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壓制住了司馬懿,也知道他的野心,但是為什麼一開始不殺了他呢?

戱子畵秋


司馬懿和曹操往往被相提並論,因為兩個人都是位極人臣,雖然權傾朝野,卻都不曾僭越稱帝,而他們的兒子恰好都是通過禪讓這種形式建立新朝。

但若論起司馬氏和曹氏誰更對前朝君主忠心些,恐怕司馬懿還是好些的,曹操在獻帝之時已經從魏公做到魏王了,受九錫之禮,雖然自己不稱帝,但是做周文王的心思還是很明顯的,司馬懿直到高平陵之變後曹芳下詔要給他加九錫,都還是固辭不受。

司馬懿實際上是被曹操強行徵召去當官的,後來還做了太子曹丕的侍從大臣,跟隨左右,從那時起就深得曹丕的信任和器重。曹操這個人還是唯才是舉的,雖然疑心病重,也發現司馬懿有所謂“狼顧之相”,但總體上還是以大局為重的,畢竟曹氏江山將來還得靠像河內司馬氏這樣的世家大族來支持,否則也不會讓司馬懿去輔佐曹丕。

曹丕即位後,對司馬懿總體上還是很信任的,一方面司馬懿確實是有才能,另一方面其為人低調沉穩,深藏不露,所以曹丕臨終前司馬懿還和曹真,陳群一起位列輔政三公之一,曹丕還對後來的魏明帝曹叡說:“這三位大臣,你一定不要懷疑他們。” 對司馬懿的信任可見一斑,又怎麼會殺他呢。

當然司馬懿的那幾個兒子有沒有野心,野心有多大,正如曹髦所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尤其是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實際上已經為後來的司馬篡魏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這頂野心的帽子不管他自己願不願意都被牢牢地戴上,這似乎就是歷史的魅力,總要被後人評說。


水木仙長


你們都看錯了,實際上曹丕並沒有發現司馬懿有二心的跡象,如果發現了司馬懿有二心,十個司馬懿也休想活命。洽洽相反,曹丕跟他父親曹操一樣,是比較信任司馬懿的,因為司馬懿的確是一個人才,他文武雙全,其實他內心是瞧不超曹操的,認為曹操出身低微,但自從曹操請他參與曹魏政權後,便深受曹操器重,他還是立過不少功勞的,諸葛亮六出祁山曹丕就是派司馬懿帶兵對陣的,他始終不出兵決戰。當他捉住諸葛亮的一個戰俘後,便問承相的生活起居情況,當得知諸葛亮在軍中事無論鉅細都要過問,並且吃飯很少。司馬懿對天大笑說:“諸葛亮,食少,事繁其能久乎,”於是命令三軍:堅守不戰。最後硬是拖死了諸葛亮,使曹丕大大鬆了一口氣。

正因為司馬懿的戰功卓著,所以才使得曹操父子深信不疑,而且父子倆一直將他當作心腹之人,曹操去世時是司馬懿為首的幾個人主持操辦喪事,而且不斷將賞和提拔司馬懿父子。曹丕去世時也是由司馬懿和曹爽兩個人操辦,而且還是以司馬懿為主的。曹丕兒子曹叡即位後繼續大大提拔司馬懿,完全把他當成心腹來對待,完全沒有察覺司馬懿的暗藏野心。

“恩將仇報”是司馬懿回報曹操父子孫子的知遇之恩的“回報,”“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永遠要記住!


崑崙之柏


曹操一定看出了司馬懿和自己是一路人,這個和司馬懿掩飾不掩飾關係不大。

請問,在您現在所從事的崗位,您是不是也能比較容易看出能勝任您這個崗位的人呢?

所以,曹操當年能看出種菜的劉備,後來也能看出藏得深的司馬懿。

可是,為何曹家不殺了司馬,還要一直用著呢?

尚構不成威脅

此時的司馬懿,縱然是英雄,可是,也還遠遠沒有足以威脅曹家江山的地步。

尤其是曹丕時期。資歷、威望能排在司馬懿前面的人一抓一大把。即使到了曹丕後期,早期的名將凋零以後,當時曹家宗族的曹真、曹休這些壯年人,也牢牢把握著兵權。真的不需要特別操心弱小的司馬懿。

年紀不大,地位更高的曹休、曹真在,司馬懿是沒有任何威脅的

慘痛的前車之鑑

當然,江山社稷不是鬧著玩的。感覺有威脅,就直接先除掉不好嗎?

不好!

這要從曹操創業過程中最慘痛的失敗說起了。曹操在創業初期,殺掉了名士邊讓,結果,在他出徵陶謙的時候,遭到了兗州士族的集體背叛,陳宮、張邈人迎呂布而來,幾乎直接把曹操的創業之路扼殺在搖籃裡!

