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如果被困在一個地方永遠重複的過一天是什麼感覺?電影《土撥鼠之日》中主人公菲爾被困在他最討厭的一天,重複地主持無聊的報道,重複踩進同一個水坑,重複遇到大風雪......絕望的菲爾用求死不能告訴我們“重複”的痛苦。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然而這並不只出現在電影中,受疫情影響的我們,何嘗不是被困在家裡,三十天如一日過著重複的生活。

我們嘗試過改變,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可我們明明想要健身,卻一屁股坐進沙發半天起不來。

破天荒的給kindle充了電,一個月過去了,看的書還停留在那一頁。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我們才發現2020年的計劃多半是2019年留下2018年未完成的。

我們暗自感嘆:也許這就是人生。

可是臨睡前,我們卻刷手機到凌晨,從朋友圈瀏覽到天下大事,像是在尋找什麼,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蹉跎感。

這種“蹉跎感”其實就是不甘心,不甘心由於缺乏自控力總是對誘惑低頭,以至於我們想要的生活離自己越來越遠,只能安於平凡。

但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利•麥格尼格爾在《自控力》書中反駁“缺乏自控力”這一說法,她說我們並不缺自控力,相反,

自控是人的本能我們的問題出在誤解了自控力,所以我們越是想要自控卻越是失控,甚至自毀。

她在斯坦福大學開設了一門關於意志力的課程,這門課彙集了心理學、經濟學、神經學、醫學領域關於自控的最新洞見,參加課程的學生稱其可以“改變自己一生”。正是這門課程奠定了暢銷書《自控力——斯坦福大學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的基礎。

《自控力》一書闡述了自控的侷限性,打破人們對自控力的誤解,提供了大量培養自控力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無疑是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所說的:為了成功做到自控,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自控力的侷限性:我們難以自律可能只是因為能量不足

市面上關於自控力的書多數是在講時間管理,要求我們“精確到每一分鐘”。沒過幾天,卻發現我們不僅變本加厲的浪費時間,還產生強烈的罪惡感、焦慮感,對自己越來越失望。

我們“自控失敗”的經歷不是個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做了無數關於意志力的實驗。他發現意志力的訓練一開始是有效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的意志力反而消失殆盡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事情往往演變成:提高注意力的訓練分散了注意力;控制情緒的訓練最終導致了情緒失控;抵抗甜食的誘惑不僅讓人更想吃甜食,還導致了拖延症。

為什麼教人自律的方法反而讓人更加失控?這就需要我們瞭解自控力的侷限性。

作者在書中告訴我們,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在被使用後會漸漸疲憊。我們每一次使用意志力,提供給意志力的能量就削弱幾分,當能量不足時就會走向失控。

比如我們集中精力工作,卻更難抵抗甜食的誘惑;我們拒絕了奶茶的誘惑,然而一點小麻煩就會讓我們失控地發火。

我們身體的能量就這麼不經用嗎?

其實並不是身體的能量耗盡,而是大腦提供給自控的能量不夠了。這跟大腦的進化程度有關,心理學家認為大腦可能把血糖含量作為能量充沛與否的標誌。當血糖含量降低時,大腦就認為你面臨著能量危機。此時,大腦的首要任務是獲得能量活下去,而不是成為理智的人,所以如果我們不及時補充能量,就會因原始本能,選擇衝動行事。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我們可以試試書中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通過鍛鍊獲得能量。不需要幾個小時,只需要5分鐘,做5分鐘任何能讓我們離開椅子的活動,都能為意志力儲備能量。

道德許可:我們總是找讓自己停下來的理由

我們總是重複著這樣的故事:辛苦寫下一年的計劃,還沒堅持一個月,宏圖大志就夭折了;

明明為了減肥去健身,可是健身後反而更歡快的吃零食;

花錢買了很多課程,學完的卻很少......

似乎我們每前進一小步,就會退後兩大步。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作者在《自控力》這本書中用了一個詞形象的概括髮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道德許可。當我們做好事時,就會感覺良好,當我們感覺良好時,我們就會思考“我已經這麼好了,我應該得到一點獎勵。”

這就是“道德許可”:把自控當成一種美德,把放縱自己當成對美德的獎勵。

有時候我們甚至不需要實際做什麼,我們只是在朋友圈發表宣言,寫下待辦事項,我們就能如釋重負,大腦會把這些想象中可能會完成的事當做已經做到了,於是我們會感到滿足,覺得應該款待自己,最終我們會想誘惑妥協。

那麼“道德許可”是如何騙過我們,讓我們在”進步"的錯覺下,一步步遠離目標的呢?

