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冬”?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很大


車市“寒冬”?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很大

要是政策來吹暖,還能上個新臺階


中國汽車行業最近比較水逆,去年全國汽車銷量28年來首次下滑,今年一季度乘用車銷量又下降超10%,而唯一被給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車的購買補貼也被大幅下調了。

近日,國家發改委作出回應:正在瞭解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相關情況,任何政策出臺都要經過反覆論證。

上述發改委回應的是一篇在網上流傳關於2019-2020年擴大汽車消費的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要明確嚴禁各地出臺新的汽車限購規定,並放寬汽車車牌增量指標數量。

當日市場情緒雖得到了積極回應,汽車板塊有了一定幅度的拉昇,從1455點上探到1525點,但至今在群眾痴痴的等待中,國家有關政策卻始終呼之未出。

去年一年汽車行指直跌500多點,不僅是股市,汽車消費市場也是萎靡不振。2018年我國汽車銷量同比下降-2.8%,為2000年以來首跌。從漲跌幅來看,也從快速增長階段轉為微速增長階段甚至轉為負增長。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車市“寒冬”?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很大

中國的汽車市場是否真的疲軟了?汽車年銷量是否真的開始進入負增長階段了?

“過去一年(汽車銷量)已經接近3000萬輛的這麼一個市場規模,但是還有潛力”,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

目前來看,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確實還有很大潛力,並沒有被完全釋放出來。

我國目前限牌的地區有8個,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杭州、貴陽和一個海南省。考慮到城市合理的汽車容量以及每年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國家為了防堵推行了限牌政策抑制了汽車市場的消費需求。

北京限牌政策發佈於2010年12月23日並開始生效。下面為政策推行前後北京市私人汽車擁有量情況:


車市“寒冬”?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很大


由上圖可知,北京市在限牌前後從私人汽車擁有量上明顯分成了倆段,也就是說限牌政策的推行明顯降低了汽車擁有量的增長速度。那麼,如果限牌政策沒有推行,北京市私人汽車擁有量大概會是多少?

① 假設北京市私人汽車擁有量增速依然與北京市限牌前一致(除去2010年數據的影響)

若根據2010年之前的數據進行函數預測,北京市在2018年的私人汽車擁有量大概會達到524.88萬輛,而現實情況去年北京市汽車擁有量為479萬輛。也就是說,北京市推行限牌政策後這些年,私人汽車擁有量減少了46萬輛左右。

② 假設北京市私人汽車保有量增速與非限牌城市增速(限牌後這些年) 保持一致

根據最新2019年一季度數據來看,全國擁堵城市排名第一的為重慶市,如下圖所示:


車市“寒冬”?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很大


重慶市為非限牌城市,下圖為重慶市私人汽車擁有量變化趨勢圖:


車市“寒冬”?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很大



若北京市按照限牌後重慶市私人汽車擁有量的增長函數來算,2018年北京市的私人汽車擁有量預測將達到517萬輛左右,而當前截至2018年北京市限牌後私人汽車擁有量為479萬輛,比不推行限牌政策的預測值減少了38萬輛。

綜合上述兩種方法粗略估計,北京市推行限牌政策大概抑制了40萬的私人汽車保有量,若將過去8年的汽車更新換代數量放入一起考慮,北京市被抑制的私人汽車銷量將遠遠不止這個數。

若以上述北京市限牌對私人汽車擁有量的抑制率為8%來粗略估計,全國8個限牌地區共抑制了將近200萬輛私人汽車擁有量,佔到全國600多個城市私人汽車擁有量的1%左右。

這些被抑制的量若以平均每年1/5的比例釋放,僅僅8個限牌地區在私人汽車消費這塊就可帶動全國每年1.3%的汽車銷量。

此外,除了限牌政策,稅收政策對汽車消費也有很大影響。

從購置一輛車來看,消費者除了要承擔裸車價格,還需承擔一大筆附加稅費,如購置稅,車船稅等。若以20萬的裸車為例,需要交納1.7萬的購置稅,每年360左右的車船使用稅等。

若購買的為進口車,還包含關稅,進口消費稅,進口增值稅等更多費用。若以20萬的進口車為例,以15%的稅率來算則需要另外交納關稅5萬,進口消費稅和進口增值稅兩項一起也要5萬左右,到手需要30多萬。若購買的為五六十萬的大排量進口車,稅費更多,到手價100多萬。

若關稅,購置稅能大幅度降低,將極大降低消費者的購車成本。比如購置稅,我國分別在2009年和2015年第四個季度及2016年兩個階段實行了購置稅下調5%的政策。


車市“寒冬”?我國汽車市場潛力很大


上圖黑色的線為二次擬合線,藍色的線為年度銷量變化曲線。

由上可以看出,2008年受經濟危機影響,全球車市蕭條,汽車銷量驟降,同比增長比例降低。

2009年開始,我國為促進車市發展下調了一半的購置稅率,由原來的10%調至5%,車市開始回暖,2009年我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近50%,年銷量曲線向上穿破擬合線。次年購置稅回調到7.5%,車市銷量依舊保持著良好的後勁,同比增長30%以上。

2011年開始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我國購置稅恢復到原來的10%,同比增長趨緩,逐漸貼近擬合曲線。

2015年四季度至2016年末,我國購置稅又由10%下調至原來的一半,汽車需求得以釋放,進入2016年後我國汽車銷量明顯提高,同比增長近15%。2016年後購置稅又從5%慢慢調到7.5%再到2018年恢復到10%,汽車年度銷量趨勢線從明顯高於擬合線到慢慢貼近並下穿。

由上可知,僅購置稅一項反覆調動最多不過5個百分點,對我國的汽車銷量卻有很大影響。政府也通過對稅收比率的調整達到了宏觀調控車市的目的。

2009年,我國汽車突破1000萬輛大關時,購置稅下調5%時,同比增長比例比往年同比增長比例提高了20個百分點,汽車年銷量增加了200萬輛左右;2016年,我國汽車已經突破了2000萬大關,購置稅下調5%時,同比增長比例比往年同比增長比例提高了10個百分點,汽車年銷量也增加了200萬輛。

假設我國能在汽車的綜合稅收上放寬5個百分點,或者換句話說從終端消費的角度來看,汽車價格能降低5個百分點,我國汽車年銷量預測將增加200萬輛左右,加上限牌政策若解除將釋放的200萬輛,我國汽車市場依然潛力很大,有望突破3000萬大關,汽車市場還能救。

當然,上述只是粗略估測和比較極端的假設,若我國能適當提高車牌增量指標的數量,並且在各方面的稅收上同時都能作出適當下調,汽車的銷量將會有明顯的提高,我國汽車消費市場也將會大幅回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