兗州士族集體迎呂布,給了曹家最慘痛的記憶

從此之後,曹家對士族小心多了,不管是對徐州、汝南的士族充分放權,還是有節制地打壓楊彪等人,都很小心。即使非要除掉一些名士,比如孔融、楊修等人,也是小心翼翼,抓住了充分的把柄才除掉。甚至於對彌衡這種口臭得不得了的人,也只能費盡心機,讓黃祖去殺。

所以,即使曹家有心除掉司馬,也要把柄。司馬懿會給你把柄嗎?

曹丕急需士族的支持

不但不能除掉司馬,曹丕還要借重司馬家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早期的士族中,四世三公的袁家被自己在戰場上消滅了,楊家也因和漢帝太近,不敢用。即使是早期輔佐曹操的潁川士族中,荀彧叔侄也義無反顧地站在漢朝一方。作為篡位者的曹丕,非常需要士族的支持!而河內司馬家,在當時是剩下的最大的士族大家之一,也是輔助曹丕擊敗競爭對手的功臣,自然要倚重了。

連荀彧這樣的老謀士,都堅定地站在漢帝一邊,曹家若要坐穩江山, 急需士族支持

實際效果不差,只是最後錯用一人

即使現在放馬後炮,我也不認為曹家重用司馬是多大的錯誤。司馬懿為曹魏政權的穩定確實做出了巨大貢獻。不管是曹丕時期,還是魏明帝時期,司馬懿都沒有構成威脅!

我認為,魏明帝在自己託孤的安排中,最大的錯誤,不是託孤司馬懿,而是託孤曹爽!

曹爽這樣的人,才是毀掉曹魏的大殺手!這樣的人,即使司馬懿不把他幹掉,我相信,也會被敵國幹掉!

曹爽早早地啟用清談之人,清談之風若提前風靡魏國,吳蜀不是沒機會翻盤

在司馬懿的反戈一擊中,支持司馬懿的力量,絕大部分來自於蔣濟等曹魏的忠誠力量,可見,曹爽確實已經失去了支持,即使他拿著兵符去招兵,也不會有好結果!

歷史,是動態的,我們不能因為最後的結局,而武斷地把一切事情都歸入“蓄謀已久”、“早知如此”的悖論中。

除非你能穿越回去改變歷史,否則,以上帝視角來看待歷史,除了宿命論,我們又能從歷史中學到什麼呢?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曹丕殺司馬懿是不可能的!我們先看司馬懿的崛起:


曹操在世的時候,依法治國、唯才是舉,對於士族的態度也是一邊哄一邊打【既要拉攏也要打壓】曹操是完全有能力應對內外局勢以及各種變數的。

曹操死後,曹丕繼任。繼任之初需要樹立恩威,曹丕有兩種方法:

第一: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內部大換血【但這是不實際的】因為在外有孫劉強敵,在內還有東漢苟延殘喘。若貿貿然“清洗”內部,這肯定會傷害到宗親和士族的利益,勢必造成宗親和士族的聯合反對。內部動亂,若孫劉乘機向北方用兵,情況就危急了。

第二:就是曹丕自己更進一步,這樣一來,手下群臣也就會隨之更進位一步,這就達到光是恩澤的目的【大家都獲得了功名、利益。自然就對曹丕更加擁護和支持】但是曹丕的起點就已經是王者,更進一步的話就是皇位了。要知道曾經曹操在政治上的每一次進位那都是坎坎坷坷的。而如今曹丕面臨的是要改朝換代,一有失誤那肯定是血雨腥風。所以曹丕進帝位需要兩大支持--宗親勢力和士族勢力。所以曹丕頒佈實施了九品中正制,大幅讓利給士族以獲得士族階級的支持【而司馬懿就是士族階層的一個代表人物】


這就是士族的崛起,司馬懿的崛起。曹丕非但不能殺司馬懿,還要拉攏他(拉攏士族)

即使要殺司馬懿,也得有十足的理由,而且也不是殺司馬懿一人這麼簡單【牽連肯定會很大】而司馬懿呢?在高平陵事件之前,司馬懿一直是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至少表面上是這樣)

曹丕根本沒有殺司馬懿的理由,甚至都沒有怎麼刻意的去壓制他。其實曹丕、曹睿時期並沒有怎麼刻意的壓制或者打壓司馬懿【怎麼說?我們可以看到司馬懿的軍政職位是越做越大,這跟曹魏無人可用沒什麼關係,主要就是皇權依靠的是宗親和士族,司馬懿就是士族階層的代表,皇權並沒有刻意打壓他】


直到曹睿臨死前,曹睿意識到了宗親勢力已經很弱了,而士族勢力已經不可遏制。所以曹睿臨終遺命讓曹宇、夏侯獻、曹肇、曹爽、秦朗擔任輔政大臣【清一色的宗親,目的就是要讓宗親掌握絕對的權力】只可惜,曹宇不敢接命,而對於曹睿的遺命,士族們也不認同。最終無奈才更改遺命讓司馬懿和曹爽輔政【宗親和士族各派一位代表】

