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弱點是什麼?

文之宰


佛雲:貪,嗔,痴


雲峰互聯網


我是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這個問題比較寬泛,我把它拆分為三部分來回答,比較合適。

什麼是弱點?

弱點是相對強點而言的,也就是說不足或者短板。依我的理解,這種不足或短板會阻礙其自身的發展或在競爭中處於劣勢。

什麼是人性?

我的理解是人性就是人的本性,簡單說就是人是什麼。人是社會化的動物。

也就是說人性有由先天的動物性和後天的社會性共同組成的。

先天的部分做為動物,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生存與繁殖。後天的部分做為社會的一部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利用好社會關係,為我們的生存與繁殖服務。

除了貪婪和愛慕虛榮,人性還有那些弱點?

人性有很多弱點,都是圍繞人類的任務生存、繁殖和建立社會關係展開的。我理解的人性的弱點主要有以下九點:

1、自私。它是由於生存的先天需要求決定的。《社會心理學》有過相關的研究。研究發現我們幫助別人是有順序的,與我們基因的相關度相關度大的優先。另外,極限登山過程中,如果有隊友掉隊,是不會有人去幫助的,也是一個證明。我們首先做的是利於自己生存的事情。

2、好吃懶做。它是由於生存的先天需要求決定的。

3、好色。它是由於基因繁殖的先天需要求決定的。

4、男性比女性花心。《社會心理學》有過相關研究,從基因遺傳的角度,男性希望與更多的女性交配,以便自己的基因更好的流傳下去。

5、有限的理性。人類並不是完全理性的動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依據我們過往的經驗或者直覺做出決定,只有行不通時,才會運用理性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6、思考多於行動。人類是動物界大腦占身體質量比重最大的動物之一,也是最聰明的。思考相對簡單,行動需要有在思考的基礎上,有動機、意志,克服困難,相對較難。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7、容易被情緒左右。情緒是人類面對情境時應激所產生的動機。幫助我們處理情境中的困難,更好的生存與繁殖。

8、有社會性的需求。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有五個層次的需求,比如生存的需求,愛與關注的需求,自尊的需求等,這都會成為人性弱點的一部分。

9、其他未歸納的,與人類生存、繁殖和建立社會關係有關的本能。

希望能幫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陳旭龍

自我介紹:國二諮詢師,陝西省心理師協會會員。從業4年,個案時長1500小時,督導時長300小時。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人性有很多弱點,有的是共性的,有的是個體的。

其中貪、嗔、痴、自私、攀比、嫉妒、炫耀、懼怕老和死亡等這屬於共性範疇。

還有很多屬於個體身上的弱點,也應該屬於人性的弱點範疇,只不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性弱點。例如:軟弱、華而不實、男人的好色、女人的虛榮、仇富、欺軟怕硬、用職業來抬高自己的身份、不理智的同情弱者、過分善良等。

這些人性的弱點都不同程度地阻礙著人的發展與進步,甚至是阻礙著社會發展,成為社會和個人成長髮展過程中不好擺脫的瓶頸。

因此,聰明人都在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發展壯大自己。

人性的弱點是本性,是不好克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善於利用人性的弱點,就把人性的弱點變成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了。


相逢是首歌歌


生,本身就是柔弱。不柔如何活、動?不弱如何主動適應?

不承認自己生也柔弱,自己就強大了?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那些堅、強之物,哪個不是死物?

何謂強?何謂弱?

事、物各有運作軌跡,但萬事萬物處於相同的時空,那麼萬事萬物的各自運作軌道必有衝突,寬泛而言,在衝突中改變較輕者,會被籠統的標識為“強”。但,這個標識過程是個相對而非絕對過程。因為事物本身就是在永遠的變化演化當中,絕對意義上,根本不存在不改變、不被改變的事物。所以,萬事萬物就是本身就處於不斷的與外界的交互造成的演化過程。對於一塊石頭而言,風吹雨淋日曬,與錘砸釘鑿,有什麼區別?對於一個人而言,與現實世界的美好方向直接交流而得知識與感悟的增益,與在被現實世界打擊、甚至毀滅的過程中而得的增益,與經由其他人的分享而間接所得增益,有區別麼?

當然,萬事萬物有變就有不變。石頭碎了,還是石頭,江河川流不息,永無重複,但水還是水。在變化演化過程中保持有限的不變,才是獨立存在的生命。我們的軀體的組成物質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但是變化過程形成的循環卻是相對穩定的,那麼何者強何者弱?

