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閱讀,為什麼你誤把慾望當成幸福


自控力閱讀,為什麼你誤把慾望當成幸福

重點內容是為什麼你誤把慾望當成幸福,這個內容非常值得深思,從更深的層次上分析了生活對於自控力的影響。

人腦中有種奇特的物質,叫多巴胺,它能促使人們期待得到獎勵,但不能感覺到獲得獎勵時的快樂。簡單點說,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動,而不是快樂。

為了促使你追尋目標,多巴胺有兩大武器——棒棒糖和棍子。棒棒糖就是多巴胺刺激的獎勵系統。大腦中有一部分區域會預見快感和計劃行動,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會刺激這些區域,讓人們得到滿足。當這些區域充滿多巴胺的時候,你會感到慾望。

棍子就是,當獎勵系統釋放多巴胺的時候,它同樣也向大腦的壓力區發出信號。結果就是,當你期待什麼,想要什麼的時候,你也感到了焦慮。這時候,你很需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種感覺就像生死攸關、命懸一線。

任何讓你高興的東西都會刺激多巴胺分泌,例如令人垂涎的美食、咖啡的香味、商店窗口半價的招牌、性感的陌生人的微笑,還有承諾會讓你變得富有的商業廣告。

當多巴胺劫持了你的注意力時,大腦只會想如何讓多巴胺多分泌一些。現代科技“及時行樂”的特點加上原始的激勵系統,就讓你成了多巴胺的奴隸,從此欲罷不能。

自控力閱讀,為什麼你誤把慾望當成幸福

比如現代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在低頭看手機,刷微信、微博、看視頻……你不停刷新,像得了強迫症一樣查看自己的設備。這些設備就這樣輕易俘獲了你,讓你不斷要求更多。

手機、互聯網和其他社交媒體可能是無意中激活了你大腦中的多巴胺獎勵系統,但電腦和電子遊戲的設計者是有意識地控制了人們的多巴胺獎勵系統,讓玩家上鉤。於是不斷有人對打遊戲上癮。多巴胺在你對某種事物上癮的時候會發揮作用。

因為多巴胺對人類神奇的影響,催生出了一個新的但是非常可怕的學科:神經營銷學。

當大腦釋放多巴胺的時候,你很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誘惑,而大量多巴胺的分泌會放大“及時行樂”的快感,讓你不再關心長期的後果。

你知道是誰發現這件事的嗎?答案是想從你身上賺錢的人。零售業的方方面面都設計得讓你更有購買慾。比如超市的各種免費試吃,以及把最具誘惑力的商品放在店鋪前面和中間。

你周圍很多因素都會影響你的慾望和行為。比如,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對廣告有免疫力,即便有大量證據表明,零食廣告會讓你更想去冰箱裡找點吃的,尤其是當你正在節食、不能吃零食的時候。

此外,還有價格上的巧妙設置,能保證你大腦的原始部分想儲存這些稀有資源。從能讓你覺得“買到便宜貨”的東西,“買一送一”的承諾到高喊“減價60%!”的招牌,都會打開分泌多巴胺的閘口。特別有效的方法是,在打折零售價旁邊加一個高得離譜的“建議零售價”。

自控力閱讀,為什麼你誤把慾望當成幸福

如果再給你時間限制或數量限制的話,比如:僅限今天,最後一件……你就會像在大草原上搶奪最後一點食物那樣,衝上去大搶特搶一番。淘寶上的商家就經常使用這個手段。

只要你仔細關注生活,你就會發現有多少陷阱在等著誘惑你、你的多巴胺神經元和你的錢。

雖然,這個世界總讓你產生慾望,但你只要用心觀察,就能看透一些東西。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並不能完全消除你的慾望,但它能讓你至少有機會抗爭一下,鍛鍊一下意志力,就是“我不要”的力量。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多巴胺是大腦分泌的一種神奇物質,這種物質驅使你去追求一些東西,並且在追求的過程中,形成了慾望,有時,會讓你錯誤地認為,那些慾望就是你喜歡並且想要的。同時很多商家也在利用大腦多巴胺的原理,佈置陷阱,讓消費者陷入一個又一個甜蜜的慾望中。

慾望是大腦的行動戰略,它可能對自控構成威脅,也可能是意志力的來源。當多巴胺讓你屈服於誘惑的時候,你必須區分慾望和快樂。其實,慾望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慾望將你引向那個方向,以及你是否足夠明智,知道什麼時候該聽從慾望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