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看不起司馬篡魏,而又默認曹丕篡漢這一事實?

歷史大變局


漢末的天下大亂,不是曹操造成的。但是曹操力挽狂瀾,天下十分他一人佔了七成,為後來再次大一統奠定了基業。曹操死後,曹丕篡位前的大漢王朝,是曹操花了大半輩子時間打下來的。曹丕子承父業,拒西蜀,退東吳,他最後篡漢稱帝,屬於眾望所歸。

相比於曹氏篡漢,司馬氏就差的太遠了。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時,天下非常的安定。皇帝本無錯,司馬師廢魏帝,純粹就是大逆不道,沒有任何可以洗白他的藉口。並且司馬家族的地位是怎麼來的?是曹丕和曹叡兩代皇帝賜予他們家族的。世受皇恩居然還敢大逆不道,這簡直是無恥。



司馬師死後,誰知道他的弟弟司馬昭比他更無恥。司馬師至少還不敢殺皇帝,而司馬昭直接把曹髦給殺了。

值得一提的是,《三國志》作為可信度最高的三國正史,像很多史書一樣,不能免俗的寫了很多有違史官職業道德的話。曹髦在被成濟殺掉後(無腦替死鬼),《三國志》是這樣抹黑他的。

皇太后令曰:吾以不德,遭家不造,昔援立東海王子髦,以為明帝嗣,見其好書疏文章,冀可成濟,而情性暴戾,日月滋甚。吾數呵責,遂更忿恚,造作醜逆不道之言以誣謗吾,遂隔絕兩宮。其所言道,不可忍聽,非天地所覆載。吾即密有令語大將軍,不可以奉宗廟,恐顛覆社稷,死無面目以見先帝。大將軍以其尚幼,謂當改心為善,殷勤執據。而此兒忿戾,所行益甚,舉弩遙射吾宮,祝當令中吾項,箭親墮吾前。吾語大將軍,不可不廢之,前後數十。此兒具聞,自知罪重,便圖為弒逆,賂遺吾左右人,令因吾服藥,密因酖毒,重相設計。事已覺露,直欲因際會舉兵入西宮殺吾,出取大將軍,呼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世語曰:業,武陵人,後為晉中護軍。……此兒既行悖逆不道,而又自陷大禍,重令吾悼心不可言。昔漢昌邑王以罪廢為庶人,此兒亦宜以民禮葬之,當令內外鹹知此兒所行。又尚書王經,凶逆無狀,其收經及家屬皆詣廷尉。

原文實在是太長了,這裡只截取一段。

按照《三國志》的說法,曹髦簡直就是個十惡不赦的昏君,司馬昭才是好人。司馬昭為了能夠感化曹髦,給了他極大的寬容。但是曹髦居然不懂感恩,反而還要帶兵殺掉司馬昭。這種不知感恩的禽獸皇帝,就如當年的昌邑王劉賀一樣,死了也活該。

如果不是因為司馬家族名聲太臭,以及《三國演義》的影響力太大了,完全蓋過了正史的風頭。尤其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的影響力太大,把司馬昭燻得太臭,怎麼洗都洗不香。估計曹髦現在還在蒙冤受屈呢。

而司馬昭殺曹髦,也算是給權臣殺皇帝開了一個很壞的開頭。後來兩晉南北朝篡位弒君,都是從司馬昭這裡學來的。



司馬昭死後,繼位的司馬炎更爛。從司馬懿到司馬師,從司馬昭再到司馬炎。司馬家的三代人,是一個比一個爛。

我說司馬炎爛,是有充分理由的。

首先,開國皇帝鮮有庸君,但是司馬炎就是罕見的庸君開國皇帝。他能統一天下,不是因為他有本事,而是因為他的對手孫皓太爛了。相比之下,司馬炎還算不錯。至於蜀漢政權,那是司馬昭滅掉的,與司馬炎沒什麼關係。順帶一提,蜀漢滅亡四十年後,氐族人打跑了西晉官員,割據巴蜀,建立了五胡亂華時期的第一個胡人政權——成漢。

其次,司馬炎不僅庸,而且還昏。後宮養一萬多妃子,每天坐著羊車去臨幸;以及大封諸侯王,導致後來當然八王之亂,這都不提了。司馬炎最昏聵的事情,是他在選擇繼承人上的優柔寡斷。司馬衷是個傻子,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司馬炎也知道。但是司馬炎頂不住壓力,還是把皇位傳給自己這位傻兒子了。