抽刀斷水水更流,水弱麼?可是夠弱的,其形無一刻是確定的,如何不弱?那麼水強麼?水本來就是流動,你斷不斷,它都在流動,遇石遇刀,它都一樣流,你就是把它圈成死水,它也在內部循環,它從來都沒有變過,那麼它如何不強?那麼,刀強麼?刀所過,如無物之境,一往無前,無阻無礙,如何不強?那麼,刀弱麼?其所行空而無功,什麼都沒改變,如何不弱?

華夏與“西方”文化的一個關鍵區別就是,華夏逐生逐變,主動求變,不會以弱為惡而趨強附強,而“西方”以變化演化為弱,因此極為厭惡變化,以僵化固化不變化為強為尚。因此,華夏有強弱之勢可易,有柔弱勝剛強,有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那“西方”卻以固化不變的東西“取代”其它為強,以攀附“強者”為根本訴求,自以為“強者”可以通吃,以為“強”等價於“勝”。

也由此,華夏以自強不息,以本來之弱,謀求與世界的適應與協調,以理解和運用世界,以求己身的有限穩定。此之謂,自主、自立、自強。

而那西方,就只是個以趨炎附勢抱大腿、以得“最強”的什麼玩意兒的唯一寵愛為人生意義,以恃強凌弱為存在感依據。此之謂:欺軟怕硬、奴性、慫貨。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長風浩蕩


一、人類天生愛撒謊。


幾乎從會說話開始,我們就被家長教育不能撒謊。我記得我的父母從小給我的教育是:做錯事情不要緊,但是如果撒謊的話那問題可就嚴重多了。

從幼兒園開始,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會聽到諸如《狼來了》這樣的故事。撒謊的孩子會受到懲罰,這幾乎是全世界一致的教育價值觀。

可是我們也發現,即使從小就被反覆教育誠實的重要性,我們很多人到了成年以後還是經常會撒謊。而這些撒謊行為幾乎普遍存在於我們的工作,家庭和社交活動中。那麼問題來了:我們人類是不是天生都是騙子?

讓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來自於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Dan Ariely,並被記錄在他的一本著作《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中。

這個實驗是這樣的。研究人員召集了一批志願者來做10道數學題目。他們每人只有5分鐘完成這場測試。這些志願者在做完題目後,被告知將自己的試卷塞進一個碎紙機裡。因此他們需要如實向監考老師彙報自己做完了幾道題目。同時他們被告知,他們完成的題目數和他們得到的報酬相關。比如如果一個人上報完成了10道題目,那麼他將得到10美元。如果他上報自己做完了5道題目,那麼他將得到5美元。以此類推。

這些志願人員不知道的一個關鍵細節是,那個碎紙機是被做過手腳的。即使在試卷被塞入碎紙機以後發出嘶嘶的聲音,但其實試卷並沒有被銷燬,而是被研究人員偷偷的收集了起來。

通過這些偷偷收集的試卷,研究人員得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發現。比如這些試卷中,志願者們平均每人完成4道題目,但是他們平均上報的完成數是6題。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志願者都撒謊了,即他們都多報了自己完成的題目數量。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撒謊程度也有所控制,因為他們並沒有誇下海口去上報10題以獲得最高的報酬。

這個例子很好的闡釋了人性:如果有機會,我們都會選擇通過撒謊來為自己掙得多一點的好處。這個好處可以是更多的金錢報酬,更少的工作時間(偷懶),或者更高的名望。但是我們心中也都有一杆秤,因此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毫無限制的放大自己的謊言。


二、人類天生愛貪便宜。


偷盜,是被很多人深惡痛絕的最醜陋行為之一。從我們會說話開始,我們的父母就不斷告誡我們,即使再窮,也不能去偷東西。

任何一個人,如果知道自己的行為在攝像頭的監視之下,那麼他一定會檢點自律,絕不去主動挑戰法律的界限。但是如果在沒有監視的環境下,我們的行為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下面這個例子同樣來自於《The honest truth about dishonesty》中,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研究人員在一個公共大廳中安置了一個大冰箱,並在冰箱裡放了6瓶可口可樂和6枚一美元的硬幣。可樂的價格為每瓶1美元。因此可樂和硬幣的價值是一樣的。冰箱門並沒有上鎖,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開關冰箱。冰箱門上並沒有放出“此冰箱內所有東西免費”,或者“此冰箱內所有東西都需要收費”之類的告示。

