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碗吃了千餘年的擀長面

冬至,一碗吃了千餘年的擀長面

一直在困惑冬至添歲的說法。記事起,每年冬至,媽媽都會對我們說,又添了一歲了。那時是一種急切和興奮:總算又長大了一點。如今冬至,卻是一聲長長的嘆息:哦,又長了一歲。

冬至是春節前一個重要的節氣。我們的節日和節氣,不僅僅是時間的標誌,往往和飲食有著密切的關聯。冬至這一天,北方要吃餃子,南方要吃湯圓,有的地方要吃牛羊肉,要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羊湯。而在我的記憶裡,每個冬至都是一碗又細又長的擀長面。

河西走廊的歷史,是遊牧文明和農墾文明交融的歷史,現有的傳統,是多元文化最終包容沉澱的結晶,吃食也不例外。好的擀長面,需要三個基本的條件。灰水也就是蓬灰泡的鹼水,那種獨特的味道獨一無二。沙地麥子,一種基因原始的老品種,叫紅禿頭又叫和尚頭,耐旱,麵粉有著少有的筋道,兩指之間細碾,有一種沙粒般的質感。之後,就是人工的操作了。

冬至的前幾天,爺爺奶奶就會念叨快到冬至了。媽媽自然理解裡面的意思,泡好灰水,做著必要的準備。面的筋道讓操作更加艱難,灰水的多少,又決定面的質量。若是媽媽去勞動,只能由奶奶來做了。一坨面,往往讓奶奶氣喘吁吁。揉不動,就拿擀杖一下一下壓。即便是壓,也沒有多的力氣使用,全靠身體的重量使然。揉到理想的程度,已經大汗淋漓,一雙小腳似乎再也無法支撐瘦弱的身體,奶奶不得不休息一會。休息一會的奶奶嘴不閒著,抽了旱菸還要絮絮叨叨:打倒的媳婦揉倒的面,水多了,揉麵是很輕鬆,但那是傷水面,沒嚼頭,沒味道。

冬至,一碗吃了千餘年的擀長面

接著就是擀麵。直到我學會擀麵之後,才覺得擀麵真是門藝術活兒。也才知道奶奶當年擀麵有多辛苦。一擀杖壓著一擀杖,不急不躁,雙手用力均衡,揉推次數相同,擀出的面張又圓又均勻。我記住了奶奶的一個固定動作,擀到快要好的時候,舉起來,對著亮光看看。好了的面張,光線會均勻穿過來。薄可透亮,韌可拉長。

其實,擀長面是河西走廊一道普通的麵食。然而在過去,吃長面不是家有貴客就是逢年過節,不像如今想吃就擀。貴客不一定你饞了他就能來,而冬至則必須是要吃到擀長面的日子。

之所以必須,是因為冬至添歲的說法。又薄又韌的面張摺疊起來,隨著菜刀有規律地起起落落,被切成細細的麵條。澆上土豆或者酸菜調製的臊子,媽媽遞給我們的時候,如奶奶一般重複一句話:冬至了,添歲了,先人們保佑,讓娃們一年平平安安,吃了這碗麵,能長長久久順順利利。

普通的一碗麵,素常的一個節氣,因為這幾句話,立即變得意義非凡起來,莊重的不由得不記住冬至的這碗麵了。

冬至,一碗吃了千餘年的擀長面

賦予一個節氣或者一種吃食某種意義和祝願,是我們傳統中的精髓,因為這種聯繫,讓一種文化變得豐富而溫暖起來。雖然南北有異,風俗不同,但根植於心的文化元素完全一樣。北方的餃子,是團團圓圓的意思,不吃餃子怕被凍掉耳朵,僅僅是一種調侃和詼諧而已,本意還是真正的冬天到了,注意保暖罷了。而南方的湯圓,也就是和和美美的取義,團團圓圓和和美美,合起來不就是圖個長長久久嗎?

還是一碗長面來的直接。但是,冬至添歲的出處讓我糾結了很長的時間,按理說,除夕添歲,不是更完整一些嗎?為什麼非要冬至呢?

奶奶不能告訴我,媽媽也不能。她們給我的只是那一碗難忘的擀長面。後來查看書籍,原來在周朝,24節氣是從冬至算起的。冬至的前一天就是除夕,冬至也就是一年之始了,難怪民間有“冬至過大年”的說法了。後來以農曆正月初一為一年之首後,才將冬至稱為亞歲,但冬至添歲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從這個角度看,冬至添歲也能說得過去,但總覺得有點勉強和遺憾。一個習俗的傳承,往往包含了很多的文化信息,不能低估了古人的糾錯的包容和勇敢,但更不敢小覷了古人在平素中蘊含的哲理和智慧。

冬至,一碗吃了千餘年的擀長面

後來看杜甫的詩“天時人事兩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時,突然有了觸動。按照天文曆法來看,這一天是全年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晝。過了這一晝,白天時間逐日增長,黑夜開始縮短,所以古人又有“冬至陽生”的說法。

冬至陽生!所有的答案似乎都在裡面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告訴世人物極必反的道理,而寒冷的冬天來臨之際,也正是春天的陽氣孕生之時。一個人在歷經艱難曲折的時候,希望和美好就伴隨在身邊,堅持下去,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苦與樂,淚與笑,不就時時相依相靠、結伴同行嗎?

奶奶沒法給我這樣的解釋,媽媽也不能,但正是這碗傳承了千餘年的面,才讓我明白很多道理。任何高深的哲理,其實就包含在平素的生活之中。在這寒冷的季節,想一碗熱氣騰騰的擀長面,只能感謝歲月給我的記憶:還是那副模樣,頭裹著黑色的頭帕,像戴了一頂碩大的帽子,深陷的眼眶裡,一雙慈祥又和善的眼睛,笑眯眯看著我,一雙小腳,纏裹的緊緻利落,當然,那句話自然在耳邊響起:冬至了,添歲了,先人們保佑,讓娃們一年平平安安,吃了這碗麵,能長長久久順順利利。

一碗吃了千餘年的面,愈久彌香,越吃,越筋道,越想,越有味。

冬至,一碗吃了千餘年的擀長面

2018年12月20日

(圖片來自頭條免費圖片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