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里丁偉當上團長之後,爲何新一團的戰鬥力下降的如此之快?

yaochenyan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作為晉西北鐵三角之一,丁偉的帶兵風格很有特點。

在先前的文章中,靜夜史曾經對晉西北鐵三角的三位主角帶兵風格進行過詳細分析,概括起來就是:

  • 孔捷以“情”帶兵,麾下無論是獨立團還是新二團都對孔捷衷心愛戴;

  • 李雲龍以“勢”帶兵,新一團和獨立團的士兵如同乾柴,李雲龍的一顆火星瞬間就能燃起沖天大火,是真正嗷嗷叫的部隊;

  • 丁偉以“智”帶兵,麾下的新一團多打巧仗,傷亡小且戰果大。

相比之下,晉西北鐵三角中丁偉是唯一一個有著戰略全局觀,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將領,從南京軍事學院的畢業論文答辯中,也可以看得出丁偉的遠見卓識。

這樣的一個人,真的能把嗷嗷叫的新一團帶到溝裡去嗎?靜夜史認為不會,不僅不會,還會將新一團帶得更強悍。

那麼,為什麼會有丁偉接手新一團後戰鬥力迅速下降的印象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丁偉以“智”帶兵的作戰風格

前面說過,丁偉善於打巧仗,也就是智取。這種打法力求以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戰果。

在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時,丁偉此前設計好的鐵三角開始發揮作用,鬼子通過新一團的防區增援平安縣城之敵。

新一團在和敵人短兵相接後,發現敵人來勢兇猛,志在必得,給新一團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後,遂決定採取“遲滯敵人進攻鋒芒,不惜一切代價阻敵增援”的策略。

這種策略的核心就是將敵人放進來,炸燬橋樑等交通要道,採用麻雀戰後游擊戰的形式擾亂敵人的進攻節奏,利用防區的縱深死死拖住敵人。

丁偉的作戰思想,使得新一團和敵人減少了硬碰硬的可能,使新一團沒有和敵人交手證明自己的機會,所以給人造成的印象就是新一團戰鬥力下降了。

相比於新一團,李雲龍的部隊卻是在和敵人進行慘烈的硬碰硬,其中獨立團負責阻擊的一個連在陣地上阻擊日軍一個聯隊的瘋狂進攻。他們用全連壯烈犧牲的代價阻擊日軍七個小時,這是獨立團戰鬥力強悍的真實寫照。

但是在丁偉這裡,只要達到阻敵增援的目的,用其他手段也是可以的,所以新一團避免了和敵人短兵相接,給人造成了新一團戰鬥力不如獨立團的印象。

當時的新一團,作為八路軍主力團,在抗戰後期被抽調前往東北組成四野。要知道到東北作戰需要高素質的隊伍,丁偉和新一團能被選中,說明新一團的戰鬥力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2、主角光環,丁偉對敵作戰出鏡率少

應該說,雖然《亮劍》中是鐵三角組合,但是老版《亮劍》中給丁偉和孔捷的戲份實在不多,新版《亮劍》中雖然給丁偉和孔捷增加了戲份,卻也導致主角不明朗,成了典型的畫蛇添足,狗尾續貂。

在鐵三角中,丁偉之所以戲份少,很大原因是被李雲龍的主角光環給遮蓋了。在《亮劍》中,李雲龍接手哪個部隊,哪個部隊的戰鬥力就嗷嗷叫,似乎其他部隊都黯然失色了。

其實不然,舉個簡單例子,李雲龍一向看不起的程瞎子,帶領的772團是八路軍有正式番號的主力團,而李雲龍接手的獨立團反而成了編外,這說明程瞎子能力也是出色的,部隊戰鬥力也是過硬的。只不過李家坡之戰的失利,讓很多人都以為772團戰鬥力比較弱。

試想,攻堅戰八個小時,能讓日軍傷亡過半,在當時的條件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否則李雲龍消滅山崎大隊難度會更大!

