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可能成功

《自控力》是美國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的暢銷書,也曾是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它集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為一體,揭示人們如何失控、為何失控的原因,並制定計劃讓他們在10周內改變自己,適用於減肥者,拖延症患者和所有現階段無力掌控生活的人。

《自控力》: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可能成功

1、所謂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

2、美國心理協會稱,美國人認為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很多人覺得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了,因此內心充滿愧疚。

3、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礎。

4、“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兩種表現,但它們不是意志力的全部。要想在需要“說不”時“說不”,在需要“說好”時“說好”,你還得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5、無論從哪個方面看,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行為的人,都會活得更幸福。他們的生活更快樂,身體更健康,人際關係更和諧,戀情更長久,收入更高,事業也更成功。

《自控力》: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可能成功

6、前額皮質並非始終可靠,醉酒、缺覺、分心等都會影響到它,使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

7、現代社會充斥著誘惑和刺激,不斷衝擊著人們的自控力,注意力分散的人更容易向誘惑屈服。

8、我們現代人的大腦結構,有好幾個自我。它們互相競爭,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動。每個意志力挑戰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讓更好的自己佔據主導,我們就要強化自我意識和控制力。

9、焦慮、憤怒、抑鬱和孤獨都與較低的心率變異度和較差的自控力有關。慢性疼痛和慢性疾病則會消耗身體和大腦的意志力儲備。

10、科學家找到的自控力良藥竟然是鍛鍊!對起步者來說,鍛鍊對意志力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15分鐘的跑步機鍛鍊就能降低巧克力對節食者、香菸對戒菸者的誘惑。

《自控力》: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可能成功

11、如果你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那你很可能記不起自己上一次意志力充沛是什麼時候了。長期睡眠不足讓你更容易感到壓力、萌生慾望、受到誘惑。

12、自控力的死敵——壓力,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壓力。

13、意志力的肌肉模式告訴我們,自控力從早上到晚上會逐漸減弱。

14、如果你想徹底改變舊習慣,最好先找一種簡單的方法來訓練自控力、提高意志力,而不是設定一個過高的目標。

15、大腦正是靠對快樂的承諾(多巴胺)讓你不停地去狩獵、採集野果、工作和求愛,而不是讓你直接感受快樂。

16、大量分泌的多巴胺會放大“及時行樂”的快感,讓你不再關心長期的後果。

17、當我們把自己從錯誤的獎勵承諾中解放出來時,我們常常發現,我們誤以為的快樂源泉,其實正是痛苦的源泉。

18、你之所以會受到誘惑,是因為大腦告訴你,你會很快樂。

19、調查顯示,緩解壓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那些能激活大腦獎勵系統的方法——吃東西、喝酒、購物、看電視、上網和玩遊戲,但這種沉溺性的行為通常沒有效果。

20、當我們情緒低落時,大腦更容易受到誘惑。壓力會勾起慾望。

21、最有效的解壓方法包括:鍛鍊或參加體育活動、祈禱或參加宗教活動、閱讀、聽音樂、與家人朋友相處、按摩、外出散步、冥想或做瑜珈,以及培養有創意的愛好。

《自控力》: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可能成功

22、對很多人來說,購物是讓自己更樂觀、更有掌控感的快速途徑。

23、眾多研究顯示,自我批評會降低積極性和自控力,而且也是最容易導致抑鬱的因素。

24、出人意料的是,增強責任感的不是罪惡感,而是自我諒解。研究人員發現,在個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態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評態度的人更願意承擔責任。他們也更願意接受別人的反饋和建議,更可能從這種經歷中學到東西。

25、樂觀的悲觀主義者更可能成功。

26、目標傳染症,我們很容易感染別人的目標,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

27、當我們看到別人忽視規則、受慾望支配的時候,我們更可能在任何衝動面前選擇屈服。這就意味著,當我們看到別人舉止不良的時候,我們的自控力也會降低。

28、任何能讓你離開椅子的活動,都能提高你的自控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