隨後進入曹爽時期,曹爽才是實實在在打壓司馬懿、打壓士族階層的人物【但是呢!曹爽打壓力度太大卻不夠狠,自身能力不夠強、應變能力又太差---最後被司馬懿鑽了空子】

而司馬懿發動政變能成功,也是因為曹爽在大力打壓下傷害到了士族階層的利益,使得士族階層集體擁護司馬懿,再加上曹爽的笨。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司馬懿就已經和整個士族階級綁在了一起。若曹丕能知未來,就算曹丕想要強行殺死司馬懿,這就意味著曹丕要動的是整個士族階層【結局不僅僅是血流成河那麼簡單,而是鹿死誰手還不知道?】


左將軍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我來談談個人觀點。司馬懿死因與曹丕無關。

大魏黃曆初七年夏,五月丙辰,洛陽宮崇華殿,40歲文皇帝曹丕已陷入膏肓狀態,四位重臣受詔輔佐幼主,中軍大將軍曹真,震殿大將軍陳群,徵東大將軍曹休,赴軍大將軍司馬懿。此時距司馬懿詔諭起家18年整,這些年間,從相府文學掾吏一直做到撫軍將軍,假節,錄尚書事,受顧命輔政,已近人臣之及。這一切或絕大部分都受蒙於曹丕所賜予若無曹丕大膽重用,以及: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這句出格的諭揚,也就不可能有司馬懿現在。

早先,曹丕還是太子時,就有所稱:四友,陳群,司馬懿,朱鑠,吳質,,曹丕與四人交情遠超於普通君臣,達到禍福與共程度,撫今追昔,曹丕亡,司馬懿心中另有一番滋味。太子時的曹丕有點像文學青年的睚眥必報,對朋友很仗義,對敵人對手絕不姑息,哪怕當時的隱忍,回頭也要把面子弄過來。

司馬懿是最後病死的,但他在幼帝繼位後,遭到曹爽的排擠,升官至無實權的太傅,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開洛陽到高平陵祭祀,便起兵造反控制了京都,自此曹魏帝國淪到司馬氏手中。。。


珈鍋佬


司馬懿雖然謀略過人,但在曹操、曹丕階段為人低調行事,加上自己並沒有什麼兵權實力,但他的才能有時也不知不覺的顯露出來。

比如封孫權為荊州牧、發動樊城之戰、襲擊荊州等大部門都是司馬懿的計策。

到後來司馬懿的才能呈現與日俱增,曹氏集團幾乎再也無法排擠司馬懿,是有一陣子被曹睿免職回老家,但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魏國也只能調司馬懿抗蜀。

曹丕應該沒有意識到司馬懿以後會變心,但到後期魏國更離不開司馬懿的輔助。而司馬懿也意識到自己一旦失去利用價值 ,後果可想而知,所以他在抗蜀的同時也迅速發展自己的實力,這一點曹氏集團剛開始還真沒想到,等聞出一點味道的時候,司馬懿基本上己經大權在握。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提問明顯是受電視劇《軍師聯盟》、《虎嘯龍吟》和唯結果論的誤導。似乎司馬懿一開始就處心積慮要竊奪曹魏天下,曹丕對他好像是既用且防的。但縱觀正史所載,可以看出終魏文帝一朝,曹丕對司馬懿是傾心倚重的,何來壓制一說,更談不上要殺了他。

據《晉書.宣帝紀》載:曹操過世後,司馬懿作為曹丕當魏國太子時四友之一,也是曹丕繼位的大功臣,潛邸從龍之功、另管理曹操喪葬諸事,內外肅然,並奉曹操梓宮回到鄴城,故有大功。封丞相長史、河津亭侯,正式進入政治核心。其後不斷加官進爵,從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升遷為侍中、尚書右僕射轉撫軍、假節加給事中、錄尚書事,司馬懿固辭時,魏文帝言:

“吾於庶事,以夜繼晝,無須臾寧息,此非以為榮,乃分憂耳”。“我處理各種政務,夜以繼日,沒有片刻休息時間。擔任此職並非什麼榮耀之事,只是為我分憂啊。”

又,曹丕對司馬懿信任和倚仗,曾把司馬懿比之為漢初蕭何,又有言:

“吾西、撫軍當總東事,吾東、撫軍當總西事。”曹丕曾經將司馬懿比喻為漢朝初年的賢相蕭何。又說:“我在西面的時候,撫軍[即司馬懿]就應當統管東方的事,我東征的時候,撫軍就統管西方的事。”

