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編者語:職場管理並不只存在職場中,有時它可能出現在飯桌上,有時也可能出現在超市貨架裡,而幼兒園更是個局部小職場,處處透露著管理智慧。今天的管理話題討論,小量和你們聊聊幼兒園~


日劇《再見了,我們的幼兒園》裡,一群小朋友為了看望因病無法參加閉園典禮的夥伴武洋,偷偷溜出了幼兒園。一路上相互埋怨,相互幫助,只是為了見好朋友一面。


路途雖然短暫,但對於孩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次冒險。為一份簡單質樸的友情就從幼兒園“出走”,或許只有孩子才有這樣純真的愛和勇氣了。但在這份愛與勇氣後面卻是被這幫孩子折騰得“焦頭爛額”的幼兒教師。


雖然這些蘿莉正太們看著純真可愛,但一旦讓他們放飛自我,還真是沒多少人招架的住。而幼師們就是這樣一群“天選之子”,不僅帶得了孩子,溝通好家長,還能兼任保姆和“藝術家”。

嘮到這裡,小量甚至有點想投身教育行業,為祖國的小花蕊們澆水施肥了呢。(默默拿起幼兒教育相關書籍)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但幼兒教師從來不是大家想象中只需“靠愛發電”的工作,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有萌娃還有熊孩子,而家長的不支持與不理解加之繁重的文案几乎會使他們產生放棄該職業的想法。(默默又把書籍放了回去)


再者,幼師作為一個職業,也需要遵循職場法則。幼師之於幼兒園不外乎職員之於職場。在某種意義上,幼兒園自然也成為同時需要進行幼兒管理、幼師管理、自我管理、一定程度上的家長管理的場所。


除了照顧教育孩子以及和家長溝通交流(家長也算是最難處理的甲方爸爸了,溝通問題還得問問幼師,點我瞭解一下~)外,比起其他職業,普通幼師和園長,幼師和幼師之間似乎更需要解決團隊管理和自我知識管理的問題。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園長也是幼師,但在幼兒園中可以說是“大哥”級別的存在了,是整個幼兒園的管理者,幼師隊伍的領導者。作為領導者,不僅需要面對來自家長社會對幼師提出的要求,還需要解決幼兒園內部管理問題。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作為幼兒園的“一家之長”,最讓他們心煩的無非是“家庭”是否民主,給每個“家庭成員”的“零花錢”是否公平合理,簡單點說,也就是民主管理、工作安排以及薪酬三個問題。


而這三個方面恰恰是造成普通幼師職業倦怠,離職率上升,說走咱就走的主要原因。無論是從各類新聞報道還是從專業的職業調查報告角度,都能看出幼師對自身職業的不滿主要由於薪酬過低、無效工作過多,以及向上溝通不順利。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作為“大哥”(領導者)自然需要有魄力並且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求大家快把話放這兒吧


上下級管理還在玩君臣這套,人正經辦公室職場都不那麼玩了,我們春田花花幼稚園絕對不允許這種封建管理制度的存在(正色)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幼兒園管理要避免專制和形式化,建立園內民主生活制度。也就是讓每一個幼師都有參與管理幼兒園事務的權利,充分享有作為主人翁的“話語權”。


這樣不僅有利於園長(管理者)聽取實際有用的意見建議,也能儘可能地調動幼師的工作積極性,對幼兒園的管理起到正面的推動作用。(此處應有標語:XX是我家,建設靠大家)


◆可以沒有的,就讓它沒有吧


幼師和其他職業有些許不同,在照顧管理幼童的同時還需要寫很多文案,換言之就是總有些有的沒的工作。而在某些方面,這些文案對職業技術的提升是沒有多大用處的。


作為管理者,不合理的文案工作就讓它趕緊消失吧,萬一幼師們“角色定位”混亂,教出些魔性小朋友,地球的未來可靠誰拯救啊。


◆幼師也沒有“影分身之術”啊


雖然大部分幼兒園的幼師和兒童比例是合理的,但如果管理者(園長)管理不當,就會造成負責各項工作(比如“教輔人員”“教研人員”)的人員安排不合理,無法保證幼師和孩童的權利。


