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說到吃,先來講講我曾經也闊過的祖上。聽我爺爺講,想當初他的曾祖父、曾曾祖父們,也經常指著別人的鼻子罵道:“你也配姓趙?!”直到百八年以後的今天,我們家還塵封著當年吃宴席用的八大套兒,每一套都是“八盤八碗八碟八盅八筷子架兒”,還有兩尺長的大魚海,就連那筷子都是帶金絲線繡像的。我仰著小臉兒問:“爺爺,為啥都是八件兒的?”他說:“因為八仙桌子就坐八個人。”

爺爺家那張放在正對著堂屋門口,黑乎乎的八仙桌子說是梨木做的,就是吃的梨。當初大集體的時候把它四腳朝天,桌子背面綁上石頭,人們拉著四條腿夯場院,硬是沒散架。再後來有個收舊貨的見了這桌子非要拿一張新桌子跟我們換,我爺爺不幹,他戀戀不捨的走了。我想他是沒看到那些吃飯的八大套兒,見了估計更邁不動腿兒。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爺爺家的大黑桌子

爺爺講,我們家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在1940年代戛然而止,只剩下這些破爛無力的訴說著當初的輝煌,還有我爺爺那一套據說是孔聖人傳下來的飯桌上的規矩。就是這套規矩成為我童年時代為數不多也是最討厭的記憶之一。

一、 座次,所謂上座必定是給最年長輩分最高的人留的,是進門後正對著的桌子裡面,這個桌子上的木紋也是非常有講究的,絕對不能衝著長輩,所以兩邊陪坐的又叫打橫,桌子靠近門口的一面叫席口,大約因為上菜的時候經常要站起來給大師傅讓路而淪為末席。其他人主在東客在西的這麼排,排到我的時候是必須到灶房的鍋臺上吃菜渣的。許多年以後才輪到我去末席坐坐,主要也為了給客人斟茶倒水。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客人來了沏茶

二、 先茶後酒,茶是飯前喝的,菜沒上之前必然有幾盤花生大棗之類的,花生是自己地裡種的,大棗是院子裡棗樹上打下來的。這時候大家開始吃著花生,拉拉家常,講講笑話,嘻嘻哈哈的氣氛相當濃烈。茶過三味,在廚房裡忙呼的女主人招呼一聲上冷盤菜的時候,桌上的人就就開始喝酒了。北方人冬天喝酒必要燙一下才過癮,等我長大了燙酒這活兒跑不了是我的。有趣的是酒壺花樣很多,金銀銅鐵的聞所未聞,錫的見過幾次,瓷的也是講究人家才會有的,多數是那種上面帶喇叭口的小玻璃壺,有些酒瓶子特意做成這樣的,就比較受歡迎。最搞笑的還聽說有用白熾燈泡做的,那個技術水平比較高,要把燈屁股拒掉,裡面的玻璃柱掏出來,不過一燙就炸,成功率很低。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燙酒壺

三、開吃,並不是讓長輩吃了第一口之後,你就可以甩開腮幫子了可勁兒造了。有幾樣菜是必須等長輩動過之後別人才能碰的,比如說紅燒鯉魚、燒雞之類的重量級大菜,當然現在這都不算啥了,但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尤其是我們家被土改了之後就很難見到這些壓桌的葷菜了。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四、斟酒倒茶,現如今我也經常去一些算是比較體面的場合喝酒,沒見一個能規規矩矩給人倒酒的。首先的“酒要倒滿茶要半”,這個大原則要是違背了會得罪人的,其次你必須用左胳膊伺候右邊的,右胳膊伺候左邊的,防止胳膊肘對著人家,再次席對面的長輩你要屁顛屁顛跑過去在他右手邊身後用你的右手去倒,堅決杜絕席面上遠距離空投。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五、在席面上跟長輩吃飯,其實是最最最痛苦的事情,除非萬不得已,建議你還是直接忽略那些雞鴨魚肉的誘惑,自己到一邊吃點小蔥拌豆腐就饅頭算了。因為在席面上,吃相是最最重要的,吃相稍有不雅當眾受責是常事,似乎不如此不能顯示他們長輩的家規嚴禁。首先不是你想吃就吃,必須長輩端起杯來說“走一個”,“茲兒嘍”一口酒之後,你才可以吧得兒一口菜。若是酒盅沒離桌呢,就下筷子,必定捱罵。其次也不是酒盅回到桌子上之後就可以吃個沒完了,菜不多都是留著下酒用的,每口酒平均配兩口菜就差不多了,你超過三口就要看大人臉色了。不要相信老頭子在桌上面說“菜夠不夠啊,不夠讓老大家裡的再弄幾個來”之類的,你已經吃的他很心疼了,再其次不是你想吃那個就吃那個,八仙桌子沒有轉盤,站起來夾菜挨幾句訓斥是必須的,還有我一直不能接受的,夾菜必須用手在下面託著,不能滴里搭拉的一路空襲回來,這個是最沒規矩的表現。現在都用碟子了,不過以前用手託著弄的手裡黏糊糊的,我感覺也雅觀不到哪裡去。

