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亮劍》中的丁偉是縱隊司令,為何僅授少將銜?

1178891903


在《亮劍》這部劇中,丁偉作為李雲龍的頂頭上司,經常會出現在鏡頭當中,被觀眾們熟知,觀眾們也非常喜歡這個幽默風趣,性格開朗的長官。但有一個問題,很讓人感到不解,那就是為什麼丁偉最後僅僅是被授予了一個少將軍銜呢?

要知道,他的身份可是縱隊司令員,怎麼說也得來個上將軍銜才好吧?於是,就有不少人吐槽說編劇不走心,給丁偉一個這麼低的軍銜。但其實,要是我們細心點去看的話,也會發現這是很符合邏輯的,因為在1955年首次授銜的時候,丁偉的原型鍾偉在現實也是授的少將軍銜,這一點很符合現實。

在劇中我們也可以得知,和丁偉同時期的陳大麻子,他被授予的軍銜是中將,可當時他跟丁偉的級別是一樣的,為什麼陳大麻子軍銜就要比丁偉高一級呢?說白了就是一個生活作風的問題,陳大麻子做起事情來中規中矩,基本上不會犯什麼錯誤。

可丁偉就不同了,他這人不僅愛吃愛喝還喜歡玩,曾經在東北參軍的時候,就有過偷燒鍋釀酒的經歷,這些釀出來的酒他不僅自己喝,還偷偷的往外賣,嚴重違反了身為一名軍人的安分守己特性。

不僅如此,在《亮劍》原著中還有提到過這麼一個情節,在休整期間,丁偉老是坐不住,時常丟下自己的部隊,一個人就跑到哈爾濱去找美女和下館子,甚至有一次他還跟好幾個美國姑娘跳舞。這些事情都足以說明丁偉的生活作風不好,當然了,丁偉自認為自己隱藏的很好,這才一而再再二三的去做這些事情,可他不知道的是,上級早就知道了他的這些事情,只不過一直憋著不說,直到授軍銜的時候,才給他一個少將軍銜當做是教訓。

當然,比他還慘的人大有人在,就比如說尹先炳,他跟丁偉一樣,也是被提拔成為了縱隊司令,在授予軍銜的時候,他被擬定為了中將軍銜,可不知道是誰告的密,說他生活作風很不好。最終導致他的上級在瞭解到具體情況後,直接就連降了他兩級,只給了他一個大校的軍銜,這個軍銜可以說是非常的低了,連丁偉的都不如,甚至還不如他手底下的一個小官。後來,這件事被傳出去之後,尹先炳從此也成為了八路軍的笑柄。

其實在1955年授銜時,許多八路軍時期的團長,都被授予了中將軍銜還有上將軍銜等等,這都是較為正常的,所以類似於丁偉還有尹先炳的高職低配這種現象實際上是屬於不正常的,也就是很特殊的事情。但要怪就怪丁偉他自己不守本分,誰讓他在休整期間丟下那麼多部下不管,一個人跑到菲律賓去下館子泡美女的?

人家給你高軍銜才怪,相反,第一野戰軍的賀炳炎就不同了,他雖然在八路軍中只是一個團長,但是最終他卻被授予了上將的軍銜,比身為司令員的丁偉足足高了兩個級別,這是非常罕見的一個現象。可這又是為什麼呢?憑什麼他賀炳炎就能低職高配,丁偉就得高職低配呢?其中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賀炳炎安分守己,絕不會做那種違反紀律的事情,也跟李雲龍有著截然相反的兩種性格,對上級唯命是從,從不會因為個人恩怨就違反組織派下來的任務。

丁偉說到底,他跟孔捷以及李雲龍都是一個性格上的,儘管打起仗來屢建功勳,但是他們都是那種不好管的刺頭,動不動就會違抗命令,脾氣上來就連天王老子來了都約束不了。雖然這種性格放在現在來講倒沒什麼,因為現在的老闆只看利益,而對於舊社會的人們來講卻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自然而然也就會在授軍銜的時候把配置調低了。  


貓眼觀史



答:電視劇《亮劍》中丁偉的原型,其實就是開國少將鍾偉。

不說別的,我們來比較二者的履歷。

抗日戰爭時期,丁偉任129師28團團長;鍾偉任新四軍第三師28團團長。

解放戰爭期間,丁偉任東北野戰軍某縱隊司令員;鍾偉任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司令員。

