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這道小吃,聽名字嚇人,吃著真香

↑↑↑擊上方

"藍字"關注,每天推送梅州新聞

咱們中國的美食博大精深

不僅選材做法五花八門就連名字都經常千奇百怪

比如說“煲仔飯”、“老婆餅”等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咱們梅州也有這麼一道美食

“老鼠粄”

是不是覺得聽起來一言難盡內心無比抗拒

但其實這是一道極其美味的小吃大家千萬不要被它的名字給“欺騙”啦~

(看,這道小吃長這個樣子)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這道美食跟真正的老鼠並沒有什麼聯繫只因長長的米粉外形像老鼠尾巴由此而得名

叫“鼠”不見鼠

老鼠粄取名有妙處

老鼠粄發源於大埔縣西河鎮

西河民間製作老鼠粄已有100多年曆史,原為民間鄉民接待親朋好友的美食,西河漳溪圩設置圩場後,作為傳統美食應運而生。

70年代著名作家杜埃曾品嚐過老鼠粄,隨後覺得此粄似珍珠,美名曰:珍珠粄

但因為長期被叫成“老鼠粄”,時至今日,其依舊是在大埔乃至客家地區流傳最廣的稱呼。

一醃一煮一炒

三種吃法香入味

日前記者來到了老鼠粄發源地大埔縣西河鎮尋找這被名字耽誤了的獨特美味

上午10點,走進當地的迎賓餐廳,只見鍋氣蒸騰,鐵勺揮舞,老闆娘劉美金正為中午的兩桌食客而忙碌著。一旁的菜單上,“西河老鼠粄”被放在了顯目的位置。

據瞭解,老鼠粄傳統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的大米,浸泡之後磨成米漿,用布袋吊起瀝乾水分形成米團,取一半的米團掰小塊放入燒開的水中煮熟撈起。然後和另一半生的米團拌勻搗在一起,使其發酵帶來韌性,既成粄團。

鍋中放水燒開,架上特製的粄擦,將米團在粄擦上用力來回摩擦,便可有一條條的粄條掉在鍋中,待老鼠粄熟時就會浮起,把它撈起放入冷水中浸泡,最後撈起瀝乾既成。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來來來,嚐嚐我們西河最出名的小吃!

說罷,只見劉美金熟練地操作了起來首先將老鼠粄清水煮熟瀝乾撈出放入碗中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再挑出一塊牛肉,細細切碎鐵鍋大火熱油,下肉丁翻炒加入魚露炒至肉粒表面變色後小火收汁出鍋澆蓋於粄上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撒些許蔥花攪拌均勻一份醃老鼠粄便完成了

老鼠粄上桌,香氣四溢

嘗一口,粄條柔韌爽滑

肉香與農家稻米

獨特的清香交相呼應

給人帶來豐富的口感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老鼠粄好不好吃,米質和肉粒是關鍵,好的粄需要選用上下季優質農家米混合製成,肉粒則需要肥瘦相間,再用魚露炒透入味。

劉美金說。

除了醃這種做法

老鼠粄還能配上

“三及第”、蔬菜加入高湯煮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亦或者伴以蝦米、香菇、雞蛋翻炒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這三種做法最為食客所喜愛

1982年,年僅21歲的劉美金開始在西河鎮老信用社附近開店,手工製作老鼠粄,直到1997年,店址變遷,生意才逐漸交由兒子打理。30多年過去了,說起那時候的辛苦,她依舊記憶猶新。

我們提前一天會把米浸好並打漿,第二天凌晨4點天還沒亮就起來做老鼠粄剩下的工序,差不多到下午才能全部做好拿出店裡賣,那時候30斤米能做60斤老鼠粄,手工要一個多小時製作。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劉美金回憶道,“小時候,大家經濟條件沒那麼好,老鼠粄不像現在容易吃到,一般只有年節才能吃。但在圩日時,賣粄小販會擔著擔子上街吆喝賣老鼠粄,父母有時候會買給我們吃,那時候大家有的會買回去煮,有的則會蹲坐在擔子旁,聊著家長裡短,看著小販邊刷邊煮,然後熱乎乎一碗下肚,非常滿足。”

傳承發揚

小吃也能有品牌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西河老鼠粄被評為“廣東名小吃”、“中華名小吃”西河老鼠粄製作技藝還入選了第七批共14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去年12月,大埔縣在翰林劇場舉行大埔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啟動儀式,標誌著大埔縣全面啟動“

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申報國家地理標誌工作。

並聘任廣東省非遺法援律師團團長鄧堯為“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等大埔非遺項目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專家顧問。

啟動會議指出,知識產權是大埔縣打造非遺品牌的重要手段,地理標誌可以成為“西河老鼠粄”“百侯薄餅”這兩個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項目助推器。採取地理標誌進行保護,一方面有利於保護非遺傳承和發展,另一方面有利於擴大行業的規模,由此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文化發展。

對於這份美食

可是深受網友們的歡迎

有人說,吃完還要再打包一份

不信你看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梅州这道小吃,听名字吓人,吃着真香

看完之後

小師傅就想問大家,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