傳了也就是傳了,如果司馬炎把後世問題解決好一點,也不至於後來會天下大亂。但問題是司馬炎沒這個能力,他一閉眼,天下立時間就大亂。而這一亂就是整整兩百多年時間!這個責任,司馬炎脫不了干係。

而在司馬炎之後,兩晉的十四位皇帝,除了晉明帝之外,不是不得好死,就是昏聵無能,比司馬炎更爛。說兩晉是中國歷史上,皇帝綜合素質最差,老百姓活的最像畜生的時代,一點都不為過。

當年曹操說過:天下若是無孤,也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司馬氏:自打司馬家篡魏之後,也不知天下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綜上所述,所以我們現在才會說,曹丕篡漢是情有可原,漢室已經無法堅持了;而司馬氏篡魏完全是莫名其妙,曹氏根本就無罪無錯,司馬氏只是在謀逆罷了。

當然了,不管是曹丕,還是司馬炎,他們篡權的性質還是一樣的。司馬氏被罵,歸根到底的原因,其實還是因為晉朝晉朝在中國所有的大一統王朝中,算是最爛的一朝。腐化墮落,同室操戈,異族崛起,江山半壁,苟延殘喘。

幾乎所有讓人不齒,讓人瞧不起的毛病,幾乎全部集中到晉朝。一個朝代身上有這麼多的毛病,這也是真不容易。

換而言之,如果晉朝能打造出盛世,就像後來的李唐篡位,但打造了大唐盛世一樣。或許後來人對司馬家的指責會輕的多。


Mer86


司馬篡魏和曹丕篡漢最大的區別一是得天下的方式不一樣,二是對前朝皇帝的方式不一樣,三是最後的成果不一樣。

第一、曹操雖然是漢臣,但是不過是一個典軍校尉,之後是靠自己在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下打出的一番事業,並非全部來自於漢朝的恩惠。

而司馬懿的地位全部來自於魏,被曹操徵召以後一路官至太傅,四代老臣,兩朝顧命,受魏國大恩。在漢代,是很注重這種提拔之情的,對於提拔自己的人要報恩。司馬家以受魏恩而篡魏,和曹家自己打下江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第二、雖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獻帝在曹操手裡不過是個傀儡而已。但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漢室衰微,獻帝本來就是一個傀儡,特別是到李傕和郭汜時期,兩個人為了奪權互相交戰,分別劫持了獻帝和眾臣,後來更是一起追擊獻帝。獻帝和大臣一路逃亡,狼狽不堪,後來直到曹操將獻帝迎到許昌才得以安定下來。雖然曹操這麼做是有自己的政治目,但是無疑也讓獻帝受益不淺,避免了亂世之苦。

而且在後期雖然獻帝也曾經想奪回權力,授予董承衣帶詔,讓他聯合大臣對付曹操,事敗以後曹操僅僅處死了董承等人。獻帝皇后伏壽也寫信給自己父親要求他剷除曹操,事發後也是囚禁了事。曹操還將幾個女兒嫁給獻帝,固然是為了加強對獻帝的控制,但是也是為了控制和獻帝的矛盾程度,不想公開鬧到雙方翻臉的程度,恪守最後一絲底線。

而魏明帝曹睿臨死前託孤給司馬懿時,曾經讓兒子曹芳抱著司馬懿的脖子,叮囑司馬懿勿忘今日之情,從感情上來說,司馬懿和曹芳要比曹操和獻帝密切的多。但是司馬家對曹芳卻刻薄的多,曹芳被廢黜後,司馬師不僅殺了曹芳皇后張氏,還把他的貴妃邢氏送給了孫壹,極盡羞辱之事。而司馬昭更是派人殺了魏帝曹髦,只拋出成濟兄弟這兩個小卒頂罪,刻薄至此,也是少見。

第三,曹操雖然沒能統一全國,但是很大程度平定了東漢末年的混亂局勢,減少了戰亂。在魏國建立以後,魏國統治下的地區逐步恢復安定,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即使到魏國滅亡,也沒有出現大的動亂。從這點來說,曹操一家還是有功勞的。

而司馬家則不一樣,在統一以後司馬炎驕傲自滿,荒淫無度,繼位者更是傻子皇帝司馬衷,無能至極,以不食肉糜出名,短短時間就因為八王之亂引發了五胡亂華,中原大地陷入一片混亂,大批民眾因此喪生。