建國後,丁偉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鍾偉任北京軍區參謀長。

另外,電視劇《亮劍》中的丁偉打仗兩頭冒尖,有過打劫兄弟部隊戰利品的不光彩事蹟。

現實中的鐘偉也有過這樣的行為。

廣州軍區原副參謀長、鍾偉的老戰友劉如言曾回憶一件往事:即鍾偉還是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五師師長時,每遇攻城,他必定讓戰士在兜裡裝滿“五師繳獲”的條子,等堅城攻陷,戰士們就在城內到處張貼“五師繳獲”的條子。其他友鄰部隊見了,就不好和他相爭了。不過,有一次,“五師繳獲”的條子被幾個冒失鬼貼上了東野總部的兩輛過路彈藥車上,然後把車給卸了。

……

電視劇《亮劍》中的丁偉僅授少將銜是有些偏低了。

丁偉的原型鍾偉就曾因為軍銜偏低,發過一些牢騷,甚至說過一些怪話,說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

當時,別的將領,如徐海東、粟裕、許光達等等,都曾主動要求讓銜。鍾偉卻說出了這種話。

另外,王必成和王近山也認為自己的軍銜評低了,叫嚷得厲害。

毛主席因此戲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

林彪也因此狠剋了一頓鍾偉。

說起來,林彪是非常喜愛鍾偉的——在1948年初,鍾偉就是被林彪由五師師長破格提拔為十二縱隊司令員的。

在整個四野系統中,鍾偉是唯一一個從師長直接提升為縱隊司令員的人。

本來,林彪還有意想將鍾偉培養為自己的副手的。鍾偉大叫:“寧當雞頭,不做牛尾。”於是才改任為十二縱隊司令員。

鍾偉在紅軍時期就出任過師政治部主任了;解放戰爭中出任四野的十二縱隊司令,和另外十個縱隊司令員李天佑、劉震、韓先楚、吳克華、萬毅、洪學智、鄧華、黃永勝、詹才芳、梁興初等人平級,而這些人,都是妥妥的上將、中將。

鍾偉卻只評為少將,是低了。

毛主席對此心知肚明,對他的任用一直按中將甚至是上將的標準來定,甚至親自點名由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


覃仕勇說史


1948年11月軍委宣佈整編命令時,重要的兩點就是所有的“師或旅”統一稱為“師”,所有的野戰縱隊統一改稱“軍”,也就是說,縱隊就是正軍級的部隊單位。雖然幾大野戰軍由於歷史原因,所轄縱隊的人馬數量不太一致,比如整編後四野一個軍可達5萬人,而一野的一個軍只有2萬餘人,但是級別是一樣的。

(鍾偉少將)

既然部隊改稱了,那軍事主官也得相應改稱,所有的縱隊司令就全部成為“軍長”,比如《亮劍》裡丁偉的部分原型鍾偉將軍,就由第12縱隊司令員改稱第49軍軍長,第1縱隊司令員李天佑改稱為第38軍軍長。

但是在解放軍序列的“軍”上面,還有個“兵團”建制,僅四野就編組了第12、13、14、15四個兵團,每個兵團下轄至少三個軍。那麼兵團司令、副司令的人選怎麼產生呢?有兩個渠道,其一是從野戰軍司令部機關下來任職 ,比如四野副司令員蕭勁光出任第12兵團司令,四野參謀長劉亞樓出任第14兵團司令等;其二就是在原縱隊司令中,選擇資歷深厚的出任兵團副司令員(有的繼續兼著軍長),比如李天佑任第13兵團第一副司令兼38軍軍長,韓先楚任第12兵團第二副司令兼40軍軍長。



李天佑在三打四平時就曾經以第1縱隊司令的身份,同時統一指揮三個縱隊作戰,資歷是顯然的,因為他是八路軍最初整編的16個主力團長之一,115師686團團長,整編前的紅軍職務至少也是師長起,根據統計,這16個團長在55年授銜時,最低為中將軍銜,李天佑則為開國上將。

