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再來一碗

嘿,再來一碗

《嘿,再來一碗》

圖文/寓言語遲遲

  我的家鄉是位於中原腹地的襄城縣,這座具有兩千多年建城歷史的古老縣城,除了有大量精彩的人文典故沉澱下來,更有很多具有本地特色的風味小吃。

  那些來自五湖四海,跟著民以食為天的腳步一路走過來的美食,經過一代代襄城人的改良,在襄城縣落地生根,成為富有本地特色的美食。譬如餄烙面、燴麵、拉麵、鍋燴、胡辣湯、豆沫、燜面、烙饃卷豆腐片等等,但我獨獨鍾愛那碗油茶。

油茶是用炒麵加以香油、花生米、芝麻等熬製成湯。因是一種乳狀稀汁,形似濃茶,所以得名“油茶”,是河南著名的風味小吃,原產於武陟。

  關於油茶的來歷有一個跟漢高祖劉邦有關的,很高大上的傳說:公元前206年,楚漢相爭時劉邦受傷於武德縣(今武陟縣),住在一戶呂姓人家中。呂某以膏湯積殼茶(油茶的漢代稱呼)供劉邦食之,三個月後劉邦傷愈。劉邦有詩云:“佳膳出武德兮,膏湯勝宮筵。”劉邦即位後,在長安思食膏湯不得,即召呂某入宮,封其為五品油茶大師,封油茶為御膳。

  歷經歲月滄桑,戰亂饑荒,油茶這種來自民間,走向宮廷的小吃因其膏湯取材簡單,味美滋養,具有益肝、健胃、潤肺、補腎、提神生津等多種功效,而在民間廣為流傳,是平民百姓灶臺上的參湯。

  家鄉的油茶店很多,但最出名的當數位於老市場東風湖畔的喬氏油茶老店。

  喬氏油茶的製作工藝傳承自油茶故鄉武陟縣,經過祖孫三代近百年的改良,形成了獨有的風味。

  與別家油茶不一樣的是除了茶湯更加爽口滑溜,喬氏油茶獨有的油茶泡泡製作工藝,是無法仿製的。

  因為經常去喝油茶,和老闆成了熟人。每次去喝油茶,老闆總會在碗裡格外多放些泡泡。滑溜的茶湯,入口即化的花生,香味纏綿的芝麻,纏繞在舌尖,是糯糯的軟香,在河南吃出了江南綿軟的味道。而茶湯上面撒著的金黃色泡泡,只有手指甲蓋般大小,透明得好像絹絲,又好像包裹糖塊的那層糯米紙,舌頭一舔就破的那種薄,酥脆清香,搭配著軟糯的茶湯,又在江南的綿軟裡雜糅了東北的爽脆。滋潤著吃多了油膩甘厚食物的肚腸,盪滌著久居異鄉的風塵,這美味溫暖而體貼,滿足著走南闖北熱鬧而匱乏的味蕾。

  我一直很好奇,那薄得透明卻又沒有破洞的泡泡,是怎樣用麵粉做出來的?

  老闆憨厚地笑著說,沒啥技巧,都是功夫。

  老闆娘旁邊插話道,厚薄,大小,火候,油溫啊,都不好控制,反正我是跟著學了這麼多年,看著很簡單,可還是做不好。

  喬氏油茶老店生意很好,下午三點開始出攤,六點就賣完了整整六大壺,那每一大壺可是能盛六十碗的啊!

  下午五點半,同學打電話說想去喝油茶,我害怕趕不上趟,趕緊提前打電話讓老闆給我們預留四碗。然後同學開車載著我以光速飛奔過去。

  每人兩碗下肚,意猶未盡。油茶還在肚子裡打轉,我們這一對想要減肥的吃貨卻開始後悔,喝少了對不起貪吃的嘴,喝多了又對不起身上這一堆多餘的肉。

  嘿,再來一碗,遇見家鄉的這碗油茶,減肥的任務就交給明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