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餃子的遐思

冬至:餃子的遐思

清新的早晨,走向你,走向我,走向他,走向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共同擁抱今天→冬至。

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南方人在這一天,習慣吃熬羊肉。北方人當然是習慣吃餃子了。早飯後,兒媳就忙著拾剁餃子餡。這是我們一家4口人,第一次團圓過冬至。

“ 奶奶,你會做餃子嗎?"沒等我回答,兒子便搶先開口了“你奶奶不喜歡做餃子,你老爸小時候,就沒有吃餃子的口福。"臭兒子,都三十出頭的人了,還挖苦老孃。兒子哈哈一笑,拉著孫女上廚房去了。

其實兒子說的沒錯,我不知道為什麼從小就不吃餃子。長大了,也反對母親做餃子。一看見母親邦邦邦地剁餡,我聽著心裡就煩。從煮蘿蔔,剁餡到捏餃子。對於我這個急性子來說,簡直是種折磨。

平時我不吃餃子也就算了,可一到冬至,母親就嘮叨:“不吃餃子會凍爛耳朵。"這句話她年年冬至都說。後來我問父親,為什麼我不吃餃子,耳朵也沒凍爛?父親笑著說:“東漢末年,南陽涅陽縣,也就是現在鄧州穰東附近,有一個醫學家叫張仲景。他從外地辭官回家,看到家鄉人耳朵和身上都有凍瘡,便搭棚支鍋舍飯。在鍋內放上中藥,辣子和羊肉,架火熬。熬好後把肉和藥渣撈出來,和蘿蔔,蔥薑蒜一起剁成餡,用麵皮捏成耳朵狀,下鍋煮成《祛寒矯耳湯》施捨給人們吃。人們吃了以後,凍瘡和耳朵都好了。後人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才有冬至不吃餃子,會凍爛耳朵的傳說。″

冬至:餃子的遐思


我小時候傻呀,逢年過節只喝餃子湯吃饃。後來我參加工作了,和同事魯金玉住一個房間。她大我4歲,喜歡做餃子吃。她每次做餃子總想讓我吃點,可我就是不吃。她知道我喜歡吃雞蛋,有一次她把餃子煮好後說:“榮,,你吃一個餃子,我給你2元錢。"2元錢,能買40個雞蛋呀。″我“開戒"吃了一個餃子。

我平時過節不做餃子,兒子想吃時,給他買速凍餃子。春節了,老輩人說餃子是元寶,像徵著財氣。為圖個吉利,我包餃子。我把對來年的希望都包進餃子裡。

2012年,我接兒媳了,全家人的口福來了。兒媳賢惠手巧,做得一手好飯。特別是包餃子,從不讓我插手。羊肉芹菜餡、大肉蘑菇餡、雞蛋韮菜餡,她都包點放在冰箱裡。連我這個不喜歡吃餃子的人,也覺得好吃。

冬至,北方的餃子南方的羊肉,人們在用不同的生活方式,紀念醫聖張仲景。

咱是北方人,這不餃子像大白鵝一樣,撲嗵撲嗵跳下鍋。有人說:餃子皮是歲月,餃子餡是經歷,餃子味是人生。褶皺象徵著人免不了被生活捏把捏把。蒸也好,煮也罷。不蒸不煮不成熟。

水餃端上桌了,胖呼呼的,孫女兒急著要吃。在全家動筷之前,衷心祝親朋好友,冬至快樂!

冬至:餃子的遐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