由此可見,雖然都曾經是野戰軍縱隊司令和後來的軍長,但是能否最後達到“兵團級”或“副兵團級”是授銜時非常重要的考量,這就需要根據資歷和戰功來綜合考慮了。而按照授銜規則:正軍級、副軍級多數授少將銜,副兵團級多數授中將銜、兵團級多數授上將銜,丁偉、李雲龍和孔捷都是軍級幹部,並沒有達到副兵團級,也不是八路軍最初的主力團長,因此授少將軍銜完全沒毛病。



也有特例拔高的,即資歷特別深厚或戰功特別巨大的,比如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第12兵團副司令員韓先楚被授予上將軍銜。

比較正常的情況,則第49軍軍長鍾偉被授予少將軍銜,跟《亮劍》裡的三位比較吻合,而李雲龍原型之一的王近山將軍,因為已經擔任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所以被授予中將軍銜。

正軍和副兵團,就是個坎。


度度狼gg


這個問題,我們從兩個點分析,第一,開國中將的幹部級別,第二,開國少將的幹部級別。這裡的幹部級別,和軍銜不是一個概念,不能等同,但是可以作為授銜一定的參照。

1951年2月15日,中央軍委發佈的《關於幹部評級工作的指示》將軍隊幹部級別分為是9等21級。 具體為:一等軍委主席、副主席,二等大軍區司令、政委級(軍委委員級),三等正兵團級(副、準兵團級 ),四等正軍級(副、準), 五等正師級(副、準),六等正團級(副、準),七等正營級(副),八等正連級(副),九等正排級(副),這成為了後來軍銜評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丁偉

1955-1958年,新中國共授予177位軍隊高級指揮員中將軍銜,其中職務最高的是廖漢生(副兵團級),時任國防部副部長,這個級別已經夠得上上將軍銜,第一上將蕭克也是國防部副部長,比較特殊的是陳明仁作為55軍軍長也授予了上將軍銜。

開國中將中,級別比較低的是正軍級,共有96人,佔總人數的54%多,開國中將沒有副軍級幹部,可見正軍級是開國中將的主流和標配。秦基偉,梁興初等主力軍長,都是中將。

開國少將中,級別最高的是賀晉年(副兵團級,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最主流的是準軍級,共344名,佔25%,級別最低的是正師級(後均調整為準軍級),共125名。

賀晉年

丁偉是抗戰時期的團長,解放戰爭時期的縱隊司令員(軍長),參照丁偉的原型鍾偉,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團級幹部,解放戰爭時期的縱隊司令員(1948年4月,成立東北野戰軍第十二縱隊,任司令員),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長(11月任第四野戰軍第四十九軍軍長)。1955年全軍授銜,鍾偉也是授予少將軍銜。

但問題在於,和鍾偉同等資歷的解放軍將領,有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抗戰時期的團長陳錫聯後來是上將軍銜,黃永勝和鍾偉同時提的縱隊司令,後來授予上將軍銜)有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梁興初和鍾偉同時提的軍長,後來授予中將軍銜),所以1955年授銜時鐘偉意見比較大,當時鬧得比較厲害,聲稱“要把勳章掛在狗尾巴上”。


鍾偉

所以說,按照丁偉在授銜時的職務,授予中將軍銜也可,授予少將軍銜也可,丁偉被授予少將軍銜,還是屬於正常的情況。但按照丁偉的資歷,授予少將軍銜是偏低了。

毛主席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人家賀晉年,副兵團級可以授上將軍銜的才授了少將,賀晉年都沒說什麼話,全軍讓銜,降銜的比比皆是,你鍾偉有啥資格發牢騷?


每日一段歷史


《亮劍》中的丁偉作為解放戰爭時的縱隊司令員,五五年授少將銜屬正常。

五五年開國將帥大授銜是以一九五二年軍委給各高級將領定的級別為基礎的。

實際授銜時情況又極其複雜,級別和軍銜並不能完全劃等號,要綜合考慮各將領的軍功、資歷、各個山頭的平衡。

具體情況摘錄如下,讀者可看出點端倪:

五五年授五五名上將,三個級別,其中正兵團級33名,副兵團級19名,準兵團級一名:賀炳炎,無軍隊級別兩人。可見上將的基本級別是正、副兵團級,最低也是準兵團級。

授175名中將,五個級別,其中正兵團級1名徐立清(和羅榮恆負責軍銜初評,高風亮節,本是穩穩的上將,屬特例,下文不再討論),副兵團級22名,準兵團級53名,正軍級96名,無軍隊級別三名都是少數民族軍官。中將的主力是準兵團級和正軍級。