曹家是讓亂世安定,而司馬家造成天下大亂,遺禍百年,兩種不同的結果自然也讓人感受不一樣。


不沉的經遠


這其實要分兩頭說。

要按古代的道德觀點,曹氏篡漢和司馬篡魏一樣都是道德敗壞。不用等多長時間,五胡十六國時,石勒就說過:像曹操、司馬懿這種欺負孤兒寡婦奪天下的行為,實在讓人瞧不起。不是大丈夫所為。

但就算同樣捱罵,被罵的程度也有輕重之分,主要是司馬一家的吃相太過難看。魏國代漢是和平交接,曹丕封漢獻帝為山陽公,政治權力雖然沒了,地位卻捧得非常高。晉國代魏的過程中,直接殺了一個皇帝,還是當街捅死。不僅是大逆不道,而且沒有任何掩飾的餘地。

同樣是比爛,司馬氏這邊要爛得多了。

要按現代的道德觀點,那就很簡單了。曹丕代漢時,所謂的大漢天下,基本都是他老爹曹操東征西討打下來的。司馬懿則只不過是魏國的一介臣子罷了。

如果沒有曹操,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說不定還要亂上幾年。曹操可以說有中興社稷之功——雖然最後興到自己家裡去了。

司馬懿呢,雖然也是重臣,戰功赫赫,但當時魏國少了他,照樣也還是強於蜀國吳國,照樣也能夠統一。司馬懿並不是那麼不可或缺的。

現代人不必講什麼忠君觀念,咱們講究的是做多大貢獻,得多大回報。魏國地盤既然是曹操打下來的,那他揣到自己兜裡也無可厚非。而晉朝的天下可不是司馬家一手締造的,你要據為己有,那就是巧取豪奪。


北門猿


司馬家族我說是中國歷史各代皇族中最無恥的一家,大家應該沒有意見吧。論陰謀詭計,機關算計,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也被後人無限嘲諷與謾罵,給漢族丟盡了臉面。

司馬氏通過詐病等一系列陰謀篡奪了曹魏的政權,不那麼正大光明,司馬懿父子三人外戰外行,內戰內行,對付忠臣想盡各種手段,欺負曹家孤兒寡母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在獲得政權後,從開國皇帝司馬炎開始,就貪圖享樂,沒有繼承秦漢大有為的作風,反而開國僅僅幾十年就陷入八王之亂,致使中原大好河山被五胡侵佔,漢族幾乎面臨滅頂之災,可以說這一段是漢族人經歷的最黑暗的時刻。

而曹丕則不同,曹丕接的是曹操留下的基業。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之時,曹操是實實在在自己打下來北方的半壁江山,漢朝天子也是沾了曹操的光,苟延殘喘了幾十年,雖然權利被曹操掌握,但也避免了天子流離失所,無依無靠的窘境。



東漢的滅亡歸根結底是漢朝皇帝胡作非為所致,並非曹操之過,到了曹丕代漢也是順理成章,應天順民之舉。而曹魏的滅亡也是司馬氏一手製造,為了自己之私悖主自立,並且差點把中華民族帶向深淵。我想這就是兩者同樣篡位,後世評價不同的原因吧。

我是亮仔,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自古以來,謀朝篡位之事多如牛毛,野心家們你方唱罷我登場,實現自己的政治訴求。

那為什麼司馬家篡魏之事,卻一直被人詬病,甚至唾罵到現在呢?