兩個星期後,當研究人員再次打開冰箱檢查時,發現所有的可樂都不見了,而所有的硬幣還在。相同的實驗他們又重複了好幾次,每次都是可樂被過往的人群拿走了,而硬幣卻還留在冰箱內。

從商業價值角度來看,拿走一瓶價值一美元的不屬於自己的可樂,和拿走一枚不屬於自己的一美元,都屬於“偷”了一美元。但是大部分人選擇拿可樂,而不是硬幣。可見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有一條非常清晰的界限:即偷硬幣屬於偷,而偷可樂則不屬於偷。

或者說,如果可以不被戳穿,那麼大多數人會選擇欺騙(盜竊)。但是他們也會給自己設立一個道德界限,即不會去犯那些大家覺得明顯是偷盜的行為。而在那些模稜兩可的偷盜行為上,很多人對於自己的要求就會寬鬆很多。


三、人類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


一個人做出理性選擇的前提是,他首先需要明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如果他連自己的偏好都搞不清楚,那麼他不太可能做出理智的決策的。

但問題恰恰在於,有很多研究表明,我們人類的決策缺乏一致性和邏輯性。很多時候,即使面對同一個問題,同一個人都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甚至互相矛盾的選擇。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納曼在他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到過這樣一個例子。假設在一個城市裡有可能爆發一種大規模的病毒感冒,而現在政府需要選擇是否出資1億美元去應對這樣的病毒威脅。研究人員對於兩組人分別問了下面兩個不同的問題:

A)出資一億美元,可以防止90%的人群免於病毒感染;

B)出資一億美元,但還是有10%的人群無法免於感染。

事實上,A)和B)說的是同一件事。但是大部分人在A)問題下選擇了“是”,而在B)問題下選擇了“否”。可見即使是同一個問題,當提問方式不一樣時,人們也會做出不同的回答。

在另外一篇學術論文中,卡納曼提供了一個不同的,但也非常有趣的例子。

被測試人員首先需要把他們的手放入一缸冰冷的水中,堅持1分鐘,並報告他們的痛苦程度。而在另外一組對照組中,被測試人員被要求將手放入冰水中長達1分半鐘。不同的是,在這1分半鐘的最後30秒,研究人員偷偷往冰水中放入一些溫水。然後被測試人員也被要求報告他的痛苦程度。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那些在冰水中忍受1分鐘的人群,其報告的痛苦程度遠高於那些在冰水中忍受1分半鐘的人群。這是讓人很難理解的,因為那些在冰水中忍受了1分半的人群,其痛苦程度應該至少和在冰水中忍受1分鐘的人群相當。但實驗結果卻截然相反。

關於人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還有一個更為有趣的實驗。研究人員(Husband, 1934)將一些吸菸者的眼睛蒙起來,然後讓他們猜測自己抽的煙的品牌。結果發現,這些吸菸者根本無法從抽的香菸中判斷出來其品牌。

也就是說,在我們購買香菸的時候,很多時候並不是衝著該香菸的口味去的,而是一些其他原因。舉個例子來說,中產可能覺得自己應該抽紅雙喜,有點領導地位的覺得非要軟中華,而在外企工作的白領可能覺得一定要抽外菸。這些人抽的,不是香菸本身的味道,而是一種身份,一種感覺,一種自我認同。事實上這也是菸草公司的銷售策略:關鍵不是香菸本身的味道,而是它讓你感覺你應該抽什麼品牌才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檔次。

商業和個人:獵人和獵物

上面這些理論研究表明:我們人類有很多人性弱點。我們經常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因此難以做出完全理性客觀的決策。同時,我們會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去進行有限度的撒謊和欺騙。從公司的角度出發,如果有盈利的誘惑,那麼在不被戳穿的前提下,由人組成的商業實體也會極盡可能的去佔廣大消費者(別人)的便宜。也就是說,商業和個人之間,就是一場名副其實的獵人和獵物之間的遊戲。

讓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上圖顯示的是新舊兩代老虎機,左邊的是老式的老虎機,右邊的是相對來說新式的設計。老式的老虎機,在邊上有一個機械把柄。每次賭客下了注以後,需要用手握住那個把柄往下拉一下,然後才能開始遊戲。而新式的老虎機,那個機械把柄早已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屏幕下方的那些按鈕。

