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山大街小巷都能見到這種點心,餡料超足,一個就能吃飽!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提到蒸包,相信很多人會想起小籠包、狗不理包子、港式叉燒包、饅頭等,但在廣東僑鄉台山,有一種傳統蒸包叫“水包”,並以“台山大包”為名出現在江門、珠海、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城市及港澳地區。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台山人喜歡吃的水包,是用蒸籠隔水蒸熟的,一般每個會有成年人的手掌般大,外形潔白並在外觀上呈順時針的扭花紋,底部墊著一張四方紙,掀開蒸籠的時候會有獨特的蛋香味溢出。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僑鄉美食:台山“水包” 李曉春 攝

據台山一名經驗豐富的點心師傅介紹,做水包要想好吃,就要一斤麵粉配一斤白砂糖、四隻鴨蛋、一斤水;而搓面也儘量要用柔力,將麵糰中的白砂糖搓到沒了粒粒感,整個麵糰粘稠並有韌性時,就可放置在器皿內,讓其在常溫下(最佳為22℃~25℃)自然發酵1.5個小時(若是冬天就需用籠布捂起來發酵2個小時)。其實,做水包最講究真材實料,用料和用功甚為關鍵。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如今,台山多數點心師傅會選擇用攪粉機來取代人工搓粉,通過桶內的主軸來帶動兩側的螺旋片來攪拌,達到近似人手搓粉的效果,但必須得一次性按照各物料的比配放入攪拌桶內再啟動攪拌程序,整個過程約需半個小時。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僑鄉美食:台山“水包” 李曉春 攝

傳統的台山水包在餡料上較為講究,一般的“標配”會是一塊斜切、三肥七瘦的廣式臘腸,八分之一個、用線勒開的熟鴨蛋,用新鮮豬上肉(台山人稱之為“前槽”)剁、加了蔥花和調味料、人手撻成粘稠狀的豬肉餡。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台山人制作水包的時候,手法也有講究,先把出好的小粉團稍微擀平,然後用左手手掌托住粉皮,將餡料按豬肉餡在下、左臘腸、右鴨蛋的順序擺好在正中,靠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個小指頭的巧力順時針捏成扭紋狀來鎖好餡料,避免其在持續發酵或上籠蒸的過程中裂開影響其賣相。並且在捏的過程中,不能出現因餡料太多而導致壓破了餡皮,也不能被豬肉餡汁粘在了餡皮的表面影響蒸熟後的賣相。做好的水包,用一張專用的四方白紙託在底下,放入炊籠,一個炊籠可放10至13個。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蒸水包比較講究火候,一般要將水燒開之後,才能將擺好水包的蒸籠放上鍋碼齊,最頂層用一蒸籠蓋蓋好,若有空隙還得用籠布封好,確保其密封度,通過猛火帶動的水蒸氣將水包蒸熟,一般猛火蒸10分鐘左右即可。蒸熟後的水包,在掀開蒸籠蓋的時候必須注意水蒸氣形成的水珠,一經滴在水包的餡皮表面,即可立即影響其賣相。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新鮮出爐的水包,其摻和著蛋香、臘香、肉香等獨特的香氣可飄出數十米,掰開熱氣騰騰的水包,柔軟的麵皮散發出誘人的香甜味,一口咬下去,鬆軟有彈性。裡面的餡料鹹淡互補,用豬上肉剁成的肉餡肥瘦適中,吃起來比較緊實而不鬆散,較為鮮甜,而肥三瘦七的廣式臘腸能將其臘香味滲入到肉餡和鴨蛋當中,讓水包在口感上層次分明卻又恰到好處。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如今,台山人在傳承這傳統蒸包製作手藝的基礎上,還結合了其他點心的製作技巧和不同人群的飲食習慣,作了部分的改良。有些為了水包煮熟後的皮吃起來更加有韌性,在攪粉的時候用到冰水,有些用熟雞蛋取代熟鴨蛋,有些用牛肉餡取代豬肉餡,有些不用廣式臘腸,有些在個頭上和餡料上進行了迷你化。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水包,原是台山人在凌晨四五點鐘蒸出來作為包點之一來銷售的,通常是蒸多少賣多少,每天限量供應,賣完即止。但如今在臺山,不管是早餐店、宵夜檔還是餅屋,只要看到蒸籠的身影,那裡基本都可尋到水包的蹤跡,甚至有些地方全天候供應。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一個新鮮出爐的水包,售價僅2至3元,卻讓台山人在味蕾上找到了滿足感,甚至可以有一買就走、邊走邊吃的方便,讓諸多上班族垂愛於它。如今,一些到外地務工或移居海外的台山人,每當他再一次踏上臺山這片故土的時候,他可能還會想起台山水步鄉間傳聞中“可兩豪子(拿兩毛錢),去買個包(水包),吃啊飽飽……”那句地方方言,有種想重溫一下水包味道的衝動。

在台山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这种点心,馅料超足,一个就能吃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