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南方上學的這幾年,要說最不習慣的莫過於天天吃米飯,作為一個北方姑娘在校這幾年最想念得就是媽媽做的麵條味道。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小時候的麵食還能存在我記憶中的少之又少,番茄雞蛋麵條絕對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不僅是因為番茄雞蛋麵條做起來簡單好吃,更是因為這是童年裡的美好記憶,那時候最幸福的事就是吃一碗媽媽親手做的番茄雞蛋麵條,當然那時候的麵條還是手擀的。不像現在那麼方便。雞蛋的香氣再加上番茄的酸味,那種感覺只想再多“可嘍可嘍”喝兩碗!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芝麻葉湯麵條是南召人最喜歡的一道傳統麵食。但現在很多外地人都已經不知道還有這種麵食了。聽媽媽說以前都是沒有青菜吃,在芝麻剎頂的時候,把芝麻葉摘下來,用水煮熟,然後當菜吃,用它做麵條幾乎的家家都會做。現在各種蔬菜都有了,反倒是這種芝麻葉很少了,而且價格也比青菜要貴些。現在大酒店裡也會有芝麻葉面條,只是當做原生態消費,一碗要十幾塊錢。因為芝麻葉本身很香,所以做出來的面好吃的很。我到了這個季節是大愛這種面,常常跟著老爸一起在芝麻剎頂的時候多彩摘些回來煮熟,曬乾留著過季後享用。另外聽老人們說想減肥的就可以來一碗芝麻葉面條,纖維素高,少油又不失香味,很不錯的選擇哦~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蒜汁撈麵條算得上是數伏以後家家戶戶吃麵條最常見的了,麵條下鍋煮熟,用涼水濾一下,然後澆上調好的蒜汁,甭提有多香了。有人可能會說,以為是什麼好玩意呢,你嘮嘮叨叨說的不是非常普通的家常飯嗎?是的,就眼下的生活水準來說,蒜麵條確實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常飯了。但是,在過去物資不很充裕生活相對困難的年代裡,要是能酣暢淋漓地吃一碗蒜麵條,那也是人們企望中的事兒啊!我的故鄉有人老幾輩子流傳下來的一首童謠,是這麼唱的:“篩籮籮,打筐筐。誰來了?你乾孃。做啥飯?擀蒜面,不吃不吃三大碗!”再加上旋雞蛋皮加上黃瓜絲這一看就是南召的特產!足以說明,只有客人來了,才能有機會吃上蒜麵條。“可嘍可嘍”吃得場光地淨,再來一碗煮麵條的白湯喝下去,那個愜意是無以言表的。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小時候特別喜歡吃紅薯,覺得營養價值高,而且味道也很好,但是自從媽媽做了一次紅薯葉面條,就再也忘不掉那個味道,麵條含有的香味,風味獨特,還格外筋道,綠油油的紅薯葉入口即化,兩者的完美結合,口感極佳,讓人回味無窮。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酸菜麵條是我記憶中味道最獨特的,小時候是在農村,大人們將醃製好的蘿蔔葉酸菜切成碎塊放進煮沸的開水裡面,然後放進白麵條,在撒些少許的精鹽和香油,蓋上鍋蓋煮上5到6分鐘就做成了美味的酸菜麵條。其做法非常簡單,老少皆會。後來,酸菜麵條也逐漸上了城市大小飯店的菜單,人們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時,會要上一碗酸菜麵條湯,解酒提神,回味無窮。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雖然現在很多機器面但要說吃起來舒服的還是屬媽媽的手擀麵,擀麵和機器面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形狀上,機器面更規整,粗細一致,擀麵條畢竟麵條要手切,粗細上可能會有不一致的地方。口感上,擀麵卻更筋道。而且手擀麵製作簡便,可隨吃隨煮,特別適宜小孩及老人食用,是南召人最喜愛的一種普通家常便飯!

南召人都有一個刻骨銘心的“初戀”,她就是家鄉的味道

味覺的記憶,

可以說是一個人的故鄉!

你心裡的故鄉面,

是那一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