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大實話,山東到底有沒有好酒?(1)

魯酒科普貼|大實話,山東到底有沒有好酒?(1)

入口、下喉都不得勁,說明這酒不咋的啊

魯酒科普貼|大實話,山東到底有沒有好酒?(1)

為啥難喝,可過一陣子總想再去嚐嚐。我認為人喜歡酒,最根本就是酒後那種神仙擔背感,太愉悅

魯酒科普貼|大實話,山東到底有沒有好酒?(1)

《傷城》裡金城武說:“酒有什麼好喝的?”,梁朝偉答:”酒好喝,是因為它難喝。”這個臺詞太裝了。

不論是重度消費者,還是白酒消費新人,買酒、喝酒有個最基礎的評判,哪裡出好酒,哪裡酒好喝,哪支酒不錯,哪裡酒不行,哪些年的酒不穩,這些基礎評判,就是我們常說的口碑,也叫品牌形象,又叫品牌認知。

這種品牌印象一旦形成,短則三、五年,長則十幾年都很難改變,這就是所謂的撼泰山易,撼人心難。在文化心理學中,這叫做刻板印記,一旦給某個品牌打上某種好與不好的標籤,那麼這個品牌就慘了。

這就像相親時候,一旦媒人在四里八鄉說這家小夥不好,那麼所有姑娘家都會心裡有提防,哪怕那是編瞎話,眾口鑠金,三人成虎。在快消酒水行業,慘案經常發生啊。

山東白酒的慘劇就人盡皆知了。(如果下面這段,過於枯燥,可以直接跳到後半部分)

白酒,真是個奇怪的東西,剛開始,好壞維繫在酒本身的品質口碑上,這個階段好壞的區分和時效比較短暫,酒好喝就是好酒;

到後來白酒出現了分層,同一層面的酒,好壞更多維繫在品牌運營上,這個階段的好壞時效就比較長了,哪怕好口碑的那支酒質略遜於壞口碑的那支酒質,也不影響人們的決策行為;

再到最後一個階段,白酒大營銷、信息對稱時代,消費端越來越處於強勢塑造地位,市場開始簡化品牌認知方式,不再拘泥於某一品牌、某一分層、某一品類,還是粗暴簡單的以地域為標準,進而形成哪些地域的酒不好,哪些地方的酒最好。

魯酒令歸納的這個現象,頗符合應用經濟學的實際市場運行,那就是市場及其主體永遠是喜歡簡單粗暴的,永遠是不理性的。比如,當市場認為某一地域的酒不好,這種認識,是任何一個理性人都不會認同的,但凡理性思考的人,都知道再好的地方也會有差酒,再差的地方也會有很好的酒,可是,為什麼一旦“某地沒好酒”的簡單化認知,反而會成為最具有傳播力和殺傷力的所謂常識呢,原因就是因為在實際經濟學中,尤其在存量市場環境下,簡單化認知模式是群體選擇成本最低、思考成本最低、彈性成本最低的決策模式,尤其是在白酒這樣一種精神消費品上,白酒並非必需品,因而附加的各種文化和效用考量就會極其繁瑣,而邊際效用會告訴你的直覺,減少思考成本是最佳的出路。

所以,任何經濟行為和決策,一切都是成本和效率在作祟,而理性往往並不划算,群體經濟行為和個體經濟行為雖然不同,但也有交叉,尤其在現階段,不但群體而且個體也越來越非理性了。(劃重點,讀MBA的記住了)。

可見,山東白酒恰恰經歷了第二階段,並正在經歷著最後一個階段。那就是“山東沒好酒”的偏見認知正在從某些牌子不好,強化升級為區域刻板印象,以至於不僅僅是外省人抱著如此偏見,甚至山東本省人也開始接受了這樣的偏見性常識。在消費群體迭代時期,這種現象是致命的。

當然,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這都是市場運行的自然結果,或者說是優勝劣汰的必然性。因為魯酒整個管理層在這幾十年的不專業,導致現在的局面,是不是可以這麼認為?

