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位的人,是失敗者嗎?

三十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位,並沒有絕對的好壞。管理職能在一個公司本來就是少數人,一定會有人上,有人下,好一點的公司也不會因為你是老員工了就該去做個經理。尤其是現在互聯網公司,90,95後是80後老闆的也比比皆是。況且,不是每個人適合做管理崗。我覺得這個問題,關鍵需要拉平幾個認知。

30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位的人,是失敗者嗎?

一. 擺脫 “ 做不到管理崗就是失敗” 的魔咒

很多職場人會覺得到了某個安身立命的年齡,事業做不到一定程度就是失敗,其中包括做不到管理崗。

記得在國外讀書時,學校有個英法口譯的選修課,老師是個優雅的法國老太太,年近60,是學校從外面聘請過來的一個口譯專家,已經做了30幾年口譯工作了,當時我挺驚訝的。在出國前,為了鍛鍊自己的口語能力,當時報名了國內的一個口譯課程,老師是從北外畢業的語言碩士,課上和我們分享口譯這個行業在國內的情況時,我記得她說,口譯在國內被很多人當作”青春飯“,基本到了30+的年齡,很多人都會選擇轉行,很少有人堅持下來繼續做這個工作的,因為大多數人潛意識裡,翻譯或者口譯不是個”正式“工作,去做公職或者和”權力“掛上鉤的職業會更加像職業。

這種觀念在我那位法國口譯老師腦子裡就完全不存在,她反倒很好奇的會問我,為什麼會有翻譯不是正式工作的觀念?因為在她的成長環境裡,幾乎不存在這樣的情況。

所以,在國外,你經常會看到餐館裡很多服務生都是頭髮花白的老爺爺或者老奶奶,他們接人待物非常專業,對於自己這個職業都蠻驕傲的。在國內,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好歹你得做個領班或者經理才算是有點前途。這個感覺有點像被“逼婚”, 很多時候不是你想這樣,而是社會或者周圍的人推動你這樣。

曾經看到過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被迫去做管理崗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他的個人業務能力非常強,公司大老闆讓他去管理一個大區的銷售團隊,雖然他心裡不願意,但想著大老闆看重他不能辜負,咬牙就接受了。結果半年下來,業績只完成了目標的1/3。

此人雖然個人業務能力強,但是很不善於處理複雜關係,個性上不太會靈活應變,導致他的團隊半年以來銷售人員流失率極高,業務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再後來,他也因為這個事被迫辭職走人。

二. 管理其實管理的是人心

就像我之前說的,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管理崗的。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過去做執行崗的時候,考慮的事情非常簡單,領導交給我的任務做完就行了。一旦你成為某個項目或者部門的leader,你的責任意識就要從個人上升到部門,並且對下要處理好各種同事的關係和業務,對上還要把控好老闆的期望和KPI。

管理說到底就像是下棋,你要了解大局和趨勢,也要知道每顆棋它們的優勢和弱項(雖然這麼說可能有點直白)但仔細想想,你的角色要從你自己完成這件事到推動別人完成這件事,如果這個角色如果轉不過來,那管理者是不合格的,這其中還涉及到一堆關於激勵和平衡之間的微妙關係。

話說回來,那些30歲沒走管理崗活的也不錯的人,大多都有個共同特質,就是在某個階段清楚自己要什麼,然後努力堅持就做,這兩者缺一不可。經歷越多你會發現,越是樸素的道理越是至理名言。而這個問題,你會發現,它根本不是做不做到管理崗的問題,而是你有沒有一個你自己願意奮鬥的工作,並且為這個工作努力和堅持的問題。

如果還沒到30歲,我的建議是多看多經歷,每個階段定時去回顧去覆盤,搞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

如果你到了30歲,還在為“管理崗”這件事焦慮和煩惱,那你要審視一下自己,是選的路不對,努力不夠,還是自己對於這個過於執念了?

如果覺得這個年紀改變有點晚,可以送你一句話 :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10年前,其次是現在。

最後,30歲不做到管理崗不代表你是loser。在我眼裡,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可能更為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