少將798名,六個級別,分別是副兵團級1名賀晉年,準兵團級3名,解方、陳沂、段蘇權,賀晉年、段蘇權是特殊情況,下文也不再討論;正軍級107名;副軍級216名;準軍級344名;正師級125名;無軍隊級別兩人,後正師級併入準軍級。可見少將的主力是副軍級和準軍級,作為正軍級這一等級也是少將銜人選的重要補充。

好,現在請文友們跟蒼茫大地一起分析一下鍾偉的軍銜授得高了還是低了!

為了更具有真實性,我們還是以丁偉的原型鍾偉說事兒。看下他的簡歷:紅軍時他任紅三軍團、十五軍團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抗戰時任黃克誠的新四軍三師十旅二十八團團長、十旅副旅長,解放戰爭時任東北二縱五師師長、十二縱司令員、四十九軍長。

正軍級的,與上將無緣是一目瞭然,授中將正常,授少將也無不可,中將中副兵團級的也有22名。以上面史料為據,五二年評定為正軍級的203人中,107人授少將,96人授中將,鍾偉屬於可授少將,也可授中將的一類。

再看四野系列,林總羅帥帳下將星如雲,五五年實授元帥2人,大將3人,上將14人,中將43人,少將298人。軍委要考慮到五大野戰軍的平衡,鍾偉在兵將最足的四野和其它四大野戰軍去平衡,本就有點吃虧;他又是從師長直升軍長,資歷上又要打點折。再說他隨四野挺進江南後,又率四野49軍因突擊神速,在青樹坪鑽入國軍華中剿總白崇禧的口袋陣,最終儘管因鍾偉所部戰鬥作風驃悍,衝出小諸葛的重圍,但傷亡也在13000人,是?解放軍渡江後為數不多的敗仗之一,另一仗是金門戰役。這多少也影響了鍾偉的軍銜。

所以,鍾偉授個少將,本也不算太虧,後來很能打仗又生性鯁直的他想要老首長林總去替他講講情,被林總剋了一頓。主席很愛惜人才,考慮到四野出身的中將中還有部分在建國前職務、戰功低於鍾偉,如開國中將田維揚任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師長,級別遠低於四十九軍鍾偉軍長,後來親自將他低銜高聘,任他為北京軍區參謀長,那就當中將在使用囉!





蒼茫大地顧煒斌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縱隊。

縱隊這一編制,主要在游擊隊、地方武裝,以及非主力部隊中使用。而縱隊編制,真正被我軍使用到正規部隊中的時間,是在解放戰爭以後。在解放戰爭初期,我軍最開始組建了20多個縱隊,到後期一度達到了50多個,所以縱隊也成為了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基本的作戰單位。縱隊的最高指揮官是司令一個縱隊,其實就是一個軍。縱隊的最高指揮官被稱為縱隊司令,縱隊改軍之後,縱隊司令也就變成了軍長,也就是說,縱隊司令,就是正軍級。

這就簡單了,軍長嘛!

電視劇裡曾經說過,和丁偉同時起提拔為縱隊司令的陳大麻子就被授予了中將軍銜,按理來說,丁偉也應該被授予中長軍銜,但是卻沒沒有。

為啥?因為孔二愣子的說出來了: 說丁偉在東北的時候,偷著開燒鍋釀酒,不僅自己喝,還偷偷往外賣。看過原著的人也知道,丁偉的生活作風確實有點問題,經常和俄羅斯的女生跳舞喝酒。身為一個將軍,這樣做確實影響不太好。而且丁偉不是一個吃虧的主。也許是犯了幾次錯誤。最重要的是經常擅自離開部隊,自己跑到哈爾濱去下飯店。雖然孔二愣都沒有說出來,當然是上級肯定是知道。不然以丁磊的才能,肯定是被授予中將軍銜的。單單就拿國土防禦來說,丁偉確實有戰略眼光,授中將確實合適。但是上級認為他犯了點錯誤,恐怕某些能力有點欠缺,所以授少將銜,讓他清醒清醒。





