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iying
由於《七步詩》的故事流傳甚廣,使得不少人都覺得,曹植這個兄弟一直被曹丕打壓。然而,歷史上的曹丕除了文采出眾以外,還著實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而曹丕這個兄長,對曹植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除了建安七子,當時文壇尚有大名鼎鼎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不過,就才幹而言,曹操和曹丕都是文武兼備,而曹植則更像是個放蕩不羈的文人,並沒有什麼從政的天賦。
如果我們翻閱《三國志》便會發現,曹植的性情太過耿直,也有些過於放浪。這是他十分致命的弱點。據史書記載,曹操有一次審閱曹植的文章,覺得寫得太好,懷疑他找人代筆,結果曹植當下便急了,雖是急於辯解,但還是未免有些太沖了:
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三國志》當然,面對這樣的“冤枉”,無論是誰,心中自然都很難平復。曹植稱自己“言出成論,下筆成章”,也是史家所公認的。
此後,鄴城銅爵臺(銅雀臺)建成,曹操命自己的兒子們凳臺作賦。當時,曹植提筆便揮就成章,令曹操頗為詫異。當然,經過這一番驚豔的亮相,曹植也獲得了曹操的喜愛:
(曹植)性簡易,不治威儀。輿車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菑侯。太祖徵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三國志》年少封侯,才華出眾,且能被曹操作為留守大本營的人選,足見曹植被信賴的程度。可是,正如前文所講,歷史上的曹植太過狂放,且並不具備政治頭腦,使得他很快又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時人見曹植得寵,楊修、丁儀等人紛紛依附於他,開始結黨,謀求世子之位。這樣的行為,已經引發了曹操的厭惡。所以,後來才有了楊修之死。不過曹植,
曹植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容易酒後失德,有時甚至會闖下大禍:
植廠乘車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三國志》古代的馳道、司馬門都是不容人侵犯的,代表著皇室尊嚴。曹植雖然是曹操愛子,且受封為侯,但其做法終究還是僭越太重,自然會引發朝臣非議。結果,曹操盛怒之下處死了公車令(負責掌管皇室車馬),也對曹植失去了耐心。
更為可氣的是,在曹操想啟用曹植為南中郎將、徵虜將軍去救曹仁時,發現自己這個寶貝兒子竟然喝的一塌糊塗,根本不能領兵出征。
曹丕繼位以後,曹植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收斂。而曹丕為了穩固自己的位置,也處死了曾經依附於曹植的丁儀等人,並讓曹植和兄弟們到自己的封國去。
其實,曹丕雖然防備曹植,但也沒有像傳言的那樣殘酷打壓自己的兄弟。只是,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曹植,經常酒後失言,亂髮牢騷,加之他文采出眾,一些酸腐之氣不僅讓魏文帝曹丕不爽,也令後人覺得他受了偌大的委屈。
歷史上的曹植之所以被貶獲罪,既有曹丕鞏固皇位的考慮,但也不乏曹植咎由自取的因素:
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三國志》曹植不老實在封地待著,還繼續嗜酒,並失德亂性,對使臣不敬。而曹丕念及手足情誼,考慮到太后的感受,才從輕發落,貶其為安鄉侯。不過,之後又先後改封為鄄城侯、鄄城王,賜食邑兩千五百戶。
總得來講,後世稱曹丕打壓曹植,也應當理性客觀的看待。曹衝死後,曹丕、曹植成了曹操最看中的兩個兒子,也是世子之位的備選對象。就才華而言,曹植似略勝於曹丕,故而雖為兄弟,也免不了心存戒備。不過,曹植酒後失德亂性,為人狂放,也著實犯下了不少罪過。至於那首《七步詩》,大抵是此事的一個方面吧!
