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嶺南佳釀 平樂土熬

——平樂傳統酒文化探秘



自古以來,我國各地民眾都有品味米酒的習慣,無論是祭祀天地、祖先,還是出征、慶典,但凡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酒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世界上的酒,種類眾多,有原料差異、香型差異、工藝差異、地域差異等等 ,千奇百怪,林林總總。


在平樂民間,但凡有酒席,所用的酒大都是平樂本鄉土產的米酒,俗稱“土熬”或者“土酒”。與其他地方的酒相比,平樂土酒色澤如銀,渾若米湯,芳香清甜,樸實醇厚。初聞如醴,入口若珠。尤其是用酒餅釀製的“小鍋米酒”為平樂土酒之佳品,雖未登全國名酒之堂雅,卻是當地人待客佳釀,備受酒客青睞和推崇。

平樂土酒 傳統技藝

所謂平樂“土酒”,是用民間傳統技藝釀造而成的米酒。通過把米飯發酵,蒸餾獲得的。根據熬製的次數以及酒精度自高向低先後有“三花”、“雙料”、“單酒”。


“三花”顧名思義,就是反覆熬製三次後的酒,放置到玻璃瓶子後,輕輕一搖,便竄出一個個小汽泡,俗稱酒花。也就是經過三次以上反覆熬製後的米酒才會出現這種酒花。此類酒,酒精度一般在50度以上,性烈而濃香,適合於老酒客;“雙料”,就是經二次熬製後得到的米酒,酒精度一般在35-50度。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測量米酒度數

酒精度適中,烈性不大,口感醇厚,既容易滿足於老酒客飲酒時興奮與暈眩快感;“單酒”即只經過一次熬製而成的米酒,精度一般在20度至35度之間,口感微甜,酒香散淡,幾乎沒有什麼後勁。一般酒客喝個一斤八兩,既滿足於酒宴上的應酬,體驗到喝酒的興奮和快感,也不會輕易醉倒,是平樂民間酒宴的大眾酒水。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倒米煮酒飯


釀造米酒得先煮好酒飯,酒飯不能太稀,也不能煮焦了。農村煮酒飯大都用大鍋,燒柴草,放水和火候的掌控,靠的是經驗,能成功煮出一鍋好酒飯真不容易。民間諺語稱:“熬酒磨豆腐,稱不得老師傅”,講的就是酒飯難煮的緣故。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拌酒飯

酒飯煮好了,倒在簸箕裡攤開冷卻。然後,把酒餅磨成粉末,撒在米飯上,拌勻後裝入酒缸任其發酵,發酵了的米飯就成了酒坯。發酵時間一般為15-20天后,近聞有一陣陣酒香味撲鼻而來。這時,揭開瓷缸蓋子,看到酒糟成灰黃色的海綿狀,挖開個小凹便能看到滲出清澈酒水的時候,就可以釀製了。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小鍋米酒釀造的晾酒飯

農家釀酒需要一套簡單的設備。先把大鐵鍋支好,在大鐵鍋旁邊架起一個瓷缸,瓷缸略高於大鐵鍋。瓷缸的兩邊留有洞口,對準鐵鍋的一邊是個大洞口,另一邊則是個小洞口。把酒糟倒入大鐵鍋裡,加入酒糟三分之一量的清水,蓋上鍋蓋。然後,用一根竹管,在大鐵鍋和瓷缸之間構建了一個“連通器”。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發酵


設備安裝好了,用急火把大鐵鍋裡的酒糟燒至80-90攝氏度,再用文火緩燒,酒蒸汽就會從大鐵鍋通過竹筒管子升到瓷缸裡。由於瓷缸上面是個裝有冷水的雙層陶瓷冷卻器,酒蒸汽觸到冷水盆底就變成小酒滴往下。這時,酒就源源不斷的從瓷缸下邊的小洞口流出來,一鍋美酒就這樣釀製而成了。


生態酒麴 天然製作

與各地的酒類釀製一樣,平樂土酒米酒的釀造少不了酒麴或者酒餅。選用酒麴發酵的米酒產量高,但口感差,衝勁大;選用酒餅發酵的米酒產量略低,但口感卻更為綿柔和順,衝勁小。平樂土酒採用的,是傳統的酒餅,這種酒餅的用材全部為純天然的中草藥。主要成份有大米、辣蓼草、桂花樹葉、桔樹葉、扁豆葉、竹葉、田邊草(旱蓮草,又名墨草)。把切碎曬乾與大米混合粉碎後,加入37攝氏度溫水攪拌,用手捏成鴨蛋大小的球丸。然後,把球丸放在筐裡轉動,邊轉邊撒上老酒麴粉,作為新酒餅的藥頭。

把裹上酒麴粉的球丸裝進筐(或谷篩)裡,每裝一層鋪上一層稻草,進行發酵。將裝好酒餅球丸的筐放進穀倉,再用稻草上下覆蓋。發酵至對日或者一天半時間後,見薄膜或稻草上有水珠時,將覆蓋物掀開,降溫通風,自然冷卻後,取出曬乾後即為成品。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瞧,這是我們的傳統酒餅

