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自控力》:情緒低落的人,自控力都很差

解讀《自控力》:情緒低落的人,自控力都很差

每天5分鐘,小靜小雅為你讀書

哈羅,大家好,歡迎收聽靜雅讀書,我是小靜,本週我和小雅與大家分享的書,是斯坦福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寫的《自控力》。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情緒低落對自控力的影響。

情緒低落的惡性循環

小靜是一個全職媽媽,前一段時間,她感覺自己的生活陷入了惡性循環。

每天晚上,小靜會大發雷霆,因為孩子總是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比如題目中明明是6,孩子抄下來卻寫成9。

小靜針對孩子的錯誤,慷慨激昂講了半天,發現孩子只是瞪著眼沒反應,小靜更加來氣,於是變成了河東獅吼。

吼完了,小靜自己都替自己委屈。當年多少人贊她溫婉嫻良,如今這亂髮脾氣的樣子,連自己都難以接受。

於是,小靜越想越鬱悶,忍不住拿起零食,報復性地吃了起來。除了吃,她還瀏覽各大購物網站,忍不住買了很多東西。

刷完手機,小靜自然睡晚了。第二天起來,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無所事事消磨一天。一晃眼,已是下午五點,小靜手忙腳亂地收拾房間,準備晚飯。用一兩個小時,彌補白天未完成的一切。

到了晚上,小靜已是精疲力竭。於是,前一天晚上的一幕再次上演。

冷靜下來以後,小靜想,其實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自己。她衝孩子發脾氣時,更多的是對自己的不滿。她會愧疚,因為自己榜樣都沒做好,又有什麼資格要求孩子優秀。

想到這些,小靜的情緒更加低落。然後,她再次用吃甜食和刷手機的方式,消極應對,似乎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協會的調查顯示,吃東西,喝酒,購物,看電視,上網,這些人們常用的解壓方式,根本不起作用,唯一的效果是,帶來更大的罪惡感。

所以,小靜其實是陷入了一個怪圈,她不斷在自責、愧疚、情緒低落、無法自控這樣的循環中,消耗著自己。

“那又如何”效應實驗,讓我們對自己好一點

路易斯安納州立大學的克萊爾·亞當斯(Claire Adams)和杜克大學的馬克·利裡(Mark Leary),這兩位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個能引發“那又如何”效應的實驗。他們邀請了一些關注自己體重的女性,參加兩項實驗。

第一項實驗,要求所有女性從原味甜甜圈和巧克力甜甜圈中選一個,並在4分鐘之內吃完。

接著,其中一部分女性會收到信息,“鼓勵他們不要苛求自己,每個人都有放縱的時候”。而另一部分,則沒有收到任何信息。

接著進行的第二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給所有女性準備了三大碗令人胃口大開的糖果。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收到鼓勵信息的女性只吃了28克糖果,而另一部分女性,則吃了70克糖果。

原來,第一項實驗結束後,大多數女性會因為吃了高熱量的甜甜圈,而產生罪惡感。

一部分女性因為收到鼓勵信息,而獲得了自我諒解。另一部分,則是帶著罪惡感,參加了吃糖豆實驗。

罪惡感,導致這部分女性破罐子破摔,心想,反正自己的減肥計劃已經失敗了,所以多吃些糖果又有什麼關係呢?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低落讓我們屈服於誘惑。

同時,科學家發現,那些因為前一晚飲酒過量而情緒低落的人,會受罪惡感的驅使,去喝更多的酒。

所以,「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是對自己好一點,而不是狠一點。」

對壞情緒按下暫停鍵,找回自控力

當我們情緒低落時,要及時給自己解壓。以下,是三點建議:

坦然接受自己的失敗

很多人會逃避自己的失敗,實際上,越是逃避,越是難以逾越。改變對待失敗的態度,消除失敗帶來的愧疚和挫敗,才能坦然面對失敗,去尋找失敗的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在個人挫折面前,持自我同情態度的人比持自我批評的態度的人,更願意承擔責任。他們也更願意接受別人的反饋和建議,更可能從這種經歷中學到東西。

停止內耗,原諒自己

如果發現自己已經發生了一些錯誤,不必去糾結,自己為什麼會犯如此愚蠢的錯誤。內耗只會帶來更多的罪惡感,導致自控力報復性降低。

明智的做法是原諒自己,過去的已經過去,現在和未來才是我們應該把握的當下。

對壞情緒按下暫停鍵

美國心理學家協會的調查發現,最有效的解壓方法包括參加體育活動,閱讀,聽音樂,與家人相處,按摩,外出散步等等,而這些也是改善情緒的有效方式。

發現自己的壞情緒,就及時按下暫停鍵,讓自己的心情換一個頻道,把自控力找回來。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與你分享的全部內容,感謝你的聆聽,我和小雅在這裡等你,我們明天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