史海爛柯人
曹操,曹丕,曹植三人是魏晉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若論才華,曹丕確實不如曹植,可在爭奪世子王位中,最終曹丕勝出。不僅是曹植沒能成功,就連曹彰,曹熊等其人也沒能勝出。
關於這一點,三國演義有這樣一處片段做出瞭解釋,曹操臨終前,只有曹丕守在其身旁,曹操召集部下,做了身後安排,並對他的幾個兒子做出瞭如下評價:
孤,自討董卓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載,群雄皆滅。唯有江東孫權,西蜀劉備尚未剿除,今孤病危,再不能與卿等議事,特以家事相托:
孤長子曹昂,早年不幸歿於宛城,甚是痛惜。環夫人所生幼子曹衝,天資聰穎,甚為孤愛,可惜不幸夭亡。
今卞氏夫人所生四子:丕,彰,植,熊。孤雖甚愛曹植,但他嗜酒放縱,外表虛華,不可立。曹彰雖膽識過人,但有勇無謀,不可立。曹熊體弱多病,朝不保夕,不可立。唯有曹丕,敦厚恭謹,縝密機警,可繼我業,卿宜等輔佐之……
另外,曹操臨終之前叮囑曹丕:在朝你是魏王,在家你是長子,要盡到一個做長兄的責任與義務,更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姐妹。由此可以看出,曹丕繼承王位是最合適的人選。
江湖茶館
曹植的才幹不輸曹丕,為什麼沒有得到曹魏王權呢?曹操有很多兒子,眾多兒子當中,曹丕和曹植無疑是佼佼者。但是曹操最終選擇了曹丕,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曹丕全方面發展,曹植獨有文學特長。
這就好像當今的高考,曹丕屬於每一科都是優秀水平,但是每一科都不是全年級第一。而曹植就不同了,他的語文成績堪稱全年級第一,可是其他幾門功課居然不及格。這種人當然可以被稱之為偏才,但是他絕對考不上名牌大學。曹丕跟他是不一樣的,他注重培養各方面能力,自然是可以考上名牌大學的。曹丕六歲就學會了射箭,八歲便可以騎馬馳騁。十歲的時候,便跟著軍閥老爸曹操一起南征北戰。雖然那個時候沒有親自指揮過戰爭,但是耳濡目染之下,早就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 反觀曹植就完全不同了,他年幼雖然也跟著曹操征戰,卻沒有在這方面下功夫,而是專心研究文學作品,所以他的文化程度極高,甚至比曹操要高很多,曹操最初喜歡曹植也是這個原因。
第二,曹操必須要從國家長遠發展來考慮立嗣的問題。
曹植的確十分優秀,但是他最突出的才能便是詩詞歌賦,對於治理國家這一塊,他也屬於人云亦云的那種人。那個時候的天下還處於一片混亂的時候,蜀漢和東吳都沒有被消滅,曹操絕對不會放心將國家交給一個只會人云亦云的風流才子,他必須要找一個踏實肯幹的人來繼承自己的大位。其實這麼多年來,他已經為自己培養了這麼一位繼承人,那就是曹丕。 曹丕的文學才華雖然比不上曹植,可是不管是政治才能還是軍事才能,都比曹植要強,為什麼不選曹丕,反而要去選曹植呢?曹操作為一方諸侯,靠自己的實力征戰天下,其實心裡的繼承人人選,本身就是文武雙全的曹丕。
第三,為了幫助曹丕上位,曹操清除了曹植的黨羽。
可以說曹操還是比較仁慈的,明知道曹植跟曹丕在爭奪儲君之位,可是曹操不忍心殺害自己的兒子,何況還是這麼有才華的兒子。
但是他必須要保證曹丕上位十分順利,這就比較頭疼了,所以他選擇殺掉了曹植身邊最重要的謀士楊修。楊修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甚至比曹操還要聰明,能夠一眼看穿任何人的心思,這是十分可怕的一個人。曹操在的時候還能夠駕馭得住他,可是等到曹操去世以後,曹丕能夠抵擋得住這麼聰明的人的攻擊嗎?可能連一個回合都招架不住吧?曹操這麼問自己,想來想去,他只有選擇殺掉這個聰明人,這才是維持國家穩定,保證曹丕上位安全的最好辦法。第四,孤苦伶仃,淪落到了七步成詩的地步。
曹丕上位以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跟自己爭奪儲君之位的弟弟,所以他要殺掉曹植。但是他老媽不肯,因為曹植跟曹丕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曹丕自己也下不了手,便出了一個難題給曹植,讓他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以兄弟為題材,但是不準出現兄弟這兩個字。這就出現了流傳千古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這首詩表達了兄弟之間的感情,卻沒有提到兄弟這兩個字,而且在七步之內需要完成。實在是非常不容易,所以成為了千古名篇,而曹丕也因此大受感動,認為自己現在做出了相煎何太急的卑劣事情,所以他放過了曹植。然而這件事卻實實在在被記載了下來。曹植失去了楊修,就失去了最好的庇佑,他的朋黨接連被打壓,自己也成了孤苦伶仃之人。
