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肉末炒粉絲,美味下飯菜,從小吃到大,吃再多次也不膩

三伏天的西安,簡直就是一個大火爐,沒有不得已的原因,根本就不想出門。天氣預報報了好多天的“有雨”了,盼星星盼月亮,昨天下午終於把雨給盼來了。越是太久沒下雨的緣故,老天爺似乎也感覺到大地已經飢渴難耐了,也就省了那些“排場”,直奔主題,晴朗的天空瞬間就烏雲密佈,狂風四起,轉眼間瓢潑大雨就下來了。早晨起來,看著外面似乎還算涼爽,就準備去買點菜,可是到了電梯口,就只好打道回府了。昨天黃昏的那一陣狂風暴雨竟然把電線給刮壞了,早上竟然停電了!電梯暫時沒法用,只能走樓梯,想想還是算了吧。15樓啊,下去容易上來難。

沒有去買菜,只能看看家裡還有什麼乾菜之類的,先把中午飯湊合了吧。打開冰箱,還有一小塊五花肉,幾隻雞蛋,一根杏鮑菇,櫥櫃裡有半包粉絲,一包紫菜,還有一些從老家帶過來的幹香菇、黃花菜之類的,先把肉拿出來解凍,中午湊合一下,做個腐乳杏鮑菇,一個肉末炒粉絲,再來一個紫菜蛋花湯,就是沒有青菜,午飯也只能先將就一下了。

家常菜肉末炒粉絲,美味下飯菜,從小吃到大,吃再多次也不膩

看看時間差不多了,先把杏鮑菇洗乾淨,電飯鍋裡放上蒸格,把杏鮑菇放在盤子裡,放在蒸格里,蒸米飯的時候就一起蒸熟了,取出來晾涼,用手撕成條,加上腐乳、芝麻醬之類的,拌一下,腐乳杏鮑菇就做好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今天中午的主菜肉末炒粉絲了。肉末炒粉絲是一道典型的北方家常菜,味道鹹鮮、口感柔韌、製作簡便,油光水滑的粉絲上粘著細細的肉粒,滋味香濃口感爽彈,是家庭中最常見而且非常受歡迎的一道下飯菜。

記得小時候過年請客,不管是一桌還是幾桌,都是買了菜自己在家燒,燒的家裡熱氣騰騰,香氣四溢。吃完飯大家都圍在一起,打牌的打牌,嘮嗑的嘮嗑,充滿了濃濃的年味。現在條件好了,人也懶了,好多人家過年請客,都是上飯店了事,到點就去吃,吃完就散,冷清的很!現在過年,親戚們都特別喜歡來我家,因為老媽還是像以前一樣,總是親自操辦幾桌的飯菜,菜式沒有飯店的精緻,卻很家常很溫馨。雖然現在吃的東西種類越來越豐富了,但是有一道菜這麼多年從來就沒有“缺席”過,那就是肉末炒粉絲。這道菜我從小吃到大,吃再多次也不膩。

家常菜肉末炒粉絲,美味下飯菜,從小吃到大,吃再多次也不膩

肉末炒粉絲是一道再家常不過的菜,有些地方也叫“螞蟻上樹”,不管在哪裡,這道菜好像總是很受歡迎。我小時候就愛吃。粉絲吸收了肉和醬油的鮮香,炒好的粉絲色澤金黃,看上去非常有食慾。粉絲具有良好的附味性,能吸收各種鮮美湯料的味道,再加上粉絲本身的柔潤嫩滑,爽口宜人,所以吃起來卻很美味。可別小看這道菜,覺得就只幾種普通材料,它可是經常拿來用做廚師考級的菜。

由於是大眾化的川菜,每個人做的味道各有不同,因人而異,按自己的口味來就好。我就特愛吃粉絲,但又不喜歡太辣,因此就將它做些小小的改動,做出自己喜歡的口味版的“肉末炒粉絲”,一起來嚐嚐吧。

家常菜肉末炒粉絲,美味下飯菜,從小吃到大,吃再多次也不膩

第一步:準備好原料。粉絲以前家裡用的比較多的是農村自己做的紅薯粉絲,現在一般選用龍口粉絲(其他品種的粉絲也可以,超市都有的賣,一包一包的)。這種粉絲韌性較大,久煮不易碎,也不易糊,口感比較清嫩適口,爽滑耐磨。我用豆豉和辣椒油替代了郫縣豆瓣, 有時候覺得郫縣豆瓣醬吃起來味道重了點,換做豆豉的香味更獨特, 再加入點紅辣椒油又讓它不偏離的川菜的主調。

第二步:粉條在冷水中泡軟撈出,用剪刀稍微剪短,用適量油攪拌,防粘連。

第三步:已經解凍好的五花肉,用刀剁成肉末;蔥薑蒜切成末,豆豉剁碎備用。

第四步:炒鍋裡倒入油(也可以把五花肉的肥肉和瘦肉分開,鍋裡不用加油,直接下入肥肉,把肉裡面的油煸出來),油熱後放入切好的肉粒,小火煸炒至鬆散,放入姜、蒜末小火炒出香味;

第五步:放入剁好的豆豉,再加入一勺辣椒油,小火炒出紅油,加入適量清水(如果有雞湯或骨湯更好,這樣熬出的肉湯更濃郁),大火燒開;

第六步:把粉絲放入鍋內,讓粉絲充分吸收湯汁的味道,小火燒至湯水見少時用筷子輕輕的攪拌粉絲,出鍋撒上蔥花即可上桌。千萬記得出鍋時要注意適量留點湯汁,因為粉絲會不停吸收湯汁,這樣能避免上桌後粉絲粘連,影響菜餚口感。

家常菜肉末炒粉絲,美味下飯菜,從小吃到大,吃再多次也不膩

經過了這幾步, 我的改良版“肉末炒粉絲” 就出爐了, 粉絲色澤紅亮,豬肉滑嫩,小蔥青綠,口味微辣,鮮香, 真的很不錯喲。這道菜食材很普通、做法很簡單,但味道可不簡單,可以做為您家餐桌上葷素搭配的素食菜品,幫助您調整飲食結構、豐富菜品種類。請為您的家人常做,請您和家人常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