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縣創建|吃貨注意了!5月燒烤季,這些海鮮謠言別再信了

食安县创建|吃货注意了!5月烧烤季,这些海鲜谣言别再信了

海 鮮 燒 烤 季

進入5月,燒烤季即將到來,

麻辣小龍蝦、烤河蝦、烤魚、烤海鮮等

都是公眾青睞的盤中之物。

然而,關於河鮮海鮮的謠言

卻總是影響大家的“食慾”,

如“小龍蝦是二戰時期用來處理屍體的"

“皮皮蝦注膠“大蝦有蟲”黃鱔餵食避孕藥”等。

下面我們就將這些謠言逐一進行剖析,

防止謠言再次“興風作浪”!

食安县创建|吃货注意了!5月烧烤季,这些海鲜谣言别再信了

謠言一:小龍蝦含有害物質且生活環境骯髒,是二戰時期用來處理屍體的

謠 言

網上傳言稱,二戰時期日軍生化部隊用經過基因改造的克氏螯蝦(小龍蝦)輸入中國用來處理屍體。此外,克氏螯蝦能夠在爛泥溝、化糞池的排水口裡生存,越是汙染嚴重的河道小龍蝦越多,而鉛、汞、砷等嚴重致畸化學元素也會在蝦體內大量聚集。

食安县创建|吃货注意了!5月烧烤季,这些海鲜谣言别再信了

果殼網科普專家瘦駝表示

小龍蝦確實是日本人作為飼料、食物帶到中國來的,約在1929年,最早登陸的地點在南京附近。但這時抗日戰爭尚未爆發,南京及周邊地區並非日佔區,不存在處理屍體的情況。此外,抗日戰爭時期,基因的概念都尚未形成,更談不上基因改造。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助理邊疆介紹,小龍蝦有生長在稻田裡、水溝裡的,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目前的小龍蝦絕大多數是人工養殖的,養殖基地對水的潔淨度要求很高。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即使水環境中有重金屬,從生物富集的角度,一般也是集中在頭部,但也不會積聚太多,建議不吃蝦頭即可。一般只要是合法養殖的小龍蝦,就問題不大。

謠言二:皮皮蝦“注膠”

謠 言

一段視頻中,一女子剝開桌上一盤煮熟的皮皮蝦,掏出較硬的、紅棕色的“膠狀物”。女子稱皮皮蝦裡都被黑心商販“注膠”,“每個裡面都有,這皮皮蝦可千萬別去吃了。”

食安县创建|吃货注意了!5月烧烤季,这些海鲜谣言别再信了

成都農科院水產所綜合科科長魏文燕表示

視頻裡剝出的“膠狀物”是皮皮蝦的生殖腺,也稱蝦黃、蝦膏。大部分水產、海產都不會採取人工注水、注膠,一旦注入很快就會死亡。魏文燕說,皮皮蝦發育未徹底成熟前,蝦體內會出現這種膠狀物,母蝦的呈黃或紅色,公蝦的則呈白色。

謠言三:市場上肥大的黃鱔是用避孕藥催養的

謠 言

網上流傳一個說法,“吃黃鱔別吃那些又粗又大的,都是用避孕藥催肥的。

農業部黃鱔行業專項首席專家楊代勤帶領團隊通過試驗發現

避孕藥喂黃鱔,不僅不能促生長,反而會加速黃鱔死亡。楊代勤分析,黃鱔吃了添加激素的飼料後,可能導致體內代謝紊亂,出現抗病力差直至死亡的情況。黃鱔研究專家、上海市農科院研究員周文宗從給藥途徑的角度對“添加激素”的說法予以駁斥。服用激素類藥物有3種途徑:口服、肌內注射、藥浴浸泡。黃鱔體滑黏液多,捕捉困難,肌內注射不太可能。成百上千只黃鱔,採用藥浴浸泡成本太高。如果在飼料中添加激素讓黃鱔口服,又需要黃鱔馴食配合飼料技術,一般養殖戶較難掌握這種技術,而且黃鱔味覺、嗅覺特殊,常常拒食有藥品異味的飼料。

謠言四:大蝦有蟲

謠 言

一段視頻中,一位大媽剪開蝦頭,用牙籤從活蝦裡挑出兩條白色柔軟、易扯斷的“蟲子”,連續兩隻蝦都被挑出。大媽聲稱每隻蝦裡都有“蟲子”,千萬不能吃。

江蘇省公安廳網絡安全保衛總隊

經查,這兩條白線不是寄生蟲,而是雄蝦的精巢。一對同時出現,未成熟的精巢無色透明,成熟後為乳白色。不僅對蝦有,皮皮蝦也有,龍蝦也有,而且更為粗壯。

謠言五:魚肚子裡的黑膜有“腥毒”

謠 言

有消息稱,“買來的魚剖開後,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且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有‘腥毒’,千萬不能吃,有害健康。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陳舜勝表示

網傳說法毫無依據,魚有沒有這層黑膜都不影響食用

。魚肚子裡的黑膜是腹膜,是正常的生理結構。不同種類魚的腹膜顏色不太一樣,這隻和魚類自身色素有關係,和環境汙染沒有必然聯繫。

謠言六:三亞的海魚和菜品用甲醛保鮮

謠 言

海南省三亞市一女子因在市場買魚聞到異味,便在網上論壇發帖稱:“隨著天氣升溫,三亞市場上的海魚和部分菜品出現用福爾馬林(即甲醛)來保鮮的情況。”

在海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的指導下,三亞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對轄區內農貿市場、超市的蔬菜、水產品開展了近一個月的地毯式排查抽檢,均未檢出甲醛。最終,造謠者劉某秋因虛構事實擾亂公共秩序,被三亞市公安局吉陽分局處以行政拘留5日並處罰500元。

謠言七:魚頭魚皮蓄積汞,吃它等於吃毒藥

該信息來源於江蘇省南京市疾控中心食品衛生科的檢測數據。之後,南京市疾控中心進行澄清,

實際是實驗結果被曲解了。第一,疾控中心的研究只是市場上一個小樣本數據,而且只是針對鯽魚,其實驗得到的客觀結果,與市場上大樣本的調查結果是有區別的; 第二,實驗樣本的魚,汞含量也遠低於國家限量,所以,實驗用魚也是安全的;第三,至於網上熱傳的“魚頭不能吃”,“七兩以上的鯽魚,魚頭不要吃”等說法,研究人員並沒有得出這樣的結論。

謠言八:太活躍的魚可能含致癌物“魚浮靈”

謠 言

網傳文章稱: ‘太活躍的魚千萬別買,可能含致癌物魚浮靈。”文章所配視頻顯示,魚販在水中添加一種名為“魚浮靈”的白色粉末,一些看上去瀕死的魚立刻恢復活力,靈活遊動。

上海水產行業協會 會長範守霖表示

‘魚浮靈’讓魚起死回生”的說法,早在2012年就有了。事實上,“魚浮靈”無毒無害,並非網傳的起死回生藥,它其實就是固體雙氧水。在活體水產品運輸過程中,“魚浮靈” 能迅速為魚、蝦、蟹等提供氧分。範守霖還指出,“魚浮靈”致癌沒有根據,這類藥物是國家允許使用的。

食安县创建|吃货注意了!5月烧烤季,这些海鲜谣言别再信了

識別圖中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