第五,有高手幫助曹丕,他轉敗為勝。
其實最開始曹丕本是處於下風的,因為弘農楊氏的幫助,使得曹植屢屢獲得曹操的歡心。尤其是楊修還在曹操身邊做秘術,更是深知曹操想要什麼喜歡什麼。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曹植會成為接班人。可是曹丕是怎麼上位的呢?他依靠的是大謀略家司馬懿和賈詡。這兩個人堪稱三國時期一流的謀士了吧?賈詡就不需要多說了,那屬於頂尖謀士,司馬懿更是西晉王朝的開篇之人,所以能夠得到他倆的相助,曹丕不贏也很難啊。當然了曹丕有自己出色的地方,比如當時曹操已經老的不行了,魏諷這個時候攻打鄴城。曹丕作為儲君,英勇奮戰,最終解決了這次叛亂行為,再次博得曹操歡心,他上位是鐵定了的。
總結:曹丕以全面發展致勝,曹植偏科最終落敗。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應該在某一個方面突出,將來才能混口飯吃。其實這本身就是對教育的一種誤解。教育不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更需要考慮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單純學一門技術自然可以混飯吃,但是孩子的發展在哪裡呢?真正有未來的,永遠都是那些全面發展的孩子。曹丕顯然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取得了成功,而曹植因為過分偏科,最終只能迎來失敗。
江湖小曉生
要知道,曹操是君王,更是父親。賈詡正是從這點切入,抓住了曹操此時的內心世界和天理人倫,看似膚淺,卻很深奧。
可以說,賈詡為曹丕立了汗馬功勞,雖然只是不輕不重的提醒,但足見其對人性的理解多麼高深和透徹。從這件事情上讓我們看到了賈詡不愧是三國頂尖的謀士,這也是賈詡後來為何能當上魏國太尉重要的原因之一。與其說曹植敗給了曹丕,還不如說是曹植和楊修都敗給了賈詡。謝謝!
知未是也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大家好~我是Gurunding-古蘭丁,感謝賞光;
很高心能來回答這個問題;
曹植,大家非常的熟悉,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成詩傳唱已久,另有《洛神賦》因辭藻華麗,被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再加上《銅雀臺賦》中的“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因赤壁之戰的紅火使得名傳天下。
那麼曹植的才氣是天下公認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的文學成就也是超然的。
所以,從題主的這個才幹來講,曹植和曹丕的文學成就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從政治角度來說,曹植的才幹是遠遠比不了曹丕的。
我從以下幾點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曹植“品德”不良
這個品德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品德,而是古時候人們對於類似於“扶不起的阿斗”的看法,以現在的一個成語來回答就是“酒色財氣”。
古時的人認為只要沾染了這四種不好的東西,定會使人產生不好的品德和習性,愛好這四樣東西的也就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曹植一生有著文人墨客的雅緻,也明顯的帶有文人墨客的疏狂。歷史上,曹植熱愛飲酒,每喝必醉,常常受到曹操的批評卻屢教不敢,甚至還因喝酒誤事,為曹操所不喜。
219年,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被關羽圍困的曹仁。想讓他帶兵打仗去鍛鍊鍛鍊,順便鍍鍍金撈點政治資本,命令發佈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從此不再重用他。二、曹植常常以文會友,為曹操所不喜
