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國主題是

良好睡眠 健康中國

睡眠佔據了我們的一生三分之一的時間,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

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

並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你,多久沒睡一個好覺了?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如何知道睡眠質量是否達標?


良好睡眠自測


1.入睡快,在10—15分鐘即可入睡。

2.睡眠深不易驚醒,醒後5分鐘內又能入睡。

3.睡眠時無噩夢、驚夢現象,夢醒後很快忘記夢境。

4.起床後精神狀態好,反應敏捷,無疲勞感。

5.白天工作、學習效率高,無睡意。


如果以上問題有三個為否定答案,且已經持續1個月以上,說明已經有較為嚴重的睡眠問題。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優質睡眠的三個要素


一是持續時間,睡眠時間應足夠讓睡眠者在第二天感覺得到了休息,並且反應敏捷;

二是連續性,睡眠時間應該是無縫的,沒有碎片;

三是深度,睡眠應該足夠深,以恢復體力。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我們對失眠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失眠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但改善睡眠質量卻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面對的問題。


認識這些睡眠“誤區”


誤區一

失眠=失眠症


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失眠的經歷,但並不是說失眠了,就是患上失眠症了。只是當失眠引起的症狀維持兩週以上,且一定影響到白天的社交活動時,可以稱之為“失眠症”。這部分人群一定要儘早就醫。所以也不要因為一兩次的失眠就給自己扣上失眠症的帽子,越是在意失眠,越容易引起精神緊張,這樣更會導致晚上睡不好。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誤區二

睡得時間長=睡得好


並不是說睡得時間長就說明睡得好,睡得時間短就表示睡得不好。不能把睡眠時間長短作為睡眠質量是否好的判斷標準。這是因為每個人有個體差異,有些人可能睡6小時就能恢復體力,完成一天的活動,而有些人則可能需要8小時的睡眠才能從疲勞中恢復過來。所以判斷睡眠質量,要看早上醒來後是不是體力、精力都得到了恢復,頭腦是否有清醒的感覺,白天的工作是否有效率。當上述這些都可以用“是”來肯定回答,那麼就說明您獲得了一個非常棒的睡眠質量。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誤區三

睡眠可以補回來


有些人認為一天不睡不要緊,後面幾天多睡會兒就可以補回來。而有一句健康諺語:“一夜不睡,十日不醒。”意思是說一個晚上不睡覺,即使是睡上十日,也無法把一個晚上不睡的損失補回來,所以說睡眠是絕對補不回來的。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誤區四

白天補覺


因手機或遊戲而晚睡的人,常延遲起床時間來補償睡眠,會形成習慣性晚睡晚起的惡性循環。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誤區五

打呼嚕=睡得好


很多人認為打呼嚕的人睡得香,其實並非如此,打呼嚕時出現的呼吸暫停可以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缺氧。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誤區六

完全相信睡眠手環


目前市面上售賣的睡眠手環,對於睡眠分期存在很大誤差,但對於判斷入睡或醒來時間相對較為準確。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七個睡眠建議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1、睡眠用具:床墊相對堅實,不要過度鬆軟塌陷;基於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舒適的枕頭,枕高約10cm為宜。

2、睡眠姿勢:以右側臥位睡眠為宜;四肢有疼痛處的,應避免壓迫痛處而臥。

3、睡眠時間:一般維持7~8個小時,但應視個體差異而定。

4、睡眠環境:臥室光線宜暗,建議拉上窗簾;臥室宜涼爽,但不要寒冷,對大部分人來說,18.3℃是理想溫度。

5、自我訓練,實現規律作息:無論前一晚睡了多久,儘可能在基本固定的時間起床,不要賴床或睡回籠覺,週末也不要相差過大;只需睡到第二天能恢復精力即可,不要過多強求睡眠時間的長短;白天可以休息,但不要躺下或打瞌睡。

6、建立臥室/床與睡眠的強有力聯繫:不要躺在床上看電視、玩手機;只有感到明顯睏倦後才上床休息;如果睡不著就起來,去另一個房間。

7、避免就寢前的過度刺激:試圖躺下入睡至少1小時之前,停止活躍的腦力活動;考慮學習一套放鬆方法,晚上躺下入睡前加以練習。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睡眠專家曾提出20個“快速入睡”小妙招,希望能幫助人們找回丟失已久的好睡眠。


世界睡眠日 | 六大睡眠錯誤認知 、七大科學建議


最後

希望大家每天美夢相伴酣眠相隨

一定要睡個好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