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真的好吃嗎?它真的懂中國菜嗎?它為什麼評判中國菜呢

國慶節期間出去吃飯,看到米其林店人真的也不少,吃過一次,總感覺和我們粵菜感覺差太多了,中國菜和米其林對比,真的什麼都不是嗎,它到底有沒有認真的去了解中國菜麼?有什麼權利去評判呢?

但是縱觀全世界的米其林,米其林不僅僅只是評選了西餐,對於日本料理,韓國料理,東南亞菜,也評選出過很多優秀的米其林餐廳,而米其林在世界範圍內確實是一個行業最高標準嗎?難道是中國廚師提不動刀了,而我們中國歷史悠久,就是不是可以有權利去批判一個米其林權威嗎。

米其林之所以能夠成為權威機構,他也有著自己系統科學的評判系統(可能輪胎做的比較好吧),而一家餐廳確實要從,味道,裝修,安全,服務,健康,等多個方面進行評選,

而且我們真的要承認別人優秀的方面,國外的飲食標準,安全標準,可能會高出我們很多,而我們現在的確追求的除了美味之外,也應該去追求健康,舒適。

米其林真的好吃嗎?它真的懂中國菜嗎?它為什麼評判中國菜呢

中國的餐廳真的不需要外國人進來爭奪話語權力,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看看中國搞個米兜林跑到外國給西餐廳評級,人家西方人理不理你?首先就把你罵得狗血淋頭了。中國人懂什麼法餐?中國人懂什麼意大利餐?評價法餐找法國人去,評價意大利餐找意大利人去。同樣的,中國人就應該自己評價自己的飲食。中國人不需要下賤到去找外國機構給自己定標準然後跟著走。

現如今各種各樣的“融合菜”大行其道,,他們是中餐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結合,是中餐向前發展的必經之路。哪怕不盡如人意也要通過試錯來找到最好的中餐發展道路。在這個時候,米其林這種西方小資標準的介入,會嚴重影響飯店商品的走向

米其林真的好吃嗎?它真的懂中國菜嗎?它為什麼評判中國菜呢

以前我們中餐先是充飢(60-90年代物質生活較差),後來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然而從傳統中餐物美價廉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消費者蛻變到追求“精緻”,“格調”等迎合新式西餐標準而實際上浮誇淺薄而油膩的作風。另一方面,在評價標準“高級化精緻化”的思潮下,傳統做法和審美的中餐及其擁躉被扣上了“原教旨主義”“土鱉”“固步自封”的帽子,似乎對傳統做法和原汁原味的講究和追求帶了原罪似的。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吃箇中餐還餐前面包前菜湯主菜甜點吃完一道撤一道,這他媽還是中餐嗎?

米其林真的好吃嗎?它真的懂中國菜嗎?它為什麼評判中國菜呢

中國人發明了炒(爆、熘)、燒(燜、煨、燴、滷)、煎(溻、貼)、炸(烹)、煮(氽、燉、煲)、蒸、烤(醃、燻、風乾)、涼拌、淋等烹飪方式,又向其他民族學習了扒、涮等方式,用來製作各種菜餚。經歷代名廚傳承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菜系:除影響較大的魯菜(山東)、川菜(四川)、粵菜(廣東,順德)、蘇菜(江蘇)、閩菜(福建)、浙菜(浙江)、湘菜(湖南)、徽菜(徽州) 八大菜系外,還有藥膳(魯菜系的起源)、東北菜(東北)、贛菜(江西)、京菜(北京)、津菜(天津),豫菜(河南)冀菜(河北)、楚菜(湖北)、本幫菜(上海)、客家菜等地方特色菜系,代表了各地色、香、味、形俱佳的傳統特色烹飪技藝。

如此之多的分類,統稱為“中國菜”似乎太多了,似乎又太少了

即便這些“美食家”吃過各種各樣的菜,但是他們又懂得中華美食的精妙所在嗎?

刀工,火候,吊湯等高深莫測的技法,是外國人能理解的嗎?

倘若要說健康,那沒有比中國人更會吃的了,“食補”這個詞似乎就說明了一切。

如果說裝修,服務也能作為標準,那隻能說只要錢到位什麼姿勢都會,國內的高級場所只有你想不到的裝修和服務,還有會員制邀請制的場所,所以這個作為標準完全是沒意義的。

有些菜不僅是菜本身的味道和做法的考究,就連我們的筷子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象徵,這絕對不是外國人能理解的。

送食神為大家做的一碗叉燒飯,另或者去看兩部電影,張國榮的金玉滿堂和周星馳食神,都是兒時最喜歡的美食電影。祝大家用餐愉快

米其林真的好吃嗎?它真的懂中國菜嗎?它為什麼評判中國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