曹操的文學成就不用多說,但是並不代表他就非常青睞文人墨客,曹操一直所奉行的便是“以才能用人”,所以曹操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輕狂地文人墨客,深知清談誤國的道理。
曹植卻反其道而行之,最愛與這些人為伍,時常弄的門庭若市、烏煙瘴氣,在被曹操批評後仍舊我行我素,沒有半點悔改,如此一來,曹操怎肯放心把權利交到曹植的手上。
三、兄弟相爭
曹操晚年,只有兩個繼承人人選,一是長子(曹昂已死)曹丕,還一個就是曹植。
曹植由於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所以朝中文官們絕大部分都支持他,特別是一些“文官二代”,例如楊修等。
我們都知道,文官們的那張嘴,死的都能說成活的,由於他們的活躍,使得那時的朝堂下掀起了種種暗流,曹丕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危機私下向賈詡詢問對策,而曹操呢?也意識到了這樣對整個朝堂而言會造成動亂,但是內心還有些猶豫。
曹操旁敲側擊的詢問了賈詡(父子兩都喜歡問賈詡,這是個什麼道理…),賈詡很聰明:“豈不聞袁本初乎?”。
這句話很有深意,袁本初的敗亡,離不開兄弟相爭,這是其一;其二、不立長子違背常情,歷史上不立長子敗亡的也不少。
一語雙關,一箭三雕(第三雕就是賈詡明擇保身,不讓自己參與到世子相爭的明面上),曹操多聰明的人啊,一聽就明白了,因此,曹植也就失去了成為繼承人的可能。
綜上所述,皆是曹植不能成為繼承人的原因,因此也就造成了到後來仍人宰割的局面。
但是,題主後半句:相煎何太急的下場,這在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那七步成詩的故事也是後人杜撰,《七步詩》的作者也就無從談起,不過,曹植的結局倒是真的不好,終其去世,一直都是被曹丕和曹叡(魏明帝,曹丕兒子)所防著的狀態,也沒有受到過任何的重用。
Gurunding
最近由於寫作歷史紀實小說《悠悠子衿女兒情--一代才女蔡文姬》,主要的思路是想從文學的角度來架構這部小說。於是,查閱的資料偏重於文學方面。
看到題主這個問題,就簡單的回答一下吧。
01
文學成就比較
三國魏晉時代,人才井噴,英雄世出。文學方面,三曹開創的建安文學,對後世影響很大。
曹植才高八斗,體現在文學上造詣很高,這毋庸置疑。
謝靈運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這是對曹植文學才能的讚譽,不可否認其文學才華,七步詩足以證明。但在這方面,曹丕也不差,建安文學的三曹,有其一席之地,甚至有古學者認為曹丕文學才能不在曹植之下。
曹丕《典論。論文》開篇就說:文人相互輕視,自古如此。
謝靈運不好說老子天下第一,拿出曹植做第一,就可以覥著臉說自己第二啦。曹植敢做第一,謝靈運就敢做第二;事實上,曹植不是第一,謝靈運也做不了第二。
但是曹丕說的文人相輕,更是符合事實,可見曹丕的厚道,沒有一般文人的浪漫情懷,更像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作為將來的繼承人,曹植缺乏政治智慧,可謂政商不高,加之一些先天因素,最終敗給曹丕,這就不奇怪了。
02
“立嫡長子”傳統
曹操一生子女眾多,有人統計過說兒子就有二十五個。在曹操的長子死了之後,曹丕成為了嫡長子,這在當時的繼承人選立的傳統中,佔據了先天優勢。在一般情況下,嫡長子不出現明顯的過錯,順理成章上位。
03
政治智慧
有其師,必有其徒。看看曹植的師傅楊修教給他的那些本事吧,都是些小聰明而已。
曹操為了測試曹丕和曹植\t的才能,派他們出\t城門\t,同時安排門吏不要\t放人\t出去,楊修就教導\t曹植\t,如有人敢擋,便斬殺他。曹植果然成功,但曹操知是楊修所教,便不再喜歡曹植,同時也厭惡楊修。 這哪裡是老師教學生,分明是老師幫學生打群架啊。
還有個\t答教事件,楊修做的也很扯淡:大考之前,楊修為曹植預先猜了十幾道題,並做了標準答案。每當曹操以軍國大事問曹植時,曹植都對答如流。曹操因而懷疑,調查後得知是楊修作梗,就更加厭惡楊修,並有了殺楊修的想法
師徒倆玩得不亦樂乎,一旦被曹操發現,師徒倆就玩完了。
曹操藉口“雞肋事件”就把楊修給殺了。因為是親兒子,曹操又是文學青年,曹植算是把命保住了。卻給曹丕留下了隱患。
04
煮豆燃豆萁
曹操捨不得殺掉曹植,僅僅把他的師傅殺啦,可是把曹魏的江山搞丟了。如何曹操把曹植一起殺了,或許曹丕壓力就不會那麼的大,就不用“煮豆燃豆萁”,或許能多活幾天,也就不會把曹魏的政權拱手送人啦!
