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由此可見冬至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時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回家團圓的。既然是重要的節日,又怎會少了傳統美食呢。冬至的飲食習俗很多,由於文化差異,各地也不盡相同,有地方吃餃子,有地方吃湯圓......下面就跟小編一起看看各地冬至節吃什麼吧。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北方中國人冬至的風俗。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 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滕州羊肉湯

主要是將羊骨頭一起投入大鍋裡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乾,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裡一氽,再倒入湯碗中,衝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辣椒油、花椒麵、鹽、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江西麻餈

麻餈,是浙江,江西的特產,也是福建人的傳統小吃、福建人祭祀時的供品。麻餈陰乾後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產最為出名,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安徽合肥吃冬至面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麵的風俗與節氣、氣候、農事有關。冬至過後即是數九寒天,每隔九天數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嚴冬,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蘇州人冬至吃餛飩憶西施

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而吳國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在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後來,為了紀念西施創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的食物。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杭州人一天三頓吃年糕

杭州人喜歡在冬至這一天吃年糕來慶祝。每逢冬至,都會制糕來祭祖或者饋贈親友。在飲食上,三餐都會做不同風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肉絲炒年糕等等種類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圖吉利,寓意年年長高。


今日冬至丨關於冬至的美食你都吃到了嗎?


中華大地上的各種冬至飲食風俗至今依然廣為流傳,足以見這一天對於百姓農耕勞作以及生活作息帶來的重要影響。的確,冬至是陰極之至,陽氣始至,在此之後又有小寒、大寒和數九接踵而至,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因此從冬至之後冬季要多注意保暖,在飲食上也要多食溫熱食物,增強禦寒能力。

說了這麼多好吃,那麼你們的家鄉冬至吃什麼呢?話不多說,小編要去吃冬至面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