主要有三點原因。

得朝不正

其實這一點在歷史上算不上什麼,最多隻能說是不光彩,不至於被人謾罵到現在。

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多得是這種事,沒見得誰被罵道現在。

尤其是劉裕篡晉,手段雖然殘忍了一點,但歷史上還是有很多正面評價的。

楊堅篡北周,更是如此,楊堅可以算是難得的明君了。

所以曹丕篡漢,自然也算不得什麼了。

而且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名不聊生,是曹家平定天下,使百姓安定。

所以曹家代漢,其實沒什麼毛病。

司馬家篡漢,是典型的權臣自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實很常見。

畢竟哪個權臣有機會篡位,不是因為受皇恩,權力越來越大造成的。

只能算是減分項。

造成國家大亂

這一點,結合上一點,我想才是司馬家罵名千古的主要原因。

楊堅篡北周,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大統一王朝。

劉裕篡晉,雖然沒有統一天下,但是也穩定了南方百姓的生活。

哪怕是後來的李昪篡吳,那也是將南唐政權做大做強。

唯獨司馬家篡魏,不過歷兩帝,就搞得天下大亂,少數民族入侵,致使北方的漢人過了幾百年水深火熱的日子。

如果讓曹家正常的權力過渡,絕對不會出現這種讓人笑掉大牙的事情。

至少,不會讓自己傻子即位。

太出名了

其實權臣篡位,又搞得國家大亂的,也不在少數。

但基本上都是南北朝、五代十國這樣的亂世的,不出名,所以也就沒有什麼罵名。

但是司馬家不一樣。

首先三國就是大熱門,基本上從大街上隨便拉一個人過來,就能給你講兩句三國。

再加上諸葛亮這麼一個超高人氣的人物。

那麼作為諸葛亮主要對手的司馬懿,自然也就蹭了熱點,變成了大流量人物。

連帶著司馬家整個就出名了!

正是因為本身有名氣,做的事又不咋地,所以這個名氣也就變成了罵名。

我是@盜帥夜留香YE,關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話題。


盜帥夜留香YE


首先,即使儒家所謂的立國不正吧,說白了就是不佔理。曹丕篡漢是天下本就諸侯並起,這時如果不是曹操保住漢室,估計早沒了,而且曹操是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打下來的。晉朝就不一樣了,曹魏氣數未盡,國家欣欣向榮,皇帝英明神武,並不具備亡國之相,這時篡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就算曹丕篡漢,漢獻帝劉協也是山陽公安享晚年;曹髦呢?唯一一個皇帝“反”臣子,最後落個慘死。漢獻帝劉協是不是明君且不評價,歷史上對曹髦的評價可是非常高,幾乎是個英雄形象存在的。那與英雄作對,那隻能是反派嘍!

其次,這種立國不正的不在少數,宋朝趙匡胤不也是臣子篡位,但是為什麼司馬一族就飽受非議,那是因為對於百姓來說,他們並沒有獲得實質性利益,宋朝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晉朝呢,單說司馬倫的八王之亂漢族差點沒被滅族,百姓顛沛流離,因此,他們把這些事情全部歸咎於司馬篡位,如果沒有這事,我們不會過苦日子。也就是說,對百姓來說,我不在乎你們誰做皇帝,你們只要讓我們過上好日子,愛誰做誰做,反正也輪不到我。所以,當晉朝不行時,他們就想起了曹魏時的好。

總而言之,司馬氏在一個最不恰當的時候篡位,而且子孫都是廢材(司馬懿、司馬師等光忙著篡位了,忘了教育孩子了),並不具備成為一個皇帝的風骨與智慧,而且帶來這麼大災難,被看不起也是情理之中!

Goetic


有句俗話叫做“成王敗寇”,但是司馬氏雖然成功了但是卻獲得了罵名,然而曹丕篡漢卻被認為是理所應當,那麼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反差呢?我看有以下幾點

治亂互換——明主和昏君的區別

漢桓帝死後的東漢到了漢靈帝手中,靈帝非但沒能去解決之前留下來的禍患還將東漢向地獄又推了一步,可以說漢獻帝相當可憐卻無能為力。漢靈帝幹了兩件事最讓“人心思亂”,一就是賣官鬻爵,漢靈帝公開賣官,百姓無以為生只能自求生存;二是重啟州牧,讓地方勢力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展。曹操雖然是亂世爭霸的一員,但是他的出現是為了二次統一,曹操作為其中的佼佼者,顯然比其他人更能完成好這個使命。也就是說縱使曹操是亂者之一,他的目標明確且最優。而司馬氏取代曹魏則是陰謀的結果、權力鬥爭的結局。而司馬懿的後代也就是開國皇帝司馬炎沒有明主的特徵,後來還引起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

(《三國演義》中的曹操)

水到渠成——虎狼和蠹蟲的區別

曹丕受到其父蔭澤,取漢而代之成了當時歷史的必然。曹丕即位魏王時,跟著曹操打天下的老臣還在,曹丕升上去,底下的人也自然加官進爵,再加上曹操經營那麼多年的北方,人人知道有曹操,向漢者很少,所以曹丕水到渠成。