所以,丁偉絕對是被刻意忽略了。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在漢匈戰爭期間,衛青、霍去病和李廣作為漢朝的名將,分別創造了自己的奇蹟。其中李雲龍對應霍去病,敢打敢殺,一往無前,部隊嗷嗷叫;孔捷類似於李廣,縱橫數十年未嘗一敗但是因為一次失敗被否定了能力;而丁偉更像是衛青,掌握全局但最不起眼。

事實上,直到今天,霍去病墓前的香火都遠遠比衛青墓多得多。

是衛青不行嗎?當然不是,事實上,衛青不僅不是不行,反而是戰爭的主力

關於新一團的戰鬥力,在鐵三角到趙家峪嘮嗑時,丁偉就曾感慨,依靠李雲龍攢下的家當,新一團在反掃蕩中一天突破三道封鎖線,鬼子都給打蒙了。

戰後,孔捷部隊傷亡了三分之二,李雲龍部隊傷亡過半,而丁偉的部隊只傷亡了四分之一,這足以說明新一團的戰鬥力比起獨立團來毫不遜色。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沒有的事,這個問題提的不對。因為,並沒有新一團戰力下降的佐證。相反,卻有李雲龍、丁偉和孔捷相互比較的情形。

在經歷了殘酷反掃蕩後,三個老朋友聚在一起,訴說了自身狀況。孔捷的新二團最慘,損失三分之二。獨立團是二分之一,損失了一半。唯獨丁偉的新一團,損失三分之一,也是最少的。他也不忘感謝李雲龍幾句,說他給置辦的武器好,這樣,他們一天就突破了敵人三道封鎖線。可見,新一團在這三個團比較中,還是最強的。

當然,後期發展壯大,新一、新二兩個團要比李雲龍的獨立團,差了很多。當李雲龍說自己的團已經擴大到八個營,連丁偉都吃驚地瞪大了眼睛。顯然,這方面他們不如獨立團,最多估計也就四五個營。

而且,從排兵佈陣,最低丁偉不比李雲龍差。更主要的,他也是個很會做生意的主,從來不吃虧。把騎兵連長孫德勝給了獨立團,還要用機槍換;幫助獨立團阻擊增援平安縣城的敵人,戰後要向李雲龍討要戰利品。當然,他也是很有情義的人。在取代李雲龍成為新一團長,不忍心李雲龍太受打擊,把萬家寨有偽軍一個騎兵營的秘密告訴了李雲龍。而且,一直自己沒有去動。給了李雲龍去獨立團後,一個大寶貝。

所以,說丁偉領導下新一團戰鬥力下降,肯定是弄錯了。


張139558534


真正的丁偉原型,四野縱隊司令鍾偉,名副其實的悍將,幾乎可稱得上天下無敵。向北防禦之戰略,的確是歷史事實,鍾偉目光之遠,非同一般,只是不易駕馭,當年任北京軍區副總參謀長,也算重用,廬山會議遺憾終生。


孔乙乙366




在《亮劍》中,山本一木和第一軍司令官小塚一郎的對話非常經典,山本一木詳細的分析了八路軍戰鬥力變化的幾個階段,可以說非常準確。在丁偉接管新一團後,和獨立團情況一樣,都是部隊化整為零去發展壯大,這段時間,八路軍兵員數量倍增,但部隊質量有所下降,這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至於說新一團戰鬥力下降的如此之快,純粹是無稽之談,經過化整為零的補充休整,新一團的整體實力肯定提高了,在李雲龍率領近萬人攻打平安縣城時,丁偉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把增援的日軍死死頂在自己的防區,足見新一團實力不弱,只是丁偉考慮到部隊傷亡大,才選擇了游擊戰術來阻擊日軍,這是策略。


毒刺劍客


首先,丁偉接手新一團是劇情的需要,整部劇的主角是李雲龍,自然不會對丁偉著墨太多,所以有人依據丁偉出鏡率低來推斷其部下戰鬥力低下是不符合事實的。



那麼問題也來了,既然不符合事實,我們又該如何佐證呢?

首先,李雲龍、孔捷與丁偉相聚的時候,李雲龍便誇獎丁偉在東北作戰(解放戰爭時期)膽子大,敢於穿插作戰,能打狠仗與硬仗,這也是丁偉後來能與李雲龍等同封少將軍銜的原因之一。



在撰寫軍事論文的過程當中,丁偉對中蘇交惡後北部邊境防務的考慮,雖讓不讓學員感到不能理解,但卻呼應了之後的史實,丁偉戰略眼光之深遠,可見一斑了。



所以在帶兵風格與戰術等方面,丁偉應該是不輸於李雲龍的。



其次,還有一個劇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丁偉個人的軍事才能。在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過程中,丁偉也參與了配合李雲龍阻援的行動。從太原與陽泉來的日偽軍達數千人,這給丁偉的防區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連丁偉的部下也稱日軍炮火猛烈,可丁偉不僅不為所動,還堅決阻擊,這不僅反映了他當機立斷,有勇有謀的一面,也反映了其擁有不俗的實力。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