玩轉影視牆


縱隊是一個什麼樣的編制,縱隊司令應該授予什麼樣的軍銜

首先要鬧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縱隊是一個什麼樣的編制?縱隊是我軍在特殊時期特殊的編制,除了我軍,別的部隊沒有這個編制,當然這也是一種非正規的軍事編制,在解放戰爭時期由於我軍發展太快,部隊調整性很大,因此就有了縱隊這個編制,縱隊在解放戰爭前期相當於師一級的單位,在解放戰爭後期相當於軍一級的單位,但並不等同於軍。

因為師一級、軍一級單位是固定的,一個軍下面有多少師,一個師下面有多少團都是固定的,但是縱隊就不一樣了,下面可以有兩個師,也可以有五個師,這就看縱隊的發展了,在解放戰爭前期,縱隊可能就是師一級的單位,多也多不了哪去,但是打著打著人就多了,畢竟俘虜敵軍就可以收編,擴充到自己的隊伍中,因此在解放戰爭後期將縱隊改編的時候,大部分都變成了軍。東北野戰軍12個縱隊基本是一個頂一個組建了12個軍,但是也有特殊情況,就是中原野戰軍的第4縱隊組成了人民解放軍第13軍第14軍。而第17軍是用中野的第11縱隊加上一些地方部隊合編而成。

在解放戰爭後期,我軍一共55個縱隊,後來改編成軍的時候,實際組建了67個軍。

實際上要是早期是縱隊司令的話,後來基本都評為中將以上軍銜,但是早期的縱隊司令在55年授銜的時候職務基本也都是正副兵團司令了,一個兵團下面都是好幾個縱隊。而丁偉是從縱隊司令變成軍長,按理說一個正軍級是有資格擔任中將的,只能說丁偉這個縱隊司令提的可能是有點晚。

正常來說縱隊司令,到1955年的時候都不應該只是一個軍長。

丁偉以軍長的職務授少將銜沒毛病,但是以紅軍時期的團長給個少將銜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從上面可以分析出,丁偉、孔捷以軍長,李雲龍以代理軍長的職務授予少將軍銜都沒毛病,有毛病的是他們的資歷實在老,升遷實在太慢,以他們的資歷不可能在1955年的時候就是個軍級幹部,更不可能授予個少將銜。

關於丁偉的背景已經交代過了,那是紅軍時期的主力團,到八路軍建軍後還是帶番號的標準團,這一點不像新一團,新二團,獨立團這些野雞團,八路軍接受改編的,一共也就12個標準團,再加上教導團、特務團什麼的才16個,這16個團長後來有13個參加了1955年的授銜,其中6個被授予上將軍銜,7個被授予中將軍銜,所以,以丁偉這個資歷任命一個少將明顯有點侮辱丁偉了,難怪丁偉說和他一起提縱隊司令的陳大麻子還弄箇中將。

其實這很可能就是導演另有深意的打李雲龍、丁偉、孔捷他們三個人的臉,他們三個都是紅四方面軍的人,要講究根正苗紅,顯然紅四方面軍捱了點張國燾的瓜落,最後李雲龍自殺,丁偉失蹤,這都不敢往下想啊,細思極恐啊!


史論縱橫


  縱隊,是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特有的一級編制名稱,其規模相當於陸軍的一個軍。解放戰爭時期,縱隊這一級由最初的27個,發展到後期的55個。1949年初,全軍部隊實施統一整編,這55個縱隊在原有基礎上改稱為“軍”。因此,從行政級別上看,縱隊司令一職自然也就相當於軍長。

  按照現行標準,軍長一職普遍為少將,如果給縱隊司令授少將銜,似乎理所應當。但是,解放戰爭乃至建國初期,是部隊規模急速發展壯大的一個時期,解放軍總兵力由1946年6月的127萬,發展到建國時的380萬,到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初期,更是達到了峰值的628萬。因此,解放戰爭時期的縱隊司令,到1955年全軍第一次授銜時,大部分都已經成長為兵團正副職首長、軍區或軍兵種正副司令等職,有的甚至官至軍委、總部首長。如果仍然按照縱隊司令對應軍長的銜級,將這些擔任過縱隊司令的將領,統一評定為少將軍銜,則顯然不能服眾。

