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味道,是一種愛的傳承

蔡瀾:味道,是一種愛的傳承

01

美食家蔡瀾先生曾經在他的書《死前必食》裡面,列出了很多種美食,豬油拌飯被他列入了書裡面。他寫:

“穀類之中,白米最佳,一碗豬油撈飯,吃了感激流淚。“在窮困的年代中,那碗東西是我們的山珍海味。”

對於蔡瀾先生來說,豬油拌飯總是能夠引起他的很多感慨和回憶。

蔡瀾先生說,在他以前的那個時代,非常窮困,那時候,能吃上一碗豬油拌飯,就已經覺得是山珍海味般珍貴了。這種感覺,是後來的孩子們沒辦法體會的。

蔡瀾在《暖食》封面上寫著:

“舌尖美味重在感覺,人間至味其實就藏在你我的心裡—— 那是用心炒的一碗蛋炒飯,用心煮的一碗麵,用心熬的一鍋湯……”

有些味道,不是因為他很美味,而是因為他很難忘。在磨難和苦痛中,那個簡單的味道就是僅有的一絲快樂的源泉和追求,那時,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02

我們中學讀過一篇日本的文章,叫《一碗陽春麵》。

母子三人每年除夕夜都會去一家麵館共吃一碗美味的陽春麵。他們吃不起兩碗,孩子們的父親因為車禍去世了,為了還債,母子三人節約、努力地生活,只有在新年來臨時才來吃一碗麵作為慶祝。

麵店的老闆夫婦目睹了這家子雖貧困但卻緊緊團結而堅強向上生活的精神,被感動著,為他們欣慰著。

麵店老闆小心翼翼地為母子加大面的分量而不被察覺。每年同一時間悄悄的為母子延長打烊時間,他們默默的關注母子三人,不去打擾他們。

一年過一年,孩子們長大了,也考上大學了,家裡的狀況漸漸好轉,他們好幾年沒來吃麵了,但老闆夫婦在每年的大年夜還是為他們留下那張桌子,那個位置。

這一年大年夜,一樣為他們留著的空桌子,一樣的老闆夫婦懷著期盼的心情,這時,一個穿和服的女人和兩個大小夥子進來,問:

“唔……三碗陽春麵,可以嗎?‘’

……

這篇文章,每讀一次,便被感動一次,文章通過一碗陽春麵,寫出了尊重、自尊、自愛、堅毅、親情、友情、人世情。

一碗陽春麵是一種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是苦難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

人生百味,痛並快樂著,正如我們吃過酸甜苦辣各種美食的味道。

03

今天老媽微信上發來了她的剛做好的拿手炒飯照片來誘惑我們。

這道炒飯的全名叫《蒜葉鮮蝦肉末炒飯》。這是我家的經典菜,這個菜看似簡單,做起來卻是不容易,比做一桌菜還費時間。

這道炒飯從主料到配料都很講究:米飯的乾溼度要剛剛好,最好隔餐提前將米飯煮好,放涼,因為炒出來米飯要每一粒都要是獨立的,但又不能吃起來太硬了。

蒜葉一定要是家鄉的本地蒜葉,才有“蒜”味,這是多年得出的經驗。

蝦要買海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才夠“蝦”味。

豬肉要瘦中帶肥肉的,炒出來才夠香,肥肉還可以另取些出來炸豬油,因為這道炒飯用豬油來炒更美味。

將這些食材準備好,一一剁碎。

如何炒,順序也很有講究,這裡就不一一劇透,因為我爸媽說,這是祖傳秘訣,不可外傳哈。

但憑想象,很有《舌尖上的中國》的既視感有沒有。

04

這個炒飯要追朔到我爺爺這個人,我爺爺當年過“番”(馬來西亞那一帶)後,因為發展不順利返回了家鄉。

回到家鄉的爺爺變成吃貨一枚,手上但凡有一點錢,便是做吃的。如今的說法,就是活在當下,不去考慮太多未來的事。

爺爺最喜歡最拿手便是這個蒜葉鮮蝦肉末炒飯了,炒出來可是香遍十里,每次炒完,都會圍著一群孫輩們過來吃。

這個炒飯可以說是爺爺一生最有名氣的代表作。

爺爺去世的早,我對他的記憶很模糊,但因為爸爸的渲染,我似乎看到爺爺做炒飯時的場面。

爸爸學會了爺爺這個炒飯做法,常常炒給我們吃,老媽也學會了,於是兩人都競爭當爺爺炒飯的正宗繼承人,而我們只要賣下口乖,當一當牆頭草,兩邊都誇,便能吃到他們比賽搶著做這個炒飯給我們吃。

如今小孩們一回老家,便吵著要吃這個炒飯。我老媽因為這個炒飯,成功營造了一種情結,叫做 “婆婆的味道”。

而這個炒飯對我老爸而言,也帶有一種他對他父親的“爸爸的味道”的情結在裡面吧。

我們身上,都會不知不覺刻上原生家庭影子,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都有我們先人的身影。

味道,是教會孩子追根、感恩的最直接的方式。

味道,也是一種愛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