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質!

管理是什麼?

“科學管理之父”泰羅(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幹什麼,並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幹”, “現代經營管理之父” 亨利·法約爾認為, “管理是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 及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對管理的定義是: “管理就是制定決策”。 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是指一種以績效責任為基礎的專業職能。 斯蒂芬·羅賓斯給管理的定義是: 所謂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 週三多認為,許多新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已經一再證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 這五種職能是一切管理活動最基本的職能......

透過這些管理學家對“管理”一詞的定義,反觀管理者們從事的具體工作,管理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不幹活”的領導為啥拿的比你多?

其實,管理的本質就是為解決以下六個問題的,如果你學會了這些精華管理思維,你也可以勝任領導崗。

管理的本質!

首先,要學會分析和研究人,把每一個人的個性特長,適宜做的工作研究好。隨後根據工作特性,把適合的人,安排到他喜歡的崗位上去,並建立一整套的用人管理機制,工作目標責任,以約束和規範他們的執業行為。

其次,根據團隊規模和具體崗位技術特點,做到因事設崗,因崗設人,規範管理。是每一個員工都有使命感、壓力感、危機感。建立嚴格的末位淘汰機制,讓團隊人員保持一定的流動性,同時也會使整個團隊及時補充新鮮血液。

管理的本質!

人各有所長,充分利用其自身的長處,發展自身優勢,專業的人,做專業的工作。當然了,實際工作中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可能一副撲克的所有好牌全落在一個人的手中。但領導要做到知人善任,要充分了解各員工的專業技能、性格、擅長項等等,做到分配工作因人而異,各盡其才,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這樣才能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優秀團隊。

加薪、評優、提職稱、股權分配等等,這些都是對團隊業績的肯定和激勵,但由於名額有限,一般不會人人有份。領導在進行利益分配時,一定要秉持公平公正,做到論功行賞、多勞多得,不能讓老實人吃虧。這樣不僅會避免大家心懷怨恨,而且會充分調動員工作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公正無私、賞罰分明,才能令下屬心悅誠服。

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必須有成熟的業務模式,不可能天天變來變去的,所以,管理者的另外一項得要任務就是建立起企業管理的自動自發系統,比如約束機制,檢查機制,糾偏機制,風險預警機制等等,只有把這個系統建立起來了,管理才能輕鬆。

管理的本質!

沒有現金流的企業管理不叫管理,叫天天崔債,所以,不管是是樂視的危機,還是眾多企業的倒閉,絕大多數是在這個問題上出了問題,如果錢轉不圈了,管理就無從談起。

領導的一個主要職責是及時瞭解和掌握各項目/任務的進展情況,以便協調資源、疏通瓶頸,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在項目結束後又要進行項目總結,如盈利核算、經驗總結等。同時這些事項也是領導的上司所關心的,因此一位優秀的領導會主動的將這些事項彙報給自己的上司。

在工作彙報時,時間上要做到開始、階段、事中、事終;內容上要做到:結果先行、條理清晰、數字說話、總結全面;在總結成績時要把功勞歸結為領導的指導和支持,團隊成員的努力,評級各部門的協助。

管理的本質!

看一個經典的管理小故事:《三隻鸚鵡》

有一個好鳥之人去集市上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牌寫著:此鸚鵡會2門語言,售價200元。另一隻鸚鵡前則標為:此鸚鵡會4門語言,售價400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價高語言多兩門。這哥們心理琢磨,眼睛往旁邊一看。結果突然發現,還有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但標價是800元。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還以為看錯了,趕緊把店主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8門語言啊?店主說:不。這哥們就更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800呢?店主回答: 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叫老大。

老大就是老大,別不服!這個故事,恰恰說明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組織中的管理者(個人/集體),通過實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等各項職能活動,合理分配、有效利用“以人為中心”的各種相關組織資源要素,有效協調各種組織活動,以達到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組織目標的過程。

“不幹活”的領導為啥拿的比你多?其實,管理者不是不幹活,只是管理與下屬的具體分工不同,管理,是讓更多人死心塌地好好幹活創造成績的工作是比一般工作更忙更累的工作。員工只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而管理者要為整個團隊甚至整個企業負責。多拿點是應該的。想多拿,也趕緊學習管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