老虎機的設計為什麼要做如此的修改?這背後的學問大著呢。根據研究(Dow Schull,2012)顯示,在每次賭博之間,間隔的最佳時間為3.5秒。老式的老虎機設計有以下弊端:首先賭客如果每次都要用力搖把柄,那麼時間長了容易引起疲勞,因此會影響他們坐在老虎機前行樂的總時長。其次老式的老虎機在吐出硬幣的時候花的時間太長。如果賭客偶爾中了一次大獎贏個幾千塊,那麼可能要等上好久才能把那些贏到的硬幣都收集齊。

新式的電動老虎機,經過改良以後的設計把上面提到的缺點都修正了。現代的老虎機不再吐硬幣,而是改為電子貨幣,在賭客的遊戲卡上直接轉錢,因此極大縮短了遊客領取賞金的時間差。同時,現代老虎機還是保留了賭客贏大獎時機器發出震耳欲聾的慶祝音樂的傳統:這是為了通知到賭場裡的所有賭客,有人在老虎機上中大獎啦,因此你也可以來試試運氣!

被越來越多的商戶重視的用戶消費習慣大數據是另外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根據一項研究(Shiller, 2013)顯示,如果美國的視頻內容公司Netflix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偏好而制定不同的價格歧視策略,那麼該公司在2012年就可以增加大約2千3百萬美元的利潤。

事實上,價格歧視策略一直是很多公司夢寐以求的提高其公司收入的有效武器。而如果想要實行一個有效的價格歧視策略,那麼公司就需要一套有效的系統來甄別出不同用戶的消費偏好和習慣,以及他們願意為相同的服務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有研究(Mikians,2012)指出,像亞馬遜,Staples和Steam等美國公司,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之間實行差異化價格歧視策略,其不同地方的相同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差別高達166%。

假以時日,如果大數據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更有效的利用,那麼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加細緻的價格歧視。毫不誇張的說,用戶的大數據就是一個革命性的武器,讓我們消費者成為獵物,而商家成為獵人。在不知不覺之中,我們會被商家“喂”上最容易讓自己上鉤的“魚餌”,從而乖乖就範購買他們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這也是為什麼致力於開發大數據的科技公司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

由於人性的一些天生的弱點,使我們同時成為垂釣者和小魚兒。在這場獵戶和獵人之間的遊戲中,只有提高自己的知識武裝,深刻理解自己的弱點所在,才可能避免自己總成為別人的獵物,不知不覺之中陷入“被動需求“和”被動消費“的陷阱。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伍治堅


我覺得對於我們來說,人性最大的弱點在於它完全獨立於一種隨機的狀態,而我們根本無法控制它,因為它會隨著環境,心境,而變幻莫測,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確定一個人的心態會怎樣變化,或者他絕不會變化。

就如我們見到的新聞,母親殺害孩子,兒女拋棄老人。還有那些道貌岸然的校長,慷慨激昂的貪官,哪一個不是為人性的醜陋而害?哪一個能夠控制自己別這樣做?

當然,人性也有它善良的一面,同樣是我們不可控的,網絡上對於那些醜惡行徑的口誅筆伐,對於悲慘命運的聲援同情,這些都是人性中分佈最廣,密度最大,根基最深的一種現象,博愛!任何人都會有這樣的時刻,即便他是一個刻薄,或者兇惡,或者奸詐的人,他同樣會有這樣的時刻。

所以人性的內部是一個錯綜複雜,古怪異變,左衝右突,上下翻騰的,摻雜著各種原料的化合物。

而我們最需要的,是在這樣一個化合物裡,小心保留那些於我們有益的,仔細挑出那些有害的,來認真觀察,來找出原因。

我們必須脫掉衣服,甚至扒開血肉才能直面那些深藏於我們內心的人性,我們必須深刻的思考才能辨別那千絲萬縷糾纏在一起的善與惡,愛與恨,才能發現它們寄生的根源。

當一個人處於困苦艱難(不單單是物質,精神有時更容易困苦艱難)的時候,是容易產生仇恨的,他會努力尋找使他困苦的東西,來為他的仇恨尋找一個歸宿,這樣他也許會減輕一些壓力,畢竟有了發洩,就會感覺輕鬆一點。

但是這種尋找和發洩都是盲目的,是一種急於擺脫壓力的燥熱,是莽撞愚昧無知的表現。 這些表現其實能夠說明為什麼有的人在物質生活富足的情況下,卻更加殘酷無情,甚至兇狠毒辣。 因為在內心深處,他依然是一個困苦艱難的人,精神的極度貧乏和物質的極度豐富是一劑加重了效果的海洛因,它是能夠完全摧毀一個人的人性的,使他成為這虛浮,扭曲的表象誘惑的最徹底的俘虜。