最後,李雲龍被調任新一團團長一事,本是上級的安排,李雲龍、丁偉作為軍人,服從命令天經地義,何況新一團、獨立團這些都是屬於黨的軍隊,而不是私人的軍隊,不能因為李雲龍當過團長,這支軍隊就得永遠聽命於他,這也是觀眾的一廂情願罷了。

因此,筆者堅定認為,稱丁偉接手新一團後其戰力下降一觀點是經不起推敲的。


寒江閣一道人



《亮劍》裡面“丁偉”這個人物是一名悍將!

原作裡面對他是介紹還是比較全面的,從智慧、政治敏感度來說要比“李團長”這樣只會打仗的“匹夫”厲害的多!就拿在“南京軍事學院”寫論文那一段來說,已經敏銳的判斷出“中蘇交惡”是必然的!而以後去“李雲龍”家裡做客的時候,與“田雨”父親那一番討論,也看出來他不是一般的軍事將領!從民族利益角度來看,他對於蘇聯的防範意識是非常強烈了!並且很早的時候就在自己的腦海裡形成了“對蘇防禦戰的思維”,這一點讓後來駐守北部邊防的“孔捷軍長”(估計是以前的23軍)讚歎不已!

《亮劍》裡面沒有著重描寫“丁偉”的作戰、指揮能力,但提及了他是“四野”的主力,在遼西圍殲“廖耀湘兵團”的時候,1個師將5個軍衝擊的“七零八落”!要知道“廖耀湘兵團”可是國民黨軍的“王牌主力” ,裡面有“遠征軍”的主力部隊!即便是這樣“丁偉”都敢指揮部隊與之“硬碰硬”,這說明了他的部隊在戰鬥力上不次於參加“淮海戰役”的“李雲龍師”!

至於他對於:黨、國家、軍隊的忠誠是無可挑剔的!

李雲龍、丁偉、孔捷、趙剛…這些共和國第一代將軍們,都是久歷戰火、視死如歸、頭腦靈活的人民軍隊的精英!他在作戰能力和指揮藝術上都不相上下,基本上都在“伯仲之間”!而小說裡為了突出“李雲龍”才沒有過多的提及他而已,當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抗戰時期就是主力團的團長了,水平能差嗎?陳賡大將那個時候才是“旅長”!


皇家橡樹1972


李雲龍造成的!!

李雲龍正面從坂田聯隊突圍,雖然意外的炸死了坂田,但是部隊受損嚴重,幹部骨幹犧牲很大,張大彪部差點被打完!!部隊實力大大下降!!在日寇的不斷圍剿下,部隊很難恢復!!何況恢復也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作為李雲龍的部隊,是很有個性的部隊,一般人根本駕馭不了,總部能把丁偉派來接替李雲龍,說明丁偉有不輸於李雲龍的的指揮才能和帶兵能力。

後期局勢穩定之後,丁偉,孔捷,李雲龍組成了晉西北鐵三角,此時說明丁偉的新一團已經恢復了實力,已經和李雲龍不相上下,只不過李雲龍是主角而已!!


李雲龍轟轟烈烈打平安之時,丁偉能判斷李雲龍在打平安,在面對日軍一個聯隊(比一個團人多)的強攻下,在火力,人員都佔下風的情況下,能當機立斷炸燬轄區所有橋樑道路,分段阻擊日軍聯隊,確保了李雲龍在成功攻下平安後沒有日軍增援趕到。從側面也證明了丁偉的指揮能力和新一團的戰鬥能力!

後期也說明了丁偉在東北能征善戰,並且和李雲龍都授予少將,並且在論文上提出自己獨到的戰略建議,充分證明了丁偉的帶兵能力和指揮能力!!只不過和李雲龍的風格不同而已!!


