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縣蘿蔔”是怎麼生扯上“鄭板橋”的?

“濰縣蘿蔔”是怎麼生扯上“鄭板橋”的?

“濰縣蘿蔔”是怎麼生扯上“鄭板橋”的?

霜降過後,又到了濰縣蘿蔔大量上市的時節。

濰縣人拿蘿蔔當水果吃的時候又到了。拽過一根青翠的蘿蔔來,拿小刀豎著劃幾刀,從頭到腰,右手再攥著蘿蔔腚,整個兒往左手掌輕輕拍打兩下,脆生生的蘿蔔條便扎煞開來,就可以一條一條的掰下來吃。

齁辣的不好,不辣的也不要。就要那種稍帶點兒辛辣味兒、又能辣後回甘的,這才是地道的濰縣好蘿貝。嘴裡辣的恰好,鼻子尖兒冒了汗,正好喝茶水消辣解辛,“蘿蔔+茶,大夫爬”,嗯,大家都知道那個口頭語兒,明白就成。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廣播裡本來好好的播著流行歌,兀的插入廣告男中音,原來是某農業合作社的蘿蔔推廣,說:

“乾隆年間,鄭板橋濰縣蘿蔔賦詩一首:

東北人參萊陽梨,不及濰縣蘿蔔皮。

今日厚禮奉欽差,能驅魔怪兼順氣

某某品牌濰縣蘿蔔,青脆甘甜……”

又去蘿蔔節,看到的板橋加持,更是驚悚,還赫然鈐了一枚“七品官耳”的鄭燮閒章。如下圖: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我了個去!把事兒君好一個驚嚇。好吧,你們贏了!你們成功的嚇到我了!賠我驚嚇損失!!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鄭板橋確實是乾隆年間知濰縣,“七載春風在濰縣”,但怎麼著人家也是“詩書畫”三絕揚州八怪啊!人家自己寫著玩、自認為根本不值得刊印流傳的竹枝詞,都絕不是這種莊頭上、大槐樹底下的打油詩的水平啊!

看,人家老鄭怎麼用大白話竹枝詞寫濰縣市井

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

雲外清歌花外笛,濰州原是小蘇州。

怎麼寫濰縣大集散集後:

集散人歸掩市門,市樓燈火定黃昏。

白浪河水無情甚,不肯停留盡夜奔。

怎麼寫跑高蹺戲的漂亮魚婆

面上春風眼上波,秧歌高唱賣魚婆。

不施脂粉天然俏,一幅纏頭月白羅。

行文雖白,卻不失素雅,讀來口有餘香。“今日厚禮奉欽差,能驅魔道兼順氣”,這樣的俗不可耐的語句,怎麼會出自能寫出“相思不盡又相思,濰水春光處處遲”的鄭老爺子之手呢!?

打死我也不信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凡事不能武斷,也許是事兒君孤陋寡聞,標在鄭老爺子名下的這首打油詩,也許是有出處的——保不齊老鄭他哪天喝潮吧了,稀裡糊塗寫過這麼一首東西

那咱們就去找找出處!

《鄭板橋全集》,《詩鈔》《詞鈔》中都沒有!鄭板橋生前死活不讓刻版印行的《板橋竹枝詞》裡,也沒有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既然鄭板橋著作裡找不到,那就檢索“濰縣蘿蔔”吧。

民國時候,濰縣醫者裴星川寫過竹枝詞《春節即事百詠》,第二九首,提到了濰縣蘿蔔,其直白的口氣,倒很像《東北人參萊陽梨》那首。

“濰縣蘿蔔久馳名,消食化痰善養生。

叫賣聲聲甜又脆,清心悅耳富詩情。

上世紀60年代,已經有學者開始關注“濰縣蘿蔔”這個地方特產了。1962年《農業知識》第14期發表王玉明等人撰寫的《怎樣栽培濰縣蘿蔔》,只講了濰縣蘿蔔的特點,沒提其淵源。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1983年,濰坊地區出版辦公室編了一本《濰坊風物》,其中專題介紹濰縣蘿蔔。介紹濰縣蘿蔔的歷史,保持了嚴謹的探究態度,根據乾隆《濰縣誌》的記載,推算濰縣蘿蔔栽培歷史為“近三百年”。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1994年《濰城文史資料》第九輯,發表了劉廣義、劉秉信撰文《濰縣蘿蔔》,關於濰縣蘿蔔的淵源,基本沿襲了前人的考證,以歷代志書記載為依據,都沒發現跟乾隆年間的知縣鄭板橋扯上什麼關係。

其實,各位前輩並沒有看到的明代萬曆《濰縣誌》裡,更早的記載了濰縣蘿蔔的種植。如此,濰縣蘿蔔的歷史至少可以再上訴一百多年。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其實,在各位前輩沒有查閱到的明萬曆《濰縣誌》裡,比乾隆《濰縣誌》更早的記載了濰縣蘿蔔的種植。如此,濰縣蘿蔔的歷史至少可以再上溯一百多年。哈,不是三百多年,而是四百多年了。這個,可比鄭板橋時代更具歷史悠久。萬曆《濰縣誌•物產▪蔬之類》:“蘿蔔,似蕪菁而根大,有紅、白二種。又二種根長,色黃,名胡蘿蔔。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那麼,問題來了。《東北人參萊陽梨》一“詩”,究竟出現於什麼時候呢?

檢索發現眾多的資料都有所引用,百度搜索竟然有接近7000個結果。梳理這些引用了“鄭板橋蘿蔔詩”的資料,最終把線索歸結到一本叫作《鄭板橋軼事》的書。

如此以來,事兒君就放心了!替鄭老爺子鬆了一口氣

“軼事”嘛,當然不可以作為考證的依據。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於是,事兒君找到了這本高寶慶著、出版於1983年的《鄭板橋軼事》。書裡有一則《送禮趣聞》,講的是鄭板橋對付索賄的欽差“三柺子”的故事,其中言之鑿鑿的說鄭板橋寫了這首“蘿蔔詩”。這,就是《東北人參鳳陽梨》蘿蔔詩的原始出處

——只是一則傳說。玩笑開大了吧!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如此以來,濰縣蘿蔔扯上鄭板橋的事兒,終於理清了:

80年代,濰坊的高寶慶先生蒐集鄭板橋的傳說編為《鄭板橋軼事》

《鄭板橋軼事》中鄭板橋戲弄欽差,謅了一首“蘿蔔詩”

東北人參鳳陽梨,

難及濰縣蘿蔔皮。

今日厚禮送欽差,

能驅魔道兼順氣。

濰縣“蘿蔔詩”被冠以鄭板橋之名,為各處引用

商品經濟時代,扯虎皮拉大旗,包裝濰縣蘿蔔

鄭老爺子躺槍。名下多了一首無稽之作。

有了鄭板橋的誇讚,

濰縣蘿蔔有木有覺得倍兒有面子?

濰縣蘿蔔:“木有!”

蘿蔔還是個好蘿蔔,就是讓賣蘿蔔的,把經給念了。

“潍县萝卜”是怎么生扯上“郑板桥”的?

釋名:蘆萉、蘿蔔。……上古謂之蘆萉,中古轉為萊菔,後世訛為蘿蔔。氣味:根辛甘,葉辛苦。溫,無毒。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六.菜部萊菔》

鐵粉兒可加小秘微信wf54060046,敲門入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