司馬懿政變時,曹魏已經三代經營,北方渾然一體,從某種程度上說,司馬家更像是一個柱子中的蠹蟲,一點點把曹魏改姓司馬。曹操時期,天下有能力者居之,曹操的土地是一點一點從別人那裡奪的,更像是虎狼。

(《新三國》曹丕和司馬懿)

一個明著打一個暗著謀,這個暗著的名聲總不太好聽。

改革舉措——思安和思亂的區別

曹丕用“九品中正制”是一種妥協,感覺是貴族的士族化延伸,也是亂世中的權宜之計。這一點被士族階級的司馬氏充分利用,廣撒大網,當司馬懿可以帶給天下以曹氏同樣的獎賞時,曹氏真的就不行了。

曹氏對於屯田恢復生產相當重視,民以食為天,當人們有的吃了,自然就不想當強盜。曹操和曹丕兩代人崇尚節儉(曹睿奢華),而司馬炎剛開國就公然支持炫富行為,“楚王好細腰”,又有“羊毛出在羊身上”,百姓的心思可想而知。曹丕時期重新穩定經濟,控制錢幣。

(《三國演義》中的司馬炎看上去很英明)

功勞大小——雄主和庸主的區別

曹魏對於中國的重新統一的貢獻要超過司馬氏,可以說曹魏正常發展下去,滅吳、蜀兩國氏必然的。曹操面對的是群雄並起的局面,曹丕面對的是三國鼎立的格局,司馬懿掌權時吳、蜀已經走下坡路;奪權時,吳、蜀被滅只是時間的問題。劉禪是個平庸之人而東吳則陷入了更血腥的宗室內鬥。司馬昭滅蜀和司馬炎滅吳並沒有那麼需要誇讚。即便曹丕稱不上雄至少也是守城偏進取。司馬懿和“雄”字也沾不上邊,這裡庸直指司馬炎。

總之,曹魏更讓人有好感。


大眼大世界


因為曹丕和司馬炎雖然都逼漢獻帝和魏主禪讓,但又有所不同。



第一:曹丕並不算的上是真正意義的漢臣。而司馬家司馬懿、司馬師、昭等都是魏臣,而司馬懿兩次為輔臣。



第二:當時漢朝名存實亡,曹魏的地盤北方九州加上荊州楊州部分。是曹操親臨矢石征戰三十多年打下來的。而司馬家卻不是如此。

第三:雖然曹丕和司馬炎都逼漢獻帝和魏主曹髦禪讓,但司馬家斑斑劣跡。

但是曹操一生都在征戰中,曹丕雖然逼漢獻帝禪讓。但還是得到很多人支持,也善待漢獻帝。而司馬懿師、昭、炎的行為就比較令人反感。陰謀篡權、誅滅名臣望族、寵幸栽培黨羽、廢立弒殺魏帝的斑斑劣跡。就連司馬後人都是認為祖上所做所為是恥辱。東晉明帝曾詢問王導、溫嶠晉國統一天下的原因,溫嶠沒有回答。(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東晉中興名臣王導回答了。(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弒高貴鄉公事。宣王就是司馬懿,文王就是司馬昭)晉明帝聽了立馬趴在床上講:如果像你說的那樣,晉國那裡能長久。(明帝聞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第四:西晉國祚短,導致五胡亂華

西晉五十年就亡了,這在大一統王朝中算短的。最主要還是西晉八王之亂,導致五胡亂華百年。

西晉人口四倍於曹魏,但是曹操、曹丕在時依然吊打五胡。

1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斬蹋頓(單于)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餘萬口。

2公元218年時鮮卑大人軻比能將數萬騎觀望強弱,見彰(曹彰)力戰,所向皆破,乃請服。

3公元221年鎮西將軍曹真命眾將及州郡兵討破叛胡治元多、盧水、封賞等,斬首五萬餘級,獲生口十萬,羊一百一十一萬口,牛八萬,河西遂平。

4公元225年幷州刺史梁習討鮮卑軻比能,大破之。

(其餘大小戰無數)

魏國吊打五胡政治影響

1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將其名王來賀2烏丸行單于普富盧與其侯王來朝3匈奴南單于呼廚泉將其名王來朝4鄯善、龜茲、于闐王各遣使奉獻

曹魏還要面對蜀漢、東吳的進攻。反觀西晉卻是不堪。



雖然魏晉都是篡,但是明面上還是禪。

魏晉是篡,那隋、唐、宋等是不是也是篡?