相關文獻指出,一些國家有關法規,明確使用“兒童活動時,教師與兒童的比例不能超過1比若干(常見的是1比13左右)”這樣的表述方式,可見幼師比例合理化是作為管理者需要重視的。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其次,管理者(園長)要儘可能向有關部門爭取並給與幼師(員工)合理的薪酬,並對幼師(員工)進行肯定鼓勵,提供一定的晉升機會。畢竟,錢是“靠愛發電”的基礎動力嘛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幼師是幼兒園最核心的部分,同時它作為一份職業,也需要自我管理與提升和工作的總結和反思。


但作為幼兒教師,與其他職業不同的是,幼師的個人知識管理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其隱形知識的重要性要遠遠高過顯性知識。也就是說你對付過的每一個熊孩子,都將成為你的隱藏技能。


那什麼是隱形知識呢?十分接地氣地講就是在工作中積累的個人經驗,不易用語言和文字的形式來表達的那部分知識。


有文獻指出隱形知識佔個人知識總量的五分之四,是個人知識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對隱形知識的重視和管理對自我職業技能的提升是很必要的。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懂事的孩子都有相似的懂事之處,熊孩子卻各有各“熊”,所以幼師只有在教學工作和與孩子們相處的日常生活中才能體現出隱形知識,因此它具有生成性,緘默性,個體性的特點。


幼師作為一份隱形知識重要於顯性知識的職業,要想打怪晉升一路成為使各方都滿意的“孩子王”,就得將“隱形”的知識化成“顯性”的個人技能點。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那幼師應該如何進行顯隱性知識的轉換,並進行合理的個人知識管理呢。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呀~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吾日三省吾身,教孩子的同時也得學著自己做做


試著將自己的教學想法以及和孩子相處的小技巧寫下來,一段時間做一次整理總結,並將總結好的知識又運用於實際,反覆對比。


和其他幼師(同事)吐槽嘮嗑壓馬路交流心得,獲得更多教學經驗。聽取專家建議,必要時學習專業幼兒教育課程。


◆把知識“畫”出來


當幼師們在給孩子們講故事的時候總是會拿著插畫本讓孩子看,這樣孩子們能更快理解故事並記住相關知識。


其實對幼師自己來講也一樣,將知識可視化,通過圖表、圖譜、清單等各種信息模式來表示其知識分佈及其關係,將隱形知識轉化成的顯性知識重新整理記憶,使個人知識系統化。


將知識“畫”出來,試試用孩子們的方法學習,或許也是挺萌的一件事。


當我們談論管理時,還能談點什麼


總之,小量想說,幼師只靠“愛”發電?不存在的!它和所有職業一樣,有著獨屬自己的幸福和辛苦,除去應對孩子和家長,他們有時還承受著社會的誤解。而作為一種普通職業,從業人員知識水平的層次不齊,園內管理制度的漏洞,都顯示它更需要提升學習和管理能力。


不過相比其他職業,作為幼師有個專屬福利是非常值得羨慕的,那就是孩子們可愛的笑臉和甜甜的呼喚~即使面對各種“花式淘氣”,也只能“繳械投降”,給一個無奈又寵溺的微笑了。畢竟蘿莉正太永遠是世界的正義,是黎明八九點鐘的太陽嘛,讓人心生溫暖又充滿希望。



1. 馮曉霞. 從幼兒教師的職業感受看幼兒園管理——三個有關研究所反映的問題與啟示[J]. 早期教育, 2004, (9).

2. 曹洪娟. 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個人知識管理[D]. 山東師範大學, 2013.

今日互動

你有看過關於幼兒園的哪些影視劇作,ta帶給你的觸動是什麼?趕快留言,和小量分享你記憶中

最讓你動容的幼師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