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記憶

12月22日,冬至。

按照嘉興的習俗,冬至前夜是要煮一碗甜甜的桂圓蛋湯的。我作為新居民,對於嘉興這樣的習俗因何而起,並不知道。單從朋友圈曬出來的圖,卻也能感受得到快要溢出屏幕的溫暖。

其實,“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真的。隨著年齡漸長,越發容易懷念起各種節日。慢慢地,一個個節日,就成了停留在舌尖的記憶。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記憶

01-外婆的湯圓

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外婆家。外婆和我家,雖然隔著一座山,也阻止不了我們這些孩子“跋山涉水”地去。尤其到了各個節日,外婆家真的像是現在的“外婆家”餐廳,召喚著我們:外婆喊你吃飯啦……

到了外婆家,外婆總是忙不迭地起身,繫上圍裙,生起火。叮叮噹噹地鍋碗瓢盆響了一會兒,端上桌的,有時候是一碗桂圓湯,臥了兩個晶瑩的雞蛋。有的時候是一碗麵條,褐色的香菇絲、金色的雞蛋絲,綠色的青菜絲,再加幾個蛤蜊,鮮得不得了。

外婆喜歡做麵食,除了皮薄餡兒多的麥餅,最拿手的應該要數湯圓了。到了冬至的時候,家家戶戶必定是會吃“冬至圓的”。

老家的湯圓,不同於市面上常見的湯圓。超市裡賣的湯圓,是圓圓的,芝麻餡兒,豆沙餡兒,或者豬肉餡兒。

而外婆做的湯圓,是橢圓色的帶個收口的尖兒,鵝蛋大小。打開鍋蓋的剎那間,一個個湯圓白白胖胖地,躺在竹編的蒸架上,冒著熱氣。外婆眼疾手快地把湯圓,倒到檯面,用炒好的麵粉,挨個兒拍在湯圓上。這樣,抓起湯圓吃的時候,就不會粘手了。我們這些孩子,哪裡顧得上粘不粘手,總是心急火燎地一口咬下去,把湯圓咬開一個大口子,對著裡面滿滿當當地肉末鹹菜粉絲餡兒,呼呼得吹氣,又是一口……

冬至的湯圓,就這樣停留在了我們小時候的記憶裡。

而這種歡欣雀躍地吃著“美食"的時光,總是短暫的。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記憶

老媽復刻了外婆做的湯圓。

02-老師的餃子

在上海讀書的時候,總是很討厭上海的秋冬。雖然距離老家才400多公里,但是總覺得上海街頭的風是肅殺的,雨是陰冷的,天是陰霾的。一年兩個冬天,都讓我飽受了不能暢快呼吸的鼻炎之苦。兩隻手,本就胖,手指頭還要變成紅彤彤的蘿蔔,又痛又癢,都要被抓裂了。

那時候的我,還並不太會呼朋喚友地結交朋友湊熱鬧。就算是節假日,也是和室友如往常去學校吃碗雜醬麵。

語文老師是上海人,講起課來聲音總不夠大聲。我就會坐在前排聽課。有次,老師招呼我們幾個同學去吃家裡餃子。我們自然是欣然前往,要知道,老師不止一次地在課間休息時誇師母的餃子做得好。

吃餃子的時候,老師說:今天是冬至。那時候我們在東北插隊,師母在冬至那天,做了一碗餃子,於是我們在一起了。

吃完餃子回宿舍的晚上,我感覺冬日裡的風似乎也並不是那麼冷了。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記憶


03-老媽的老酒煮螃蟹

時光的腳步匆匆。去年深秋的一個夜晚,我忍受了十幾個小時的疼痛,終於晉升為媽媽了。

從產房出來回到病房後,大家樂呵呵地圍著寶寶。老妹朝我使了個顏色,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到了背對著我的老媽,正抬手抹著眼淚……

因為生娃歷程過於艱辛,加上孩子夜奶頻繁,我的腰痛在產後數月仍然沒有好轉。每天早上醒來的僵硬,真是讓睡覺休息也成了折磨。

去年的冬至前後,特別地冷,房間裡的空調整天開著。冬至那天,老媽去菜場買了許多菜菜回來,少不了我們又是一頓大餐。我和家人不一樣的待遇是,我的眼前是滿滿的一碗螃蟹煮黃酒。

黃酒溫熱活血,螃蟹香味四溢。我問老媽,為什麼要這樣的吃法。老媽也說不上來,只是將老一輩的做法,也應用到我這裡,只希望我的腰痛能早點恢復。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記憶

紅糖蛋花黃酒


今年轉眼又到了冬至。

老媽說是暫時過來幫我帶一陣孩子,結果,一帶就是一年多。

今年的冬至,我們不僅喝到了香甜的紅糖蛋花老酒,還嚐到了小時候的美味——冬至湯圓。

這個湯圓的味道,是我味蕾上我外婆的記憶,也將會是我的孩子記憶裡他外婆的味道。


作者簡介:瀟瀟不雨,看書看人看世界,寫你寫我寫故事。願用文字作一葦,連接更多的人生島嶼。喜歡請關注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