愛體育的軍迷兔


所謂新一團戰鬥力下降一說,無非是指在李雲龍發起“平安格勒戰役” 時,丁偉的部隊沒有能夠硬抗住鬼子的聯隊級援兵,對比“蒼雲嶺突圍戰”時李雲龍可以率新一團打垮坂田聯隊,所以給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命題只對了一半,新一團的戰鬥力一定有所下降是事實,但並非什麼如此之快。



《亮劍》中有一個明顯的歷史轉折點,即獨立團騎兵連全軍覆滅的那次大突圍,八路軍各部折損嚴重,雖然沒有具體交待時間,也必然是在1940年“百團大戰”之後,其實這也是百團大戰的爭議所在,即過早暴露了我軍實力,隨即遭到日寇全面報復。華北方面軍司令多田竣調集重兵反手就來了一個所謂的“百萬大戰”,合圍進剿八路軍各部。

但是由於中條山國軍的存在,日軍華北部隊尚不能傾全力對付八路軍,在多田峻離職前,終於要來援兵在1941年打掉了中條山國民黨軍主力,至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調任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時,八路軍最艱苦的時期來臨了。



沒有了掣肘的岡村開始瘋狂進攻八路軍和各抗日根據地,什麼“鐵壁合圍”、“囚籠政策”、“滾筒戰法”此時通通搞了出來,彭總都承認這是個危險的敵人。又逢國民黨軍開始消級抗戰,因此這一時期八路軍從百團大戰時的40餘萬人下降到30萬,《亮劍》裡李雲龍和孔捷團都損失一半左右兵力,丁偉的新一團是表現最好的,損失也超過1/3,許多團的紅軍老底子損失殆盡,正是這一時期,再整補的,一定是訓練並不充分的新兵。

也就是說,不僅是新一團戰鬥力下降了,是八路軍普遍戰鬥力有所下降。短短三年時間,從4萬人開進敵後發展到40萬人,數量和質量必然成反比,丁偉說的沒錯,戰爭是有法則的。所以在1941年底,延安在《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中,首次提出“精兵簡政”的方略。



哪怕是李雲龍部發展到八個營,總兵力雖然上去了,但平均戰鬥力一定會下降,絕不是農民放下鋤頭拿起槍就可以成為職業軍人的。

回到平安格勒戰役,日軍為了執行第一軍司令筱冢義男救出山本特工隊的死命令,各部援軍是玩了命的,在日軍兵力兵器的絕對優勢下,新一團再用硬頂的作戰方式,即便達成了阻擊目的,恐怕也要傷筋動骨,這是善打“聰明仗”的丁偉不願意看到的。



剛剛整補恢復元氣的部隊也不能這麼硬拼。所以“拿出全部家底”在20多公里的防區內毀橋破路、廣設地雷是明智的戰法,茲要遲滯日軍援兵速度,保障李雲龍攻擊部隊的側後安全,即已達成了戰術目標,這與新一團的戰鬥力高低並無太大關係。

換成李雲龍指揮新一團阻援,他也一定這麼幹。


度度狼gg


新一團戰鬥力下降,你從哪看出的?反掃蕩,丁偉損失1/3,李雲龍損失半個團,孔傑損失2/3,支援李雲龍時丁偉損失也是最少的,打鬼子工兵那段好好看看,還有參謀長回來彙報,說鬼子發動了七八次集團衝鋒,還有大口徑的重炮掩護,就這樣陣地還沒丟,戰鬥力下降,應該是戰鬥力提升吧


魏凱43


我不知道提這個問題的人,從哪裡看出來新一團實力下降了!還“如此之快”?

自丁偉到新一團後,新一團的戰鬥力不僅沒有下降,還有了相當大的進步。


第一,從鬼子報復性掃蕩後,晉西北鐵三角相聚的談話來看,丁偉的新一團,減員三分之一;孔捷的新二團的傷亡,達到了三分之二。李雲龍的獨立團,幹部傷亡三分之二,戰士只剩下500多人,剩下不到半個團。


儘管各團的戰場形勢不一樣,面對的敵人也不同,但是丁偉新一團的損失卻最小,戰鬥力可見一斑。


第二,在阻擊平安援兵時,面對接到死命令、急紅了眼的援兵,丁偉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完美的拖延了鬼子的援兵,有力支援了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的戰鬥,戰鬥力依然強悍。


第三,丁偉接手新一團後,孫德勝、張大彪等悍將,均被李雲龍用各種方法挖走,可丁偉的新一團依然呱呱叫,仗依然打得漂亮,能說戰鬥力下降嗎?


第四,在後期,以丁偉的新一團為老底子組建的一個師掃廖兩個軍,人稱鐵掃把,戰鬥力在東北無出其右,能說戰鬥力下降嗎?


所以說,新一團在丁偉手裡面,不但戰鬥力沒有下降,反而因為丁偉高超的治軍才能,整體的戰鬥力有增無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