另外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男女要分席,絕對沒有歧視的意思。菜都是一式兩份,一般女賓在西面屋子,男賓在東面屋子,男女主人翁一邊一個。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現在都是男女坐在一席了

說到賓客,他們的等級遠非只憑輩分年齡那麼簡單,一般老太太喜歡孃家人,大舅哥定是兩邊席上最受尊敬的,北方人男主外女主內,大舅哥蒞臨,任他天王老子也要敬三分,老太太其次喜歡自己的閨女,閨女都不在了就把這份疼愛放到外甥女身上,她們也恃寵而驕,以半個主人自居。至於老頭子喜歡女婿,如果在大舅哥不在場的情況下,女婿在席面上的光輝是無人能比的。另外那些跟主人家不對付的親戚朋友們,又礙於面子必須到場的,就得一邊蔫兒著,稍有不慎會有被長輩訓斥的機會。至於本家小輩,最大的榮耀能到席面上陪個酒,做個燙酒的小廝,臉上也很有面子的。像我母親還有我姑姑就比較悲慘,在廚房做飯忙乎必定是她們的事兒,上席?別想,在廚房自己吃菜渣吧。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那時開著摩托車走親戚很有面子了

想當初我曾祖母在的時候,比《紅樓夢》裡的賈母還風光。三節兩壽的來人太多,只能在院子裡開席。害的我要滿村的給她老人家借桌椅板凳去,村裡小學的課桌就被我公桌私用。兩張桌子對面一拼就是一張八仙桌子,那人仰馬翻推杯換盞的酒香能飄出二里地。大家不光是在席面上吹的胡天嗨地,席下更是刀光劍影。男人們首先要比試下自己的坐騎,騎二八的大閘自行車是很丟人的,怎麼也得弄輛永久飛鴿之類的才有面兒。誰要是有輛摩托車,必定要把油門擰的震天響,以吸引大家的目光。後來有開汽車按著喇叭進村來的,那不能放院子裡了。衚衕口就停下來,然後大包小包的拎著往院兒裡走,嘴裡還喊著過道太窄就不開進去了,為的就是給人看見並告訴他們這車是我開來的。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親戚多了就在院子裡擺席

說到禮物,是必須要炫耀一番的,一定要在人前拎著走進屋子裡。放炕上一頭兒,還不能跟別人拿的混在一起,就是要展示是自己送的。你要是就弄一包槽子糕,那建議你早一點來,別讓人看見。走的時候,主客之間必定要推讓一番,全然不顧我們小孩子看著那點心望眼欲穿的眼神。其實他們也沒準備全留下,此番推來讓去留下一些帶走一些,這個程序才完整。你要是帶的不多,推讓的時候沒的挑選,就很沒面子。其實也沒什麼,就是點心麥乳精水果什麼的,還有送可樂的,那年頭可樂算得上是奢侈品。

又要過年了,跟吃貨們聊一聊“吃”的學問

那時用紅紙包著的點心

天快黑的時候,送成最後一撥親戚,整個院子開始冷清下來。大人們就要開始收拾碗筷,打掃院子了。一天的熱鬧頓時歸於無形,只剩下我們小孩子望著那些放在炕上的禮物垂涎欲滴。

我跟我爺爺討論過多次,這些規矩在四書五經上從沒出現過,很難說是孔夫子留下的。他老人家不信,非要說這都是聖人教誨,我跟他講別的地方沒這麼多規矩。他老人家又說那些都是聖人沒走到的地方。呵呵,這是不是聖人教誨的並不重要,在鄉下人看來,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