羊肉之外,我們看看羊肉的各個部位的各個吃法,讓你更會吃羊肉。

吃的更美好——羊肉

1、頭尾部位

頭:肉少皮多,可用來醬、扒、煮等,如醬羊頭肉。

尾:羊尾以綿羊為佳,綿羊尾脂肪豐富,質嫩味鮮,用於爆、炒、氽等,在涮羊肉中有羊尾,配合羊肉一起食用,肥嫩鮮美;山羊尾基本是皮,一般不用。

2、前腿部位

前腿:位於頸肉後部,包括前胸和前腱子的上部。羊胸肉嫩,宜用於燒、扒;其他的肉質性脆,筋較多,宜用於燒、燉、醬、煮等。

頸肉:肉質較老,夾有細筋。可用於紅燒、煮、醬、燒、燉以及制餡等。

前腱子:肉質老而脆,纖維很短,肉中夾筋,適於醬、燒、燉、滷等。

3、腹背部位

脊背:包括里肌和內外脊肉,俗稱扁擔肉。外脊肉位於脊骨外面,呈長條形,外面有一層皮帶筋,纖維呈斜形,肉質細嫩,專用於較嫩菜餚的主料,用途較廣,用於涮、烤、爆、炒、煎等,如煎羊排、烤羊排;里肌位於脊骨兩邊,肉形似竹筍,纖維細長,是全羊身上最鮮嫩的兩條瘦肉,外有少許的筋膜包住,去膜後用途與外脊相同。

肋條:俗稱方肉,位於肋骨裡面,肥瘦互夾而無筋,越肥越嫩,質地鬆軟,適於涮、燜、扒、燒、制餡等。

胸脯:位於前胸,形似海帶,肉質肥多瘦少,肉中無皮筋,性脆,用於烤、爆、炒、燒、燜等。

腰窩:俗稱五花,位於肚部肋骨後近腰處,肥瘦互夾,纖維長短縱橫不一,肉內夾有三層筋膜,肉質老,質量較差,宜於醬、燒、燉等,如紅燒羊肉。腰窩中的板油叫腰窩油。

4、後腿部位

後腿:比前腿肉多而嫩,用途較廣。其中位於羊的臀尖的肉,亦稱“大三叉”(又名“一頭沉”),肉質肥瘦各半,上部有一層夾筋,去筋後都是嫩肉,可代替裡脊肉用。臀尖下面位於兩腿襠相磨處,叫“磨襠肉”。形如碗,纖維縱橫不一,肉質粗而松,肥多瘦少,邊上稍有薄筋,宜於烤、炸、爆、炒等。與磨襠肉相連處是“黃瓜肉”。肉色淡紅,形如兩條相連的黃瓜,一條斜纖維,一條直纖維,肉質細嫩,一頭稍有肥肉,其餘都是瘦肉。在腿前端與腰窩肉相近處,有一塊凹形的肉,纖維細緊,肉外有三層夾筋,肉質瘦而嫩,叫“元寶肉”、“後雞心”。以上部位的肉,均可代替裡脊肉使用,我們通常炒羊肉用這部分的肉比較多。

後腱子:肉質和用途與前腱子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