恕魯酒令直言,還真是這樣。本質上看,對魯酒的刻板偏見,實際上是對管理層的信任問題,白酒向來“因人成事”,諸如工藝標準化不成熟(風格波動),產品質量管控差(同一單品第1瓶跟第200萬瓶差別大),市場管控差(假酒多),經營治理存在漏洞等這些問題,根源在於管理層問題。說某地有沒有好酒,並非僅僅是在說酒本身,更是對當地整個酒水行業管理者是否值得期待的間接反映。

但是,魯酒令依然要向所有白酒愛好者說,山東有好酒,認知世界和事實世界,畢竟還是有差距的,在事實世界裡,山東好酒不比川貴少。所以,你要堅信,真相比淺層真理更重要,歷史和事實比經濟模型更重要。

打破“山東沒好酒”這種偏見性常識的要訣,在於用實力和真品粉粹這種邏輯體系,具體戰略戰術操作,就不多說了。我感覺,目前這個考驗最大,企業整體需要向社會化運營、開放式組織轉型,政府支持力度也不夠,關鍵是管理層,我就問一句,政府推動下,管理層交叉持股,有人願意幹麼?如果這個過於激烈,也還有更多其他可行方案,現代經濟技術條件下,還能缺少解決方案?無非是“深水區”的問題。

(上面枯燥的這部分,終於結束了,如果不考慮魯酒走向全國,請忽略這部分。以後,我也儘量不扯這些,沒意義。)

現在回來,咱就找找山東各品牌中的好酒,起碼是消費者喝出來的好酒。我選了40家魯酒企業,應該是咱們常見的牌子,我把這些牌子分成三輪來說,掛一漏萬,孤陋寡聞,望各老少爺們留言補充。

這40家酒企分別是(不分先後):扳倒井、景芝、花冠、趵突泉、琅琊臺、古貝春、泰山、孔府家、雲門、蘭陵、天地緣、景陽岡、百脈泉、紅太陽、欣馬、黃河龍、蓬萊古釀、煙臺古釀、洛北春、興達(運河之都)、五蓮銀河、金鋼山、溫和、康王、今緣春、範公酒、兵聖、四君子、堯王、百糧春、魯源、文登學、楊湖、董郎、沂蒙老區、萬德(大山特、棗木槓)、浮來春、禹王亭、諸城密州。

第一輪是:景芝、花冠、趵突泉、琅琊臺、古貝春、泰山、孔府家、蘭陵、扳倒井、雲門。

第二輪是:溫和、今緣春、景陽岡、天地緣、百脈泉、洛北春、紅太陽、欣馬、堯王、浮來春、沂蒙老區、黃河龍、金剛山、康王、楊湖、沂蒙老區。

第三輪是:蓬萊古釀、煙臺古釀、興達(運河之都)、五蓮銀河、範公酒、兵聖、四君子、百糧春、魯源、文登學、董郎、萬德(大山特、棗木槓)、禹王亭、諸城密州。

先說第一輪的這十個牌子,每個牌子最多舉兩個現在市場可見的單品,不細說具體度數和版型了,我提到的單品也可能你覺得很差,沒關係,拋磚引玉,大家幫著補充下,但是你如果說一家酒企有十個、八個子牌子都好喝,我肯定要懷疑,考慮到酒廠的基酒,你能勾調出多少真材實料的酒,那都是有數的。

開扯:

景芝:小老虎和300元以上的芝香(都要喝芝香了,你還考慮那便宜的幹啥),多了不說。

花冠:金冠綿柔、藍鑽,性價比不錯。

趵突泉:34度白趵,泉香叄玖捌(雖然是打的泉香型概念,但是市場反應還不錯)。

琅琊臺:小琅高,中華貢。(玩點高的)。

古貝春:白板(如果你能搞到真的),古貝元。

泰山:五嶽獨尊,酒仙(老酒仙更好)。

孔府家:府藏,其他便宜的別買了。

蘭陵:蘭陵王,九朝陳香(蘭陵喝貴的,還是有保證的,中低檔的,你能買到真的,也行)。

扳倒井:國6、蘭尊(估計,蘭尊分歧較大)。

雲門:53度乳白,雲門春原酒。

總結下,這些單品中,並不是每個版型都好喝,所舉的單品中也有不穩定的,分歧很大,但是如果是正宗出路,喝到好酒的概率還是很大的,畢竟每家酒企還是需要一兩支“看家酒”用來打口碑的,再說了,茅五洋假酒也多的是,咱不能抬槓不是。

第二輪和第三輪酒下篇文章再說,未完待續。

吸袋煙·······歇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