漢初曾有場辯論,論商湯周武是受天命還是弒。一派認為夏桀、商紂是君,而對應的商湯周武是臣。以臣弒君就是篡逆。就算君有過,臣也應該諫言而不是因君有過而誅。這不是篡逆是什麼?另一派認為是革命,照這樣說高皇帝也是篡逆了?史記: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宋代以前都是以魏晉為正統,史書也是如此。東晉雖然有人主張蜀漢為正統,但是先肯定晉朝的正統。南宋後開始以蜀漢為正統的逐漸多起來。(資質通鑑稱劉備、阿斗為漢主,稱蜀漢的軍隊為漢兵。這也是算暗地承認吧)

自元未明初小說三國演義的流行和民間說書的盛興。普通對蜀漢同情,對曹魏痛恨。對西晉更加是不恥。


小鴻哥


我是大話君,我來答。

打個比方:曹丕篡漢那是曹魏家族辛苦打下來的半壁天下,也就是開拓者;而司馬篡位是利用幼帝的無能從曹爽那匹夫手中奪權,然後一步步走上帝位,也就是坐享其成的小人 。


司馬家族在曹魏家族中地位提升變化

曹操時期:奸雄曹操是個惜才、愛才之人,但司馬懿加入曹操的政治集團時卻未得到重用,原因是:曹操早聞司馬懿之名,但司馬懿和其他大臣不一樣,司馬懿有才但同時也野心勃勃,就連知人善用的曹操也駕馭不了司馬懿,因此司馬懿並未得到曹操重用,反而和曹丕越走越近,成為曹丕門下的中庶子。

曹丕時期:曹操因在立繼承人上左右舉棋不定,曹丕也因此事鬱鬱寡歡,正好司馬懿利用此事和曹丕關係越發緊密,曹丕也因此獲得了繼承人的位置,司馬懿也就平步青雲。不過曹操臨死前多次勸曹丕:“司馬懿這人狼子野心,不宜重用,須多多提防。”曹丕這話只聽了一半,重用但多加提防。

曹睿時期:曹睿對司馬懿這位三朝元老甚是敬仰,沒有任何提防之心並委以兵馬大權,這讓司馬家族的人在朝中的勢力與日俱增,無人撼動!

曹芳時期:曹睿匆匆離世,將重任委託給大將軍曹爽和司馬家族。曹芳年幼不懂事,曹爽只有匹夫之勇,在謀略世家的司馬懿眼中不堪一擊,很快就誅殺曹爽一族,獲得了曹魏天下的實權,開始粉末登場於歷史舞臺!



天下不恥司馬簒魏

一、司馬家族作為四朝元老,位高權重,又被先帝曹睿委以重任,應該臨危受命,盡心輔助,而不是取而代之,恩將仇報,為天下人不恥。

二、司馬家族的人給人以一種擅長謀斷的鬼士之才,而不像帝王之感。

三、司馬家族的晉朝失敗了,使得五胡亂華,給中華大地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屠殺漢人達一千多萬,天下之人把原因歸於司馬家族簒魏的醜陋行徑。



結語:歷史就是如此,當事者人不知,事後定有人評論

以上全為打大話君的愚見,有其他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大話歷史君


事實上曹丕我也看不上,之所以沒有那麼看不起,完全是看在曹操的面子上。曹操被後人描繪成奸雄什麼的,可以各種抹黑,但卻無法抹黑他對歷史的貢獻,以漢室的能力,就該結束了,難道漢末民不聊生都是假的。曹操各種戰爭,統一了中國北方,收編流民,鼓勵生產,為普通百姓創造了相對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不至於民不聊生、路有餓殍,曹操可以說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就那些什麼什麼道德“高尚”的人才會那邊刻意貶低曹操,蜀漢喊恢復漢室只是政治口號,並不是政治理想,是攻伐的理由,而非攻伐的目的。魏蜀吳都有統一中國的任務,這才是他們發動戰爭的理由,可以說魏蜀吳皆正確。曹操不僅是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個體察民生的偉大的人,那些閒他狡猾的人,未免太幼稚了,狡猾又不是喪盡天良。生在亂世,原本就是這樣,沒什麼大驚小怪,我們應該慶幸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應該警惕和平年代所帶來的凡事就發牢騷,事事都覺得理所當然的心理。多做少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