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廣西特色的祕密小吃:雞屎藤餈粑

其實在我的家鄉都在這麼一個節日,垃圾節,每一年的農曆4月初八,各家各戶都會去找一些雞屎藤,水常瘋,艾葉等,好多種放在一起,然後做成餈粑!

一道廣西特色的秘密小吃:雞屎藤餈粑

衝著這奇怪的名字,我好奇地問媽媽,原來它還真是廣西沿海一帶的特產:“以前家門口就長有,春天來了,摘了嫩枝葉,舂碎了,做成餈粑吃。”

不過,現在即使是老家的門前,雞屎藤也是沒有了,餈粑更沒有了,只能在家鄉路邊的小攤小店裡找一碗雞屎藤糖水,嘗一下還沒有沒舊時的味道。

乍一聽“雞屎藤”這個詞,再看到雞屎藤餅黑了不止一度的“皮膚”,甚至是被搓成條狀的樣子,不瞭解它的小夥伴會下意識地拒絕:這是什麼“黑暗料理”!瞭解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它是被名字耽誤的美食。

雞屎藤是一種藤本植物,確確實實是因為葉子被揉碎後有股雞屎般的臭味而得名,但做成小吃卻是清甜的,竟是適合做成糖水的。皆因它經過打碎、熬煮、和麵等製作後,這個擁有“臭氣”的名字,外表樸實的小傢伙,會變得又糯又滑,散發著迷人的清香。

不僅如此,正如艾葉經常與清明節掛鉤,雞屎藤也是民俗節日的一部分。在廣西北海有一個風俗,在三月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採摘雞屎藤的葉子,製成糖水。因此它雖貌不驚人,卻是許多人童年的美味。

“我們吃雞屎藤,首先要把葉子摘下來,洗乾淨再榨成汁。鮮榨的汁水是綠色的,然後再放到鍋裡燒開,煮開後的汁水會變成黑色,和米粉和在一起做成麵糰,揉搓成條再切段,蒸上大概十五分鐘就可以了,然後就可以煮成糖水吃了。”對於土生土長的北海人來說,雞屎藤不但是美食,還有藥用的功效,“我們祖先發現雞屎藤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效果,就一代一代傳下來摘這種葉子吃。小的時候看家裡長輩做,我們就跟著學,現在奶奶不在了媽媽也老了,這個任務就交給我了。”北海人蘇阿姨這麼說,也這麼做。在他們的觀念裡,雞屎藤的營養價值很高,具有祛風除溼,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之功效。

一道廣西特色的秘密小吃:雞屎藤餈粑

據說女人吃雞屎藤粿仔湯可以補血,而三月初三吃雞屎藤,可以辟邪、驅除蛔蟲。“小時候的農村到處都長滿這種植物,一到三月初二,奶奶就會派我和哥哥去採摘,採摘回來的雞屎藤會和泡好的大米糯米混合,我和哥哥便提著去村口的打粉店把它攪打成粉末,打好的米粉提回來給奶奶。三月三清晨,奶奶早早就起來揉搓成小粑,放入糖水裡煮好,我們洗漱完畢,那糖水冷暖正好,我們便心滿意足地吃完上學去了。”另一位北海人說起雞屎藤也是滿滿回憶。

關於雞屎藤,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民間傳說:舊時某位先人一次失足掉下山,因被雞屎藤纏繞住而得救,後人就用雞屎藤做成餅來拜祭。

一道廣西特色的秘密小吃:雞屎藤餈粑

雞屎藤除了易於生長的枝葉,還有會開出花朵。那花朵很小,像沒有舒展開的小喇叭,花心紫紅色,邊緣白色,看起來玲瓏而清雅,因為名字太過不雅,還曾有人將其改名為雞矢藤,但更多時候,人們還是懶得去改,屎就是屎啊,難道改個名字就不臭了?

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的名字,也有自己的語言,雞屎藤的花語是什麼?網上搜了一下,居然真的有,只不過這“末路之美”究竟是什麼意思?大概是指:小小一朵野花,即使開在荒山野嶺,也要充分展現自己的美,即使被稱為屎,也要有花的姿態、花的美麗,從從容容、安安靜靜地綻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