作者一針見血的指出“道德許可”的邏輯陷阱是:把“我想要達成的目標”變成了“我必須要做的正確的事”。

前者主動,是我想做的;後者被動,是我應該做的。

就好比學習英語,很多人學生時代被老師和父母逼著學習英語,但他們並不認為學習英語對自己有好處,所以英語成績始終提升不大;而成年後,發現工作中或者旅遊需要使用英語時,自己卻主動去英語培訓學校上學,英語水平也突飛猛進。這就是被動和主動的區別。

我們稍不注意,“道德許可”就讓我們把自己想做的事變成被動的應該去做的事,所以我們有些許進步就渴望獎勵,伺機放縱,我們總是在尋找停下來的理由。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既然看破了“道德許可”的陷阱,該如何避免陷入這個陷阱呢?

作者提出:我們要

關注對自己的承諾,緊盯自己的目標,而不是關注單純的進步。

當你發現自己又在尋求獎勵,想要放縱自己的時候,我們不要安慰自己“今天是個例外”,而要告訴自己“明天跟今天相同”:把你今天作的每個決定都看成是對今後每天的承諾,沒有例外,今天你會做的事,明天以及以後每天都要這麼做。

比如當正在節食的你,想吃一塊奶油蛋糕,不要說:“只是今天吃,明天不吃了”,而是問自己:做好接下來一週甚至一個月每天都要吃一塊奶油蛋糕的準備,並且願意承擔長胖的後果嗎?

當我們打消未來的不確定性,再想想我們真正的目標,誘惑就顯得不那麼吸引人了。

情緒低落毀掉自控:失敗的時候請原諒自己

有時候,我們缺乏意志力堅持一件事,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太苛刻了,當計劃失敗時,我們沉浸在罪惡感和自責中,殊不知這種負面情緒是自控力最大的敵人。

我們常常因為打破計劃而自責,然後做出更多後悔的事。

比如暴飲暴食的人,一邊捶胸懊悔,一邊狂塞食物到嘴裡。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為什麼當我們情緒低落時,反而變得比平時更沒有自控力?

當我們處於負面情緒時,大腦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安撫情緒,於是它開始尋找快樂,還有什麼比面前的誘惑更能夠讓人立刻快樂的呢?於是我們被本能支配,忘記了自己真正的目標,然後開始放縱-後悔-放縱-後悔的惡性循環。

惡性循環的盡頭是什麼呢?當陷入低谷時,人們理所當然的想到了改變,並以為這就是出路。

下定決心改變會讓我們立刻體會到一種控制感和輕鬆感,好像我們變成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人,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做出改變的決定是最容易的環節,接下來變得越來越難,我們會漸漸感到失落,並對自己失望。

看看朋友圈裡那些喊口號的人就知道了,有多少人在盲目樂觀,自己欺騙自己呢?

為什麼決心改變也不對呢?因為在行動開始前,僅僅是下決心就已經感覺良好了。當你感覺良好後,你就會鬆懈,開始尋找停下來的機會。

那究竟該怎麼辦?

解決辦法很簡單,回到問題的本質上:我們一系列惡性循環的起點是什麼?

就像作者說的:“導致更多墮落行為的並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第一次放棄後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失控感和絕望感。一旦你陷入了這樣的循環,似乎除了繼續做下去,就沒有別的出路了。”

所以,負面情緒才是自控最大的敵人,當我們情緒低落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原諒曾經的失敗,然後去做真正讓自己感到放鬆和快樂的事,比如散步、聽音樂、宗教活動、按摩等,而不是向誘惑低頭做讓自己後悔的事,否則罪惡感會摧毀我們的自控力。

豆瓣8.2《自控力》:你以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正在毀掉你

《自控力》這本書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不是一本時間管理的書,也沒有講成功學,而是一門心理學課程,作者用科學的心理學實驗作為依據,用活波幽默的語言在我們面前瓦解了“關於自控力的神話”,直擊自控力的本質,把自控力變得讓我們每個人都觸手可及。想要提升自控力的朋友值得讀一讀《自控力》這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