發酵是決定酒麴好壞的關鍵環節,必須嚴格控制溫度。發酵良好的酒麴球丸上遍生一層白色細絨毛。如果溫度過高,沒有及時通風降溫,酒麴上的白色細絨毛就會變黑,有黴樣斑塊,就會影響質量。酒餅在傳統米酒的釀造中,是一種重要的糖化發酵劑。


大米與辣蓼草是這種酒餅的配方的重要成分之一。特別是辣蓼草對穩定和提高酒餅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草綱目》中記載:“辣蓼,辛,溫。”;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出酒

《嶺南採藥錄》中記載:“敷跌打,洗痣疥,止癢消腫。”辣蓼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止血、抗腫瘤、鎮痛等功效。現代臨床醫學研究表明,辣蓼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以黃酮類及萜類物質為主的活性物質,且具有種類多、含量豐富的特點,能有效促進微生物生長。


純天然原料製作的酒麴和傳統的釀酒技藝,成就了平樂土酒芳香清甜,樸實醇厚的特性。

土酒不“土” 源自齊魯


與平樂土話一樣,平樂土酒,根植於中原文明,是中原文化南遷與當地酒文化的相互融合同化的結晶。

據史料記載,早在漢朝時期,廣西的釀酒業就開始興起。平樂,在宋代成為廣西的一個重要產酒區,當時,平樂溪沿岸,釀酒作坊鱗次櫛比,從業者甚多。梅摯曾於北宋景伯年間知昭州,他曾寫詩描述這裡的酒業風貌,其《昭潭十愛》詩有云:“我愛昭州酒,千家不禁燒。漂醪一爵舉,瘴霧四時消。紅葉和雲踏,青帘傍水招。化醴民自醉,鼓腹日歌堯。”可見昭州一帶,釀酒業供銷兩旺,場面十分壯觀。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老埠古驛道長亭

平樂,古稱昭州,是中原進入嶺南的水上要道重鎮。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昭州動亂,唐敕封太尉、徵南大將軍陶英率8萬軍士南征昭州。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朱溫篡唐為梁。陶英憤然解甲,率李、莫、翟等將校,在昭州南部地區定居下來,成為平樂現存的最早、最大規模的中原移民,也把許多中原文化帶到這裡。平樂土酒就是其中之一,並且延續至今。後來,外來移民誤稱這一撥中原移民為“本地人”,他們帶唐音的語言為“土話”,他們配製的酒為“土酒” ……


在平樂的鄉村,特別是本地話區域,村村都有老酒坊,許多村民都掌握釀酒技藝,甚至有一些村落是歷史上的土酒釀製的專業村。諸如陽安鄉的陶村、青龍鄉的平西村、橋亭鄉的玄壇村、張家鎮的老埠村、同安鎮的大里村。它們或者是古村落,或是古圩鎮、古驛站。由於交通地位的變遷,集鎮的遷移,這些村落已然失去了過去的集鎮、驛站地位,但釀酒業卻傳承了下來,成為當地村民謀生的主要手段。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老埠古驛道

距張家鎮約2公里的老埠村就是這樣一個集古村落、古驛站、古圩於一體的傳統釀酒專業村。該村是一個千年古村,全村現存人口2000多人,全部姓陶,均為唐敕封太尉、徵南大將軍陶英後裔。歷史上,老埠村稱“都密村”,曾是誕山江的大碼頭,故名“老埠頭”,又是陽安――張家――長灘古驛道的樞紐。由於交通便利,商賈雲集,遂成集市,釀酒業異常發達。四五百戶的大村,家家戶戶都能釀製土酒,這在當地極為罕見。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該村專業土酒坊仍有12家,每家年產銷土酒在60-100噸左右,日產銷超過5000斤。近年來,雖受各種各樣的外來瓶裝酒的衝擊,但老埠村的散裝土酒依然頑強生存,至今全村尚有3家規模較大的土酒作坊,其中一家叫“百得醇酒坊”遠近聞名,年釀酒100噸以上,供給平樂及周邊縣。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 老埠村“百得醇”釀酒坊工作場景

平樂人好酒。一是灕江、茶江、荔江會流之處,河谷溝壑,陰冷潮溼,史稱“桂江多瘴氣,北人常不適”,而酒可祛寒健體;二是青州將士本是北人,性豪好酒;三是中原移民,遠離故土,抱團發展,以席宴賓,以酒為媒。於是,自古以來,昭州之地,好酒成風。但凡喝酒,三碗為禮,再飲為敬。直喝到臉紅耳熱之際,酣暢淋漓之時,感情到位,諸事可定。於是,土酒便是平樂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無論朋友聚會、紅白喜事、生日會期,無酒不成席。

平樂人大多喜好原汁原味的土酒,也常用土酒與當地的食藥材製作泡酒。用植物類食藥材泡製藥酒的,如糖刺果酒、桃金娘酒、仙茅草酒、梅子酒、紅棗酒、葛根酒、野葡萄酒、野香菇酒、桑葚酒、雞爪子果酒;動物食藥材類泡製的,如蛇酒、蜂蛹酒等等,不下數十種。平樂泡酒是一道美味,又是一味佳釀,既豐富了人們的飲食生活,也給本地傳統酒文化增添了一道絢麗色彩。


酒是故鄉醇|桂林平樂的土酒你是否還記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