  回到電視劇《亮劍》,同樣也當過縱隊司令的丁偉,卻被評為少將軍銜,這確實有些說不過去。按他自己的話說,“陳大麻子和我一起提的縱隊司令,他卻評了箇中將。”其實,從丁偉的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他認識問題的邏輯存在偏差,職務晉升畢竟有快有慢,幾年前職務相同,不可能成為幾年後授予相同軍銜的依據。如果按照他的邏輯,東野第11縱隊司令賀晉年早該喊冤了,賀在紅軍時期就擔任紅27軍軍長,而他的“搭檔”紅27軍政委王平,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而賀卻僅僅是個少將。

  因此,劇中丁偉被授予少將銜,看似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實際上還是其解放後職務晉升較慢的原因所致。


慕什塔戈


解放戰爭中,各大野戰軍中下轄的縱隊就相當於國民黨軍的軍,國民黨的軍叫軍長,解放軍的縱隊叫縱隊司令。由於解放軍各個野戰軍的人數和實力參差不齊,東北野戰軍的一個縱隊人數最多。隨著解放戰爭進程的加快,解放軍從解放戰爭初期的獨自作戰,到後期解放區連成了一片解放軍的野戰軍開始聯合作戰,如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由於各個野戰軍中都下轄一縱、二縱等,不便於指揮,到1949年1月,中央軍委將各個野戰軍中的縱隊改為軍,以前的縱隊司令改稱“軍長”。


《亮劍》中丁偉的原型就是鍾偉將軍,他在四野中確實當過縱隊司令,49年鍾偉的縱隊改為第49軍,鍾偉擔任軍長。



根據1955年的授銜要求,正兵團級可授予上將;副兵團級可授予中將;正軍級可授予中將或少將……

55年的軍銜制要求職與銜要壓低2到3級,因此,在當時解放軍的70個軍長中只有少量軍長能評中將,如38軍軍長梁興初就是中將,其餘的軍長多數是少將,如49軍軍長鍾偉、63軍軍長傅崇碧等都是少將。


歷史軍魂


首先,我來介紹下"縱隊"是怎麼回事。

縱隊是我軍在1949年建國之前,所設立的一種軍隊編制單位。紅軍時期,我黨就組建了各種遊擊縱隊。此時縱隊規模較小。



等到解放戰爭時期,縱隊相當於現在的軍一級編制單位。解放戰爭初期,我黨共編成27個野戰縱隊(一般是一個縱隊下轄三個師/旅)及 6個野戰旅。

1948年11月1日,我黨中央軍委下發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確定了70個軍的番號。全軍野戰縱隊,改編為軍。到1952年10月,我軍實際共計組建了67個軍。第56軍、57軍、59軍,三個軍沒有組建。


如此看來,丁偉的縱隊司令,其實就是軍長級別。

我們再來看看1955年我軍授銜時的情況。

1955年我軍授銜時,全國在裁軍以後只有38個軍。在職的軍長政委實際有64人。其中,兩人被封為上將。這兩位是55軍軍長陳明仁、69軍軍長董其武。他們封為上將有政治原因,原來是國民黨起義將領,本來就是國軍中將軍銜。

剩下的62人中,6人被授予中將,53人被授予少將,3人為大校。

所以,丁偉軍長的少將軍銜也不算低。

其實,給丁偉少將軍銜,已經不低了。

1955年授銜普遍壓低了一兩級。當時,那6位被封為中將的人,都是抗戰時期主力團的團長或者參謀長。

6位中將在抗戰時的職位:陳康是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團長;範朝利是129師385旅769團參謀長,跟陳錫聯團長一起夜襲陽明堡戰鬥;張天雲任115師344旅687團團長;劉金軒任129師385旅769團參謀長。

而丁偉,孔捷,李雲龍都不是主力團。八路軍主力團都是國軍正式編制的,丁偉的新一團只是八路軍自己擴編出來的“野雞團”。

而且,在丁偉出任新一團團長之前,他應該是紅四方面軍10師28團團長。這個紅10師後來編為 129師 385 旅769 團,紅軍28團只是八路軍769團下面的一個營!

跟那6位授予中將的人比,丁偉只是抗戰時期的一個“營長”,他們可是“團長”級別的。

所以,晉西北的鐵三角,都沒有資格被授予中將軍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