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燴麵”中的組工之道

民以食為天。提起河南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那湯醇、面韌且香飄十里的羊肉燴麵了。在外求學,每次放假回家,看著我從車站走出來,爸媽跨越千里的思念在這一刻化成了一句話:走,吃燴麵去。

現如今,我早已過了兩地奔波的求學日子,進入了家鄉的組織部工作,工作之餘偶爾和三兩朋友出去小聚,吃什麼?總是想起燴麵,看著平淡無奇的湯、面和菜,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韻味,就像組織工作一樣,平淡卻紮根在人們心裡。

用“心”的湯。捧起一碗燴麵,來一口湯,渾身充滿能量唇齒留香。燴麵的精髓就在於湯,味蕾的誘惑來於湯,而這湯要用上等嫩羊肉和羊骨一起煮,先用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下七八味中藥,五個小時只多不少,只有用心,煲出來的湯才能猶如牛奶一樣白白亮亮,濃釅醇厚。組織工作多而雜且重要,同樣也需要用“心”熬:“熬”繁重的業務工作,組工人需要“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耐心;“熬”繁瑣的文字工作,組工人需要“蟬鬢加意梳,峨眉用心掃”的細心;“熬”繁雜的群眾工作,組工人需要“心中為念農桑苦,耳裡如聞飢凍聲”的責任心……組工人只有用“心”熬,才能熬出一鍋為黨分憂、為民解憂的組工燴麵“湯”。

有“勁”的面。拿起筷子,挑起一根熱氣騰騰的面,“呲溜”一聲滑進嘴裡,爽滑而可口的面在舌頭之間穿梭,咬一口面彈筋韌,咬勁十足。這樣的面要經過15道工序,活面、拌麵、擀麵、甩面、敲面……每個環節缺一不可,一遍一遍反反覆覆,使其筋韌。經過拉扯揉搓的面彈勁十足、光滑筋韌,堅韌有擔當的組工人同樣需要打磨。“5+2”“白加黑”的常態化工作,組工人習以為常;不分晝夜、不分寒暑的下鄉路,組工人熟記於心;日漸後移的髮際線,組工人不以為意……新時代的組工人,經得起摔打和磨練,經得起批評和教育,經得起挫折和考驗,經得起重擔和重壓。一遍又一遍,那又何妨?組工人如“面”一樣拉不斷扯不斷,不拋棄不放棄的組工人只會變得更加堅韌更有擔當。

搭“好”的菜。乳白的老湯、橘紅的枸杞、褐色的羊肉、綠色的海帶、黑色的木耳、黃色的黃花菜、晶瑩的粉絲,再撒上一層香菜,配著酸甜可口的糖蒜,那燴麵可謂是口感豐富,營養均衡。而這一切得益於豐富的配菜,組工人的“配菜”便是那“聽說讀寫研”的基本功:“聽”,聽領導諄諄教導,聽同事珠璣諍言,聽群眾的肺腑之言;“說”,與群眾說黨的好政策,與黨說群眾的所需所想;“讀”,讀懂方針政策,讀會工作方法、讀出百姓心聲;“寫”,寫黨建之風,寫組工之採,寫群眾之音;“研”,走出機關調研、走下基層調研、走入群眾調研。組工人要下苦功,練好基本功,用好基本功,樹立好組工幹部形象,做“有營養”的組工“老燴麵”。(王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