豹眼看歷史
說曹丕迫害曹植,完全是出於一首詩,這首詩出自《世說新語》,名字叫《七步詩》,相傳是曹丕讓曹植在走七步路的時間裡完成一首詩,否則就要殺頭。
這首詩的內容是: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走七步路能有多少時間,了不起只有七八秒時間,曹丕讓曹植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一首詩,無非就是想找個藉口殺曹植罷了,但事實遠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世說新語》只是一本南朝時期,編寫的文言志小說集,記載了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的一些名士的言行和秩事,說到底只是一本小說集,相當於現在寫名人或明星的八卦雜誌一樣的性質,因此不可信。
其實曹丕與曹植的關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同時曹丕對待曹植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無情,兄弟倆的關係,總體來說並不是很差。
曹丕、曹植二人同為與“建安七子”齊名的三曹之一,另一個是他們的父親曹操,相對來說,三曹之中,曹操的文學成就高 ,曹植次之,曹丕最差。
當然了,說曹丕與曹植關係不好最大的理由就是接班人之爭,其實在曹操心中,接班人早就確定下來了,就是曹丕,只是在心中沒有說出來,反而不斷的徵求身邊大臣的意見,曹操並不是自已沒有意見,而是想聽聽別人的意見,從臣子的角度想了解一下,以便讓自已的決定更加放心而已。
為什麼這樣說呢?
之所以說曹操早就定曹丕為接班人的意向,是有幾個原因的:
1、曹丕早就在211年就被封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當時曹植是沒有官職的,而曹操本人的官職也就是丞相,曹丕是副丞相,這不是接班人又是什麼?
2、曹操的三個嫡子:曹丕、曹彰、曹植中,最小的曹植最先被封候,211年曹植被封為平原侯,後改為臨淄侯,216年曹彰被封為鄢陵侯,唯獨曹丕沒有被封候,並不是曹操不喜歡曹丕,而是因為曹丕是接班人,是要繼承父親曹操的爵位和官職的,曹操的爵位只能由一個兒子繼承,這個兒子只能是曹丕,其它封了候的兒子,就已經被排出繼承人之外了。
3、曹丕是嫡長子。這個理由相當充分且有理有據,中國古代的繼承製度就是嫡子繼承製,曹丕不僅是嫡子,而且還是長子,嫡長子的身份優勢無人可比,曹操曾經問過賈詡,關於立接班人的看法,賈詡不說話,曹操再問,賈詡來了一句: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馬上就明白了賈詡的意思。
因為袁紹和劉表都是廢長立幼,導致內部爭權奪利,最終整個勢力的覆滅,賈詡說這話的意思就是要曹操不要學袁紹和劉表一樣,那就不等於變著戲說告訴曹操要:立嫡長子為接班人嗎?
4、選接班人是要看綜合能力,而不是看文學能力。曹植的才能主要體現在文學方面,對於政治、謀略、治國、用人等等其它方面來看,都是不如曹丕的。並且曹植除了文學才能外,在其身上有一堆的壞毛病,舉兩個例子:
一是曹植藉著酒勁擅闖司馬門,司馬門只有皇帝舉行典禮時才能走的,曹植犯下大罪;二是曹植經常與一幫文人朋友通宵達旦的飲酒。
作為一個文人來說,曹植的行為沒什麼問題,但是作為一國之君或者接班人來說的話,任性而為,隨意處事不是一個最高領導人應有的性格,這樣的人當上了接班人,整個國家也會陷入混亂,作為一國的領導人,需要的是綜合才能,顯然曹植比不上曹丕。
曹操最終在公元217年立曹丕為法定的接班人,而這一年離曹操去世也只有2到3年了,曹操在220年去世後,曹丕就繼承了曹操的一切官職和爵位,成為魏國的開國皇帝。曹丕與曹植關係最差的時候,無非就是在曹丕還沒有被立為接班人的那幾年裡,但是曹丕繼承皇位後,對曹植是有提防,但並沒有迫害曹植。
至少有三點說明曹丕對曹植並沒有加害之心:
1、曹植曾喝醉了酒,辱罵監國使者灌均。監國使者代表的可是皇帝曹丕,如果曹丕真有心殺曹植,這個罪名就夠曹植死了,可是曹丕並沒有殺曹植,只是降了他的爵位。
2、東郡太守王機、 防輔吏倉輯誣告曹植謀反。曹植進京向曹丕解釋,當時很多大臣為了迎合魏文帝曹丕,建立殺曹植,但是曹丕力排眾議,並沒有殺曹植,只是將曹植改封其它地方了。不僅如此,還在第二年將曹植封為雍丘王。
3、給曹植增加食邑。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孫權回來,路過曹植的封地雍丘,特意去看望曹植,並且給他增加食邑,這是曹丕生命中的最後第二年,可見曹丕還是顧及兄弟之情的。
但話又說回來,曹丕雖然屢次赦免曹植的死罪,但是對於曹氏宗親一直是嚴加監視,防止這些人掌權,尤其是曹植和曹彰兩人,但曹丕此舉無非就是為了自已這一脈的江山和政權穩定,如同秦始皇設置郡縣制一樣的目的。
所以說,千萬不要被七步詩誤解,曹丕這個人雖然有些薄情,如賜死甄氏,嚴加監管曹氏宗親,但並沒有舉起屠刀對著自已的兄弟,和曹植的關係雖然沒有想像中的好,也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壞。
至少“相煎何太急”是沒有的。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1.文學造詣上,曹丕不及曹植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在政治和軍事方面,曹丕的謀略更勝一籌。
2.曹丕上位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得到了司馬懿的鼎力支持,有司馬懿為其暗中鋪路,並不斷打壓削弱曹植在朝廷的勢力。
3.雖然曹操更喜歡曹植,但曹丕是曹植的大哥,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理論上他繼承王位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曹操不支持,一定會受到來自朝廷主要官員的反對。如果曹操生前沒有確定繼承人,他死後,曹丕被擁戴的可能性更大。
4.曹丕對朝廷官員尤其是主要實權派的政治籠絡。
鄔斯大人
論才幹
歷史上的曹植論文學才華要比曹丕厲害的多,可是比起政治手段來講要輸掉一大截。
曹植有才高八斗之稱,這不是自己封的,而是歷代文人給出的評價。
曹丕的《典論》雖然彙編精彩,開一代文學評論的先河,但是在當時看來,價值似乎比不上曹植的才華,而且曹植的內涵是真是確切的,經過了曹操的檢驗。而且在《銅雀臺賦》中可以看出,曹植可以做到大筆一揮,一邊華麗的文章就呈現在面前。
相反,曹丕的《典論》是一部彙編作品,其作者肯定不是曹丕,而是他手下的那些文人,曹丕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因為曹植手下也有一群名士,其實他們早已經開始做了奪位之爭。作為曹丕來講,他對弟弟曹植的才華既妒忌,又害怕。
因為曹操似乎對曹植也很滿意。
可是,論道政治才幹,曹植不一定比得上曹丕,曹丕的性格謹慎小心,而曹植是那種放蕩不羈的性格,文人才子型的。當然,從帝王的特點上理解,自然是謹慎小心的比較好,能夠長遠。
選擇過後
曹操最終選擇的是曹丕,沒有選曹植。可以說,曹操是明智的,這是政治需要。
雖然如此,曹丕即位,卻對自己的這個弟弟非常擔心,他的擔心也不是多餘的,因為那時候處於戰亂,曹丕調兵遣將很容易離開許都,那麼,這個時候,他和曹植會不會像袁紹的兩個兒子一樣互掐起來呢,不好說,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在謀臣們的建議下,曹丕決定除去曹植,於是,就有了《七步詩》中:“相煎何太急”的說法。
曹丕聽罷,還是沒忍心殺他,只是將他遠封他地,直到曹丕和曹植相繼離世。兄弟兩個還是兄弟兩。
牛在看你
曹植是個文學家,詩人,成語才高八斗說的就是他。但其才能主要體現在文學方面,曹操讓其勞軍,卻喝的酩酊大醉,大失曹操所望。
其二,曹植的輔臣丁儀等只不過是白面書生,根本算不上成熟的政治家,不能對曹植的爭儲君提供有力幫助。
反觀曹丕,曹丕文武雙全,《魏書》記載曹丕有和鄧展交手的記載(鄧展空手入白刃的高手),文學方面,有文學作品《典論》傳世。
其二,曹丕得到賈詡指點,再加上司馬懿陳群的幫助,當然是最後的贏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