其實我們的精神大多是活在過去裡的,面前的真實反而是麻木的,反而是那些已經逝去的日子反而鮮活的存在於我們的精神世界裡,在童年,青春裡的一切印象深刻的遭遇,都一直在記憶裡左右我們的人性,而且他不會隨時間而消失,時間越久,那些過往的真實越暗淡,模糊,反而心靈的感應越強烈 ,甚至會把它美化以鞏固在精神裡的地位。

想象一下我們的內心,也許會呈現一副畫卷,它帶著憂鬱的希望,摻雜著痛苦的純潔。人們努力栽種,以期留住自然的影子,但是仍然難掩鋼筋水泥的本質 ,天空是有些深沉的暗灰色,以致大地的雪白蔓延到天際時戛然而止。


li194773012


我來回答,人的本性需要天然的愛與純,善與美信與誠。可恰恰這點要素易被腐蝕,它經不起金錢與色情的誘惑,它經不起權勢與欺詐的饞言,從而原生的一顆紅心就變成了尤如撲克牌裡的一張黑桃。給社會帶來負能量,這就是人性最大的弱點。



戲緣女王


人性的弱點有哪些?我感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說:

一、人性的自私、貪婪,古人曰,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注重自己平時的修身與修為,摒棄自私貪婪的壞毛病,才能在天地間立足,做一個堂堂正正大寫的人;

二、人性有愛慕虛榮的弱點,在平時,連三歲的小孩子有時都會不顧自身條件,都知道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點、可愛一點,還不說成人呢!看來,愛慕虛榮也是一般人與生俱來的弱點;

三、人性的崇拜金錢,金錢至上的弱點,在這一點上,大多數人還是有理智的,但也不排除一小部分人愛錢如命,不擇手段的強取豪奪集體或個人的合法財產;

四、人性的猜忌嫉妒心理的弱點,當然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適當的猜忌嫉妒心理無可厚非,但是有人卻把它發揮到了極致,這就不好了!

比如,單位上的正常人際交往,本來就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有些好事者就把他看得很敏感,總感覺好像人家背後地裡詆譭他一樣,常常搞得同事間關係很緊張!

以上就是我說的人性的弱點,朋友們,你們認為我分析的有道理嗎?歡迎留言討論,謝謝了!



默然詩歌


貪婪,嫉妒。


滴水16219437505


人性的弱點有很多,比如貪婪、自私、妒嫉、好逸惡勞、優柔寡斷、虛榮、膽小、剛愎自用、猜忌、悲觀、膨脹等等。當然,這些只是自我來自現實生活中的感悟,它也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要了解人性弱點需要經驗,人性是個複雜的東西。人性的缺點如上說太多了,現實一點說,你要了解自己的缺點,那就多留意自己的生活中的小事情,看看自己想的是什麼,和理論有多大的差距,然後改正自己的缺點。

人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變得平和了,再也不是從前那個發了脾氣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自己。從前有人誇幾句,總會興奮好幾天,而現在,微微一笑,只當是鼓勵,從前有人批評,總會傷心難過,而現在,懂得面對,為的是做更好的自己, 從前有人譏諷,總會找人理論,而現在,不會再為別人犯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從前的自己,總是想擁有的更多,想得到的就拼命的去抓住不放,得不到的也不會輕易放下,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懂得放手。慢慢的才知道,有些東西你越抓得緊流失的越快,不如順其自然,要學會睿智的去生活,人生的四季,怎能永遠都是春天,一季有一季的味道,都是歲月恩賜與饋贈,學會與時光相互包容,接納,說明內心已變得成熟了。


現在社會太過浮躁,在人生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總是對一些人和事感到不滿足,感到不夠完美,其實,世間,根本就永遠不可能存在完美的人和事物,每一個人,都有你所不知道的缺點,只是,人們展現在別人眼中的自己,都是優點的呈現,而缺點只是被深深的埋藏在心裡的,我們所做的,都想把美麗光彩的一面,暴露在公眾的視野,而內心不好的一面,你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

這些,就是人性的弱點,也應該是人性的優點吧。你想想,誰願意把自己的缺點統統都擺放在別人的面前呢?這樣的一種赤裸裸的展現,自己的自尊無法承受,別人也不願意看到吧!



好啦,以上是個人對主題的解釋,歡迎大家關注評論,提出你的看法。2019.07.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