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市靠出行市場苦撐,是利是弊?

新能源車市靠出行市場苦撐,是利是弊?

新能源車市靠出行市場苦撐,是利是弊?

近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上對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點評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熱點話題。這篇發表於10月16日16時16分的博文,雖只有200多字,卻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業界激起波瀾。其中,關於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何小鵬認為,真正賣給消費者的新能源汽車大概只有十幾萬輛。

就在何小鵬發該微博的前兩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剛剛公佈了最新的國內汽車產銷數據,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88.8萬輛和87.2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0.9%和20.8%。如果按何小鵬所言,相差的數十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去哪兒了?

新能源汽車賣給了誰?

據公開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渠道,既有經銷商零售、集團大客戶批發,還有廠家直營。

其中,批發渠道又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各地的出租汽車公司、城市公交車、第三方出行服務商等渠道;二是車企自建的出行服務公司。

對於車企成立出行服務公司,雖然理由是走“汽車四化”之路,率先佈局共享化市場。但是客觀上,大家都知道車企出行公司絕大多數車輛都是新能源汽車,而且迄今為止都是優先採購自家產品。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車企自建出行服務公司可以享受新能源汽車優惠價,節約了採購成本;另一方面,車企也藉助出行服務公司消化了相當一部分新能源汽車庫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車企還有兩條渠道消化新能源汽車庫存,一是以各種促銷活動“抽獎”、“贈送”新能源汽車;二是內部“優惠價”賣給員工。時常出現的相關報道和車企所作的公開聲明,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證明這不是空穴來風。

出行市場新車不少

出行服務的確是一個具有一定潛力的新興市場。今年10月17日,埃森哲發佈的《出行服務:消費者視角》報告指出,包括中國市場在內,未來將有一半的出行者選擇共享出行,包括出租車。事實上,目前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車市場,同時也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行服務市場。因此,車企在佈局共享化市場的同時,也內部消化了不少數量的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车市靠出行市场苦撑,是利是弊?

近年來,車企的大客戶銷售渠道主打城市出租車,這在客觀上為城市節能減排作出了貢獻。2016年初,山西省太原市就一舉將全市8292輛傳統出租車更換為純電動出租車,製造了令人矚目的“太原現象”。

截至目前,深圳市2萬餘輛出租車已基本實現電動化,比亞迪電動出租車為深圳建設“綠色城市”作出貢獻。同時,深圳還新增充電樁近1.8萬個。據計算,一輛燃油出租車換成純電動出租車,每年就能減少5萬噸的碳排放,相當於種植了15棵樹。而據統計,全國目前有超50萬輛燃油出租車。如果將所有燃油出租車換成純電動出租車,就相當於種植了750萬棵樹。

北京市目前出租車保有量約為6.7萬輛。按照計劃,北京市將在未來三年內將所有燃油出租車全部置換為新能源汽車。而且,北京市印發的《2019~2020年純電動出租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顯示,2019~2020年,將率先置換2萬輛出租車,並根據相關文件給予補貼。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北汽新能源為北京市新增的新能源出租車設計了兩種電池使用模式,即同時具備充電和換電功能。在日常運營途中,新能源出租車可以就近換電。為此,北京也在大力建設換電站。

此外,上海、廣州、海南海口等城市也在大力推廣新能源出租車和新能源公交車。

同時,車企主攻出行服務市場,也提升了新能源汽車銷售數量。近年來,不僅國外車企佈局出行服務,如大眾汽車、豐田汽車、寶馬汽車、奔馳汽車等在積極開展相應佈局,國內車企也在發力出行服務業務。

新能源车市靠出行市场苦撑,是利是弊?

國內車企自建的出行服務公司基本採用的都是新能源汽車,使更多的新能源汽車從自家的“前院”駛入“後院”。如一汽集團“一汽出行”、東風汽車“東風出行”、長安汽車“長安出行”、北汽集團“華夏出行”、上汽集團“享道出行”、廣汽集團“如祺出行”、吉利汽車“曹操出行”、長城汽車“歐拉出行”等都是以提供新能源汽車出行服務為主。

除上述傳統車企外,造車新勢力也進行了相關佈局,如新特汽車推出了出行品牌“新電出行”,威馬則打造了“即刻行”,小鵬有“有朋出行”,蔚來則佈局了“樂享”品牌並通過蔚來資本投資了“嘀嗒出行”等。

其中,華夏出行旗下的摩範品牌,已經擁有了4萬輛新能源汽車;曹操出行投放的新能源汽車已經超過了3.2萬輛。即使按照車企旗下平均每家出行公司2萬輛計算,迄今為止,進入出行服務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大約有30萬~50萬輛。

依賴出行市場是否可持續

何小鵬的博文不是空穴來風。他還總結歸納了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渠道,一是將新能源汽車賣給出租公司、出行服務商等大客戶,二是將實際銷售價格12萬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車賣給出行金融服務公司,最後才將剩餘產品才賣給消費者。其中,何小鵬把出租車公司和出行服務商看作是新能源汽車“沖銷量”的兩大群體。

目前,新能源車企在新車銷售中,主銷集團大客戶、“內銷”給自己出行服務公司的做法,在業內已經不是秘密,而是心照不宣的現象。

車企出行服務公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一是重資產,大部分擁有萬輛以上的車輛;二是運行車輛以純電動乘用車為主,有的已全部採用純電動汽車;三是車輛品牌相對單一,多為整車廠自己製造的產品。

出行市場對新能源車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在新能源車市三連降並且未出現轉機的情況下,新能源車企更是加碼出行服務市場,成立出行服務公司。

新能源车市靠出行市场苦撑,是利是弊?

出行市場能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嗎?能助力新能源車企盈利嗎?對此,中德諾浩汽車教育研究院院長孫勇近日就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有兩個,一個是面向普通用戶的私人購車市場(限牌城市更明顯),另一個是面向企業的平臺市場(以網約車為主)。在車企層面,出行服務整個行業目前都沒有盈利的例子。作為國內出行服務龍頭的滴滴出行,2018年仍虧損109億元。美國優步2018年財報顯示,其2018年全年收入1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98億元),虧損同比下降15%,但也沒有盈利。

對車企向外主銷出租公司, 向內主銷自建出行服務公司的做法,業界看法不一。有的同意何小鵬的說法,認為這是“左手換右手”、“沖銷量”,但也有的給予積極評價。“出租及出行領域的電動化,帶來的不僅是節能環保,而且有利於城市充電設施建設,更有利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新能源车市靠出行市场苦撑,是利是弊?

爆料熱線

010-56002742;qcb010@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