魏文帝在位時,司馬懿沒有也不可能有謀逆的想法,更多的是為曹魏建功立業、圖個青史留名罷了。只是萬萬沒想到,曹丕當了五年多的皇帝就死了……到曹丕死時,司馬懿已經和曹真、陳群一起是假節的託孤重臣了。

曹丕還遺命曹睿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意思是“倘若有人對你離間這三位[指曹真、陳群、司馬懿],應該謹慎對待,不要懷疑他們。”

由此可見魏文帝曹丕自始至終對司馬懿是引為知己、信任有加、乃至於推心置腹的。士為知己者死,沒有任何依據或材料可供佐證司馬懿此時就有反心,當曹丕在位時,司馬懿對魏室應該說也是肝腦凃地、傾心報效,不可能存在其它的想法。

公元230年,同為曹丕四友的吳質被徵調入朝,擔任侍中,成為輔弼大臣。他嚮明帝陳述安危大計時指出:“司空陳群乃平庸之輩,非國相之才;又稱讚時為驃騎將軍的司馬懿,忠貞機智,是國家棟梁。”明帝採納了他的意見,這對曹魏後期政局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從此處也可資證明當時的司馬懿是多麼的“賢良忠正”。

人心總是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產生變化的。就如魏武在《讓縣自明本志記》裡所說,曹操最初的志向無非是封侯作徵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而已,何曾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注1),進而威逼主上呢?比之司馬懿,道理同樣如此。

(注1:入朝不趨/進入朝堂的時候不用按著朝臣覲見皇帝的禮儀彎腰小步快走。贊拜不名/朝拜皇帝時,贊禮官僅稱呼官銜不附帶官員名字,以示尊崇。劍履上殿/可以佩劍和穿鞋到議論朝事的大殿。三者本來是皇帝賜給年高功重大臣的禮遇,魏晉時成為權臣的特殊待遇,如董卓、曹操、曹爽、司馬懿等)

▽在意氣風發的曹丕身後是謹小慎微的司馬懿


天下不武


這個問題問得不太合適!因為曹丕也沒有長著後眼啊。他要是知道曹魏後邊發生的事情,絕對會不惜一切代價殺掉司馬懿的,哪會讓江山被篡奪啊!

另外,在司馬懿深度參與了曹丕的奪嫡之爭,他在軍事和謀略方面給曹丕幫了大忙,讓曹丕後來逐漸佔了上風。所以,那時曹丕是很信任司馬懿滴!連曹操都要把司馬懿留給曹丕,輔佐後繼之君用。

還有,在曹叡時代,司馬懿作為抵擋蜀軍北伐的統帥,幾次擋住了諸葛亮。那時曹叡對司馬懿也是很信任的。所以,曹操、曹丕、曹叡三代都對司馬懿有著很深的信任。曹丕怎麼會殺司馬懿呢!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句話,司馬懿太能活。熬死了三代君主,也許這就是天意吧!




郭來說歷史


曹丕在位時,知司馬懿有大才善謀略,會算計,是魏國不可多得人才。也知司馬懿是一個很有抱負,很有想法,很有野心的人。但當時魏國曹家根基穩固,文臣武將頗多,人才濟濟。當時司馬懿戰功一般,功績平平,聲望不高,魏國朝中比他出色的也有好幾個。所以,當時魏王曹丕不是很在意司馬懿,他對魏國影響力還不是很大,沒有提防司馬懿,沿用曹操唯材是舉的政策,大肆啟用司馬懿。司馬懿知魏王曹丕的性格,寬厚仁慈,不亂猜忌,用人不疑,不像曹操的性格,多疑濫殺。所以,司馬懿在曹丕任下,盡心盡力的輔佐,一展自己的才華,也報效魏王知遇之恩。


墨著mZ


首先我贊同你說的曹丕壓制住司馬懿的說法,曹操死後,得確只有曹丕能讓司馬懿害怕。但是不會殺他,原因有三點:

其一,曹丕奪位時,司馬懿全程參與,出謀劃策,支持曹丕,而且對曹丕也沒有顯示出任何不忠之心。曹丕還是很信任他的。

其二,司馬家族乃是當時曹魏名門望族,大家看三國演義時候都知道,那個時期非常講究出身,袁紹的四世三公總被提起,而且各地諸侯把天子的敕令當命珍惜,所以獲得這個大家族的支持,是穩定政權的不二選擇。

其三,司馬懿是真有大才華,曹操在世時留髮現的,留給後世之君,棟樑之臣,從司馬懿跟諸葛亮幾次博弈來說,並無大錯。曹丕想一統天下,還必須要用司馬懿。所以不會殺他。

但是也是因為這些原因,曹丕也不敢完全放權司馬懿,如果一旦他有不臣之心,曹魏無人可以制約他,所以曹丕很矛盾,用與不用兩難抉擇。但不會想到殺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