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玉:一位烤酒匠的釀酒情懷

中國食品網訊 “只聽不行,一定要紮根在茅臺鎮醬香酒的生產一線幹上八年十年才行"。在中國酒都茅臺鎮與業界譽為“醬人席“的著名調酒大師、白酒專家席玉交流釀酒工藝與文化,席玉重溫他在恩師周恆剛身邊學習釀酒技藝時說的一句話。還有幸在他的“醬人席工作室”,現場感受大師演繹傳統調酒技藝,體驗一杯美酒的奇妙誕生。

席玉:一位烤酒匠的釀酒情懷

席玉(左一)在恩師周恆剛(右一)身邊學習釀酒技藝

老師周恆剛教我釀酒

二十多年前,席玉曾經在恩師周恆剛身邊得到幾年時間身影不離的親授,從而使得席玉對茅臺醬香的複雜釀造工藝,有了無限的探索欲和中國白酒釀造技術的深厚積澱。席玉也成為中國白酒界頂級醬香白酒宗師周恆剛的傳人。對周老的話,席玉至今記憶猶新。記得那些年,老師常帶我一起在河北等地幾個白酒廠做技改,只要有空聊天,他給我講得最多的就是周總理親定他茅臺試點。他說我這個哈工大學微生物的也沒燒過茅臺呀。所以就走訪了眾多原來的老酒師對傳統工藝進行整理。帶領團隊歷經三年時間,若干次的試驗、調整、重新梳理並固定了茅臺工藝,直到周恩來總理品了茅臺沒問題才算試點結束。

那是20年前,當時,周老帶著“特別是講到醬酒茅臺的工藝和技術等關鍵環節時,周老都讓我認真做好筆記,叮囑我回去以後一定要到生產中,在紮紮實實的實踐中反覆感悟與體會。”這段珍貴的經歷,使席玉對醬香型白酒有了深入全面的認知。

深得中國釀酒前輩白酒泰斗一代宗師周恆剛先生的真傳,加上席玉自己的勤奮悟性,釀酒調酒已入佳境。精通濃香、醬香等白酒的傳統釀造和勾調手法。席玉曆經在歲月專研領悟,因對醬香型白的酒獨特解和神奇的盤勾能為被行業人都讚譽為“醬人席”,舌尖上的藝術家。周老留給席玉的不僅是知識,還有一絲不苟、嚴謹細緻的科研工作精神和謙虛平和的人生態度。中國的白酒技術,其中傳承的不僅是以周老為代表的酒界前輩們的技術與工藝,更重要的是傳承了前輩們高尚的精神與人格。

中國需要工匠,更需要工匠精神

“在中國製造的前行中,需要更多的手工藝人,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沒有名利榮耀,以螺絲釘精神,攻克技術的難關,他們有一個名字:工匠。他們具有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大國工匠的稀缺這是困擾國人的現實,更加是一個較長時期,世界對中國的評價。”席玉說。席玉是中國白酒“產區+香型”學術理論提出者、白酒手工製作傳承人,長期致力於蒸餾酒的工藝及技術研究,曾攻克多個生產技術難題,取得卓越科研成果。其科研成果論文在國內酒類學術期刊《釀酒》、《釀酒科技》上發表並被引用。

席玉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從釀酒一線成長起來的烤酒匠。成為工匠,需要承受時間的考驗,需要承受100次、1000次、甚至上萬次的磨練,最終成為精品成為工匠。白酒是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需要大量優秀的匠人。他認為,白酒行業發展需要培養更多執著熱愛的人,把釀酒技藝代代傳承下去。

席玉:一位烤酒匠的釀酒情懷

四川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康建平(中)在茅臺產區考察調研

永遠做一個烤酒匠

龍則河:釀酒大師,全國醬香白酒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貴州大學客座教授、貴州省發酵工程與生物製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這樣評價好友席玉:他身上有一股專勁而且很犟,總喜歡不停琢磨反覆論證。談起酒文化和釀造傳承,席玉是我非常認同的匠人。這是龍則河身為釀酒匠人對匠人的相知相惜。

邱樹毅:貴州大學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貴州省發酵工程及生物製藥工程重點實驗室主任。邱樹毅教授這樣評價席玉:席玉在酒體設計及風味口感把控方面,有著獨到的手法和技藝,已達到很高的境界,應該上升至藝術來進行評價,讓我們能從中領略到茅臺鎮醬香型白酒的藝術風貌和特質。我非常欣賞他對酒體的把控到了毫釐之間,對釀酒獨有的領悟能力。

在當代中國白酒界,提起賴登燡、莊名揚、曾祖訓等行業大腕,知名的釀酒大師無人不曉。一貫惜字如金“守口如瓶”的大師們,對席玉精心調製的“醬人席”酒,卻給予了難得的高度嘗評。

席玉:一位烤酒匠的釀酒情懷

中國白酒標準化委員會成員、水井坊第七代傳人、釀酒大師賴登燡老師評價:奔放處要不離法度,神微處要照顧氣魄。醬人與匠人,有味亦有心。傳統的中國白酒,蘊藏著很多寶貴的遺產,醬人席很濃重,對白酒濃於情的痴迷。

中科院微生物專家、莊名揚老師評價:醬人席,就是一個手藝人;他將手藝人的情懷錶達了出來,看到的不只是酒,更像是一個的人在講他的故事。

著名白酒專家、曾祖訓老師評價:外在煙火接地氣,內在神仙蘊靈氣,好味道,好工藝,我支持醬人席這樣做純粹的工人純粹的手藝人。

席玉:一位烤酒匠的釀酒情懷

美國泛太平洋商會、全球華高爾夫俱樂部授予席玉“全球華人傑出調酒大師"殊榮。席玉也成為中國白酒文化傳播世界華人圈的第一人。

席玉談到,面對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大家對人生有更多的選擇。此生只想在茅臺鎮的大山裡,釀好美酒,做一個合格的烤酒匠。(媒體人 葉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