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杜甫(上):藏了一千多年,終於被你發現了丨長安食跡

吃貨杜甫(上):藏了一千多年,終於被你發現了丨長安食跡

唐朝詩壇,巨峰林立,大豪如雲,提到唐詩,絕對繞不過的一個人就是杜甫,但是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杜甫不僅僅是“詩聖”,更是一個標準的吃貨。

吃貨中詩寫的最好的,寫詩的裡面最會吃的——細讀杜甫留存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詩:一個潛伏在詩壇,集水果控、肉食系以及唐朝第一生魚片控的吃貨躍然而出!

吃貨杜甫(上):藏了一千多年,終於被你發現了丨長安食跡

一本杜工部,半卷吃貨言

“大唐第一吃貨”

杜甫以一首《春望》為掩護,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花濺淚、鳥驚心的悲愴語調,表現出一副摧裂心肺、苦難深重的樣子,不但成功忽悠了一干吃瓜群眾,還成了後世的認知定式——這麼一個悲天憫人,一心為國的詩聖,怎麼可能是個可愛的吃貨呢?老杜吃貨的身份就這麼神不知鬼不覺的潛伏了一千兩百多年!

隔著千年時空,朝杜甫遠遠看去,他是個詩人,走近細看,這絕對是個詩寫得賊溜的最強王者段位吃貨

大家可能不知道,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成句時,卻是杜甫名落孫山之時,但他不以為意,壯遊齊趙間。這一時期杜甫的筆下仍然充滿了“我要打十個”的豪壯之氣,因為他覺得還不到而立之年的自己“山高水遠路尚長”。所以,落榜後的杜甫一共就幹了兩件事:放狠話,吃美食。

命中註定,杜甫是一個不入流的官宦,卻在詩藝一途上登峰造極,更是一個卓越的吃貨!

我們從《杜工部集》 、《全唐詩》這些留存至今的詩文中尋找到了老杜的飲食偏好:杜甫不是簡單的好吃,而是對各色食材都興趣濃厚的美食家!

吃貨杜甫(上):藏了一千多年,終於被你發現了丨長安食跡

轉發這條錦鯉,明天我們就吃了它

魚生請多指教

杜甫巨喜歡吃魚生。在陝西,杜甫和鄭廣文一起吃了一頓鮮鯽銀絲膾 。鮮鯽銀絲膾是將新鮮的鯽魚去頭、骨,剔刺,切成生魚絲——因為鯽魚多刺,切成剔骨生魚絲顯然比吃生魚片更科學。

鯉、李同音,為了避諱大唐李氏,杜甫的這頓魚生避開鯉魚,選擇了鯽魚。因為大唐李家的這一插曲,黃河流域的食家們發現多刺的鯽魚比鯉魚更為鮮美,並逐漸取代了從先秦開始一直充當魚類主流食材的鯉魚,自此開始,鯽魚成功搶到餐桌C位

在五胡交雜後的大唐帝國,吃一頓生鯽魚絲大概類似於今天流行吃三文魚、金槍魚一樣,是一件快意口舌的事。

杜甫在詩文中清晰地表達了自己對魚生的喜愛,這種愛一直持續到安史之亂後他流徙到成都:杜甫選擇了濱水而居,一定程度上跟他喜歡吃新鮮的生魚片是相關的。

在杜甫五十歲那年,在四川綿陽任官的晚輩請這位本家的叔祖吃了一頓現網、現捕、現殺、現片、現吃的生魚宴,這頓魚宴Plus給老杜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作為一個詩人,老杜自然要左右開弓,邊吃邊寫:“綿州江水之東津……漁人漾舟沈大網,截江一擁數百鱗……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徐州禿尾不足憶,漢陰……魴魚肥美知第一”老杜除了誇讚四川的鮮魚吊打蘇北、陝南,更是對庖丁精湛的刀工表示跪了跪了……

這個在綿陽任官的晚輩,心機很深啊,從青年到老年,生魚片在老杜的詩文裡反覆出現,從文字證據上來看,有唐一代,最喜歡吃生魚片絕對就是杜甫了。如果有機會,老杜一定會跟你辨析鯽魚和魴魚在下刀和味覺上的差異,並對當下厚切濃味的庸俗吃法嗤之以鼻。

我吃素但我可不是吃素的

老杜對素食也頗為偏愛,比如香芹碧澗羹:山澗旁採集的香芹做成的羹,羹湯的顏色也像山澗一樣清碧可人。可以看出,老杜不僅口感挑剔,對食材的來源甚至是水質都有著苛刻的要求。

老杜在飲食上精微的理解,成為了南宋素食專家林洪的的靈感源頭,《山家清供》上卷便以杜甫詩文中的美食開篇。

而杜甫在吃生藕的時候,則凸顯了這個大吃貨的挑剔品味以及絕對的專業程度:“”棘樹寒雲色,茵蔯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陰益食單涼”。老杜吃生藕有多講究呢?不僅只挑春天的嫩藕吃,而且要選在春天的樹蔭下吃——吃貨修為已經臻至化境了好麼!

吃貨杜甫(上):藏了一千多年,終於被你發現了丨長安食跡

杜甫草堂,能栽果樹能釣魚

種樹狂魔

在《杜工部集》開篇第五首,杜甫就忍不住開始把詩文往吃的上帶: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把老杜家的酒和朋友老張家的梨一塊誇讚了一番。這首詩是杜甫落榜後跑到兗州——他父親的轄區後所作。一邊科舉不中,一邊居然還興致昂昂的誇酒談吃,吃貨特質昭然若揭。

兗州,在今天山東境,這裡的梨,自然是山東的梨,這大概是中國可溯歷史最久的好梨之一。

除了梨子,杜甫在47歲時遷徙到成都後,還專門寫詩給朋友,只為了討要幾株果樹苗,然後在自己的院子種了枇杷來吃……

54歲時,種樹狂魔杜甫遷居到長江三峽附近時,又種了幾十畝的水果。從山東的梨到成都的枇杷再到重慶的幾十畝果園,對水果的偏愛貫穿了杜甫飲食的一生。尤其是重慶奉節時期,杜甫一邊伺弄果園一邊寫詩,靈感井噴,佳作迭出。

一心做官抒胸臆的老杜,不知道最終發覺自己其實把天賦全點在了寫詩和美食上面之後,心裡是個怎麼樣的體驗……

吃貨杜甫(上):藏了一千多年,終於被你發現了丨長安食跡

吃貨杜甫(上):藏了一千多年,終於被你發現了丨長安食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