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發麵蒸饅頭!

中國農曆有大小月之分,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今年是大月,大月是三十日,所以臘月二十九這天是小除夕。這一天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中國民間諺語稱:“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 ,蒸饅頭”,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象,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臘月二十九,發麵蒸饅頭!

花饅頭

過去農村裡,誰家的饅頭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裡,誰家就會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雖然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家裡用大鍋蒸饅頭的情景,但人們討吉利的習俗依舊未變,臘月二十九這天,超市、市場裡的大饅頭還是很受歡迎的。

老輩人常說,“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臘月二十九的饅頭一定要蒸好,這可是家裡的“臉面”。因為,在過去來說,精心準備好的饅頭要擺上供桌,等到大年初一有人拜年時,就會對著饅頭“品頭論足”,因此,臘月二十九的饅頭一定要做得又好看又好吃,這才有面子,也才吉利,更會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漸漸地,隨著風俗習慣的演變,目前,蒸饅頭已只是單單為了一個“蒸”字,寓意蒸蒸日上。

上墳請祖上大供

在整個年節中,二十九這天可以說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籌備年節中的各種衣食祭品,還有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上墳請祖”。所以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臘月二十九,發麵蒸饅頭!

請祖上供

對於祖先的崇拜,在中國由來已久。事死如生不僅是孝道的重要標誌,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節慶,都要對祖先告祭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向祖先的告慰,也寄託了後人對祖先的感恩與思念。春節是大節,上墳請祖儀式也就格外莊重和重要。上墳請祖的時間,大多數地區在二十九日清晨請祖,少數地區在除夕日下午到黃昏時請祖。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也是土家族的傳統節日,也叫“調年會”。土家族比漢族提前一天或幾天過春節。

有關土家族“過趕年”的傳說: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東南沿海出征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過年,奔赴前線。士兵英勇作戰,立下了“東南戰功第一功”,後人為紀念此次出征,便將年節提前,習以為俗。

2、土家族先民貧困,年三十日還要給富人做工,提前過年,以便同家人團圓。

3、舊時每到年關,官軍遍來驅趕百姓,土家人提前過年,吃團圓飯,以便逃生。

4、土家先輩抗擊外來侵略,提前吃年飯,以迎戰。

“發麵蒸饅頭”這一傳統習俗,小編可是能手,有獨家蒸饅頭秘訣,從酵母用量到合成麵糰,再從發酵到饅頭成形,最後的蒸饅頭